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游戏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幼儿游戏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幼儿游戏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的游戏教学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为了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走、跑、跳、钻、爬、平衡协调能力等技能的有效活动。

但是,在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由于户外场地器材不足,教师组织不到位、过于形式化,表面看热热闹闹,质量却不高,把游戏教学停在计划上等现象,处处可见。

一是不分析游戏内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不研究场地器材,盲目上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是教师思想意识差,随意性大缺乏自主,认为安全重要,孩子活动中四处散开,看不过来,把游戏简单化。

三是一个阶段的教学完成后,不及时总结反思,教学方法得不到改进。

四是游戏的种类单一,室内游戏和户外游戏种类少,不能增加兴趣。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申报了“幼儿游戏教学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1.南京政治学院幼儿园的研究表明:从幼儿发展来看,参与晨间活动的人数明显增加,运动兴趣高涨,运动能力明显增强,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的发展明显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也明显提高,他们活泼健康、乐观积极、团结互助、不怕困难、敢于竞争、愿意和同伴合作。

幼儿园户外运动时间充足,运动气氛高涨,孩子们个个喜爱运动、会运动,快乐运动。

从幼儿园发展来看,通过课题的研究,带动了幼儿园的全体教师都来关注幼儿的健康,幼儿园逐步形成了以健康领域为主的办园特色,教师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优化。

2、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给了我们借鉴与指导,让我们对开展运动游戏的研究充满信心。

我们幼儿园在农村,研究幼儿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我们幼儿园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和一小时体育活动。

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我们幼儿园现有的状况,使幼儿园的游戏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支撑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1、皮亚杰活动理论幼儿游戏的指导。

皮亚杰活动理论强调“自发主动”,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所获得的这些巨大成就主要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来自于儿童本身,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

知识能力的获得要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

教师除了为儿童提供主动地、自发地学习的机会外,还可以选择一定的材料、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发展。

他认为动作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

也就是说,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给予证实或是否定。

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阐述:人的多元智能中,身体运动智能的发展将会使幼儿的身体素质得到一定提高,促使幼儿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动作全面发展,智能得到开发,性格得到陶冶,使孩子成长得更聪明、活泼、健壮;发展他们在人类生活中应有的各种基本活动(走、跑、跳、平衡、协调性、灵活敏捷性、跨越障碍物、钻、投掷力),在肢体活动中发展他们的多元智能,为将来参加学习、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题核心内容的界定1、游戏是自主、自愿、自由、快乐的活动。

幼儿游戏是一种表现为可见的特殊性的活动,是一种表现为可体验的精神。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孩子们的游戏不仅是娱乐,也是学习、劳动和生活,孩子们在游戏中,或许是从头到尾都在“玩”,但也正是在“玩”中,引发、支持、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

2、国家早在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

《幼儿教育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五、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设计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客服不分析游戏内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不研究场地器材,盲目上课的情况。

使幼儿游戏活动目标、内容、形式、指导、评价的科学合理化,消除随意性大缺乏自主模式,以游戏化学习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的进程,充分发挥室内和户外游戏活动的整体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2、通过课题的研究,把教师的意识提高起来,把游戏的种类多样,加强室内游戏和户外游戏种类的创新,让孩子参与到游戏的创新中以增加孩子兴趣。

多开展些跳皮筋、走高跷、呼啦圈、拍皮球、民间特色游戏活动等。

3、通过课题的研究,克服场地小,器材少的问题,积极发动老师和孩子参与到自制玩教具的活动中。

让老师和孩子用废旧的物品做教具,用在游戏中孩子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解决器材少的问题。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一)对室内游戏创新实践研究。

室内游戏种类多,在日常教学中,孩子喜欢的,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去研究。

如对区角游戏中的娃娃家、益智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等精心深化研究创新。

同时室内游戏可以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如在大班语言《聪明的小乌龟》教学中,可以用表演游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模仿小乌龟和小狐狸的形象,根据故事情节表演,让孩子在游戏中玩,在表演中掌握故事内容。

在社会教学中与区角游戏中的《小小超市》相结合,孩子在小超市中自由买卖物品,相互交换钱币,相互照顾,通过这种游戏与教学的整合,激发了孩子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增加了社会经验。

(二)对户外游戏进行创新实践研究。

户外体育游戏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是最常见的,在研究中我们利用本土资源,借鉴传统游戏(跳皮筋、玩泥巴、玩沙、平衡凳等)、民间游戏(丢手绢、跳绳、丢沙包、接力赛、编花篮、跳圈、拍球等)和自编游戏(集体操、拔河、摘荷叶、玩纸球),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有效地利用各种器材,凸显各阶段特点,促进幼儿体能的发展。

同时室外游戏可以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如游戏与健康课的结合,把活动以孩子最感兴趣的形式出现。

如“跳圈游戏”,单纯的跳圈单调,改成“跨过障碍来钓鱼”,让孩子跳圈跨障碍,到小河边帮小猫钓鱼,看谁最勇敢最先完成,使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增强了体制。

(三)自制教具充实到游戏中的研究。

利用农村资源丰富的优点,让教师根据自己班级所需要的游戏器材自制教具。

利用家长和幼儿资源共同制作教具。

突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主体地位,使幼儿成为游戏有效教学的参与者、发明者、创造者。

如在小班的游戏《纸球的玩法》中,教师和孩子共同利用废旧的纸揉成团,用透明胶带裹住做纸球,用树枝做推球的杆,即安全又实用。

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容易满足游戏教学缺的教具。

七、研究过程设计1、准备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酝酿方案,形成草稿,修改定稿,做好实施前准备工作。

以观察、分析、查阅、咨询等形式,了解目前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购买或借阅相关理论书籍,寻找资料,思考游戏活动低效的存在原因,进一步进行课题论证,做好开题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做好开题工作,接受专家的意见,完善实施方案。

制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按照研究目标,在幼儿园全面组织开展实施。

明确各阶段研究的重点、措施,收集阶段性成果,撰写阶段性总结和论文,卓有成效的改善游戏的教学方法。

3、总结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收集整理课题过程材料,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做好结题工作,对总结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八、研究方法设计1、调查法。

结合每学年幼儿的教育目标,设计调查表,调查幼儿园器材配备使用情况,了解幼儿对游戏活动的情感,征集游戏活动创新建议并进行可行性研究,形成幼儿园游戏活动实施可行性报告。

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报刊书籍和网上资料,了解幼儿园各种游戏的现状,了解国内外的发展的趋势,以及政策法规等。

3、行动研究法。

结合幼儿园实际,制订幼儿园游戏活动实施方案,在幼儿各种游戏活动中,有目有、有计划地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分析,跟踪记录幼儿在各阶段的动作发展事实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幼儿动作、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实践—反思—调整,不断提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

4、观察法。

通过课题实施过程中的观察,了解幼儿参与活动情况,了解教师教学和创新组织情况。

5、个案研究法。

选取实验班级中比较找出典型的案例跟踪研究,找出解决问题最佳方案。

九、可行性分析及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1、从客观条件来看,我园共设12个幼儿班,在园幼儿370名,设有大中小标准班额管理。

自办园以来,我园始终坚持“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快乐的教育、感受成长的幸福”的办园宗旨,以办“孩子快乐、家长放心、员工幸福、社会满意”的一流幼儿园为目标,全面推行幼教特色的素质教育,使我园的保教工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园先后被市教育局授予“市级乡镇示范园”,被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县教育局授予“学前教育先进单位”,被县教育局授予“先进幼儿园”,被县文明办授予“县级文明单位”,并多次受到镇委、镇政府的表彰。

我园于2009年通过了市级一类幼儿园验收, 2010年临沂市农村学前教育建设现场会在我园召开。

2013年12月通过了山东省乡镇中心园认定。

近年来,幼儿园在教育改革、教育教研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县级课题《在幼儿园给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幼儿园区角活动的研究》等研究报告分别在县级获奖。

2、从主观条件来看,课题组人员经验丰富,能给课题研究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课题组成员拥有对工作无比的热情及对课题的浓郁兴趣,乐于对课题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

幼儿园为课题组学习、培训、购买书籍提供最大的方便,在场地软化、器材增添等方面进行了大的投入,对该课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上的保证,满足课题所需经费需要。

3、本课题研究得到县教科室领导及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得到幼儿园师生的全力合作,为课题研究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1)专家领导小组组长:张西富(县教科室主任)成员:吕秀英(县学前教研室主任)刘云(县学前教研室教研员)(2)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赵树东(学校校长)成员:莫太新周君祥(3)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石绍艳十、预期研究成果1、成果主件:课题研究报告。

2、成果附件:论文、教学案例、游戏活动现场展示。

主要参考文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2、《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理论与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103、陈鹤琴著《陈鹤琴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

4、《长兴县雉城镇长桥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2011年11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