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备课人:尚之亿
课题:三、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法律保护我们的财产权,侵害财产权要承担民事和刑事法律责任,提高学生维护自己的财产
权和尊重他人的财产权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财产权
教学难点:侵害财产权要承担刑事和民事法律责任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清点人数:
防火、防电、防水、防疾病、上下楼梯靠右慢行,禁止校园暴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应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加强民族团结,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公物,爱清洁、讲卫生,保护环境,共建平安校园、共建绿化校园。
三、复习:
1、什么是人身权利?人身权利有哪些?
2、我国《民法通则》是如何保护人身权利的?
导入新课:
出示有关体现财产权的图片,提问学生图片中事例体现了哪些财产权,帮助学生理解财产权。
然后,再导出第一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进而引导学生探究我国的宪法和法律保护人们的财产权的相关规定。
<问题设置>
1、什么是财产权?财产权的分类?
2、哪些法律保护人们的财产权?(宪法、民法通则、物权法、
刑法)
3、侵害财产权所适用的民事责任方式?
四、讲授新课:
(一)法律保护财产权:
学生阅P133案例。
教师点拨:捡到东西不还_____非法占有。
若知道是谁的东西,不还_____恶意非法占有。
将捡到的东西卖出______非法转让。
若第三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则第三方可以不还,但捡物者应赔偿失物者。
若第三方知情,则退钱还物。
1、财产权的含义及内容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
广义的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狭义的财产权通常指物权。
2、我国法律保护财产权的有关规定
阅P133“相关链接”。
我国宪法和民法通则等法律明确规定,保护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3、物权的内涵
物权法中所讲的“物”是指人体之外,能够为人类所需要并能加以控制和利用的“物质财富”,包括:
①、不动产:土地、森林、山岭、建筑物、水库等
②、动产:生活用品、牲畜、货币等
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物权的客体是物。
物权是和债权相对应的财产权。
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不具有所有权,但可以使用,比如租赁等)和担保物权(当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时才产生,比如用房子抵押贷款)。
(二)侵害财产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1、侵害财产权要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阅P134案例。
《民法通则》第117条规定:侵占____返还财产、或折价赔偿;损坏____恢复原状、或折价赔偿。
2、侵害财产权要承担的刑事法律责任
3、侵害物权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物权法》规定,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并根据情况可能承担相应的民事、刑
事、行政责任。
P135“相关链接”。
物权法规定,物权受到侵害的,可请求确认权利、返还原物、排除妨害、消除危险、修理、重作、更换、恢复原状、赔偿等。
(三)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财产权
1、依法保护财产权的重要性
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保障其专心致志地从事生产、工作和学习,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依法保护财产权的途径
学习有关保护财产权的法律知识,树立合法财产不可侵犯的观念,尊重国家、集体和他人的财产权。
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
3、侵害财产权所适用的民事责任方式
主要有: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五、课堂巩固:
1、财产权的含义和分类。
2、侵害财产权所适用的民事责任方式。
六、课堂小结: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七、作业布置:
1、简述财产权的分类及受侵害后所适用的民事责任方式。
2、阐述依法保护财产权的重要性和途径
3、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八、板书设计: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一、法律保护财产权
1、财产权的含义及内容
2、我国法律保护财产权的有关规定
3、物权的内涵
二、侵害财产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1、侵害财产权要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2、侵害财产权要承担的刑事法律责任
3、侵害物权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财产权
1、依法保护财产权的重要性
2、依法保护财产权的途径
3、侵害财产权所适用的民事责任方式
九、教学后记:
___ 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