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介绍
形成盘龙的图腾纹样,寓意 平等和谐的56个民族是一家; 5支牛角形成了“贵”字的首 写字母 “G”和数字“9”, 表示第九届全国民族运动会 在贵州举办;5种颜色形成相
互追逐的动感,象征民族体 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
2.吉祥物
本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吉祥物是一只名 叫"圆圆"的"贵州龙"。"贵州龙"生活在距 今2.4亿年前三叠纪中期的贵州兴义地区, 其化石具有非常珍贵的科研价值,记载了 古脊椎动物进化的史实。 吉祥物"圆圆"以 贵州独有的"贵州龙"为造型基础,以贵州 少数民族服饰常用的"旋涡纹"图饰结合时 尚化、拟人化的卡通形象设计而成,"旋涡 纹"巧妙的设计成"9"字,代表运动会举办 的届数。"圆圆"身穿少数民族"对襟衣", 憨态可掬,笑迎八方宾客。"圆圆"的命名, 寓意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大联欢、大发展, 绿色意在强调贵州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
马术
马术是我国众多民族 喜爱的一项民族传统 体育项目。在内蒙古、 新疆、西藏、青海、 甘肃、云南、贵州、 四川等地区尤为盛行。 1986年,在新疆举行 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 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 马术首次被列为运动 会的比赛项目。
龙舟
龙舟是一项在各民族 中广泛开展的民族传 统体育项目,壮、苗、 傣、白、土家等诸多 南方少数民族均有在 节日赛龙舟的风俗。 1991年在广西举行 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 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 该项目第一次被列为 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 目。
请与我联系!
2011年 第一期
贵阳市金阳新区金华小学 六(3)班主办 2011年9月6日
制作人——江芳芳
贵州少数名族—— 《目录》
1. 第九届少数名族运动会会徽和吉祥物 2. 少数名族运动会的来源 3. 全国少数名族运动会项目
一.第九届少数名族运动会会徽和吉祥物
1.会徽
第九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会徽 由5支不同颜色的牛角组成,
和谐 中华
多彩 贵州
毽球
毽球运动是侗族、 苗族、水族同胞喜 爱的传统体育运动, 由手毽演变而来, 手毽是各族人民在 播种水稻时,扔接 稻秧的一系列动作 启发下产生的,是 侗族带有社交性质 的体育项目。
射弩
“民族弩起源于战国时 代的楚国,又被称为 土弩,当时的人民用 它作谋生、狩猎的工 具。因为弩击发无声, 射击精准度较高,而 且可以就地取材、制 作简单,可以用来打 猎和射鱼,也可作防 身的武器,后期甚至 广泛用于军队征战。” 李建云说,随着人类 社会文明的迅速发展, 射弩已经逐渐成为一 种喜闻乐见的民族体 育活动,它在云南、 贵州、广西等地区深 受少数民族喜爱。
实现水上漂行的一项民族
传统体育项目,选手表演
时赤着脚选择的竹子大头
直径约20厘米,无扭曲,
手执一根细竹竿为“桨”,
表演“乘风破浪”、倒退、
转身、绕弯、换竿等绝技,
颇有“一苇渡江族式摔跤。运动员按 体重分为五个级别(标 准同前)。两人身着摔 跤衣,在10*10米的 比赛场地上互摔,以 巴对手摔倒为胜,并 根据动作质量得1分, 2分或3分,每场比赛 三回合三分钟,中间 休息一分钟。以三回 合中得分多者为胜。 如未到比赛终止时间, 而一方已经超过对手 10分,则超过10分者 为胜。
木球
木球比赛近似曲 棍球和冰球。运 动员持击球板快 速奔跑、传接配 合,被击出的球 快速飞出,瞬间 入门得分。木球 竞赛显示个人高 超技巧与集体配 合默契,深受回 族青少年喜爱。 木球的形为长圆 柱体,球体长9厘 米。击球板的竹、 木或非金属合成 材料制成,全长 70厘米,由板柄 和板头两部分组 成。球门宽2.00 米,高0.8米,球 门后装球网。
二.少数名族运动会的来源
“圆满、成功、精彩”:践行贵州对全国各族 人民的承诺
“多彩贵州风”舞动和谐“中华情”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火炬在黔东南“水 陆两栖”传递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 育运动会组委会主席赵克志宣布贵州代表团成立
赵克志为贵州代表团授旗,副省长、组委会副主席 兼秘书长、贵州代表团团长刘晓凯出席并接旗
贵州代表团成立暨授旗仪式现场
三.全国少数名族运动会项目
1. 独竹漂 2. 摔跤 3. 木球 4. 毽球 5. 射弩 6. 独竹漂
独竹漂
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 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 绝技。独竹漂高手们脚踩 一根楠竹,漂行水上如履 平地。
“独竹漂”是指运动
员脚踏漂流在水面上的单
棵楠竹,依靠小竹竿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