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听课记录写范文
做好听课记录是听课者基本素质的体现它反映了听课者的品德、态度、能力、水平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额数学听课记录欢迎阅读
授课人:xx
时间:20xx.x.x上午第二节
地点:五小多媒体教室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教师说算式学生口算)
2、笔算(出示一个不进位加法算式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课本14的情景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35+37=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7”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PPT演示列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4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3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ppt显示的第15页第5题找错误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听课有感:
1、周老师整节课的教态自然调动了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整节课感觉老师的节奏不紧不慢很有耐性
3、本课周老师未能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没有板书
建议:
1、课前为了方便练习竖式老师提前给每个孩子准备草稿让孩子养成打草稿的好习惯
2、这节课的课题只是在课件上出现过在后面的学习中就没有再出现过所以一节课的课题还是很有必要板书出来因为孩子看在眼里
才能记在心里
课前谈话:
1、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2、老师喜欢同学们眼睛看着我很好都看着我啦还记得我记得我什么
来介绍一下自己“五一小学”这个校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3、老师有个习惯每堂课前都讲个小故事叫做“小故事大智慧”上课之前讲个小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本来是想知道大象的重量
结果去称石头的重量这是为什么呀干嘛不直接称大象啊大象的重量
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称得出来所以曹冲通过称同样重量的石头就可
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了……
评:用小故事的形式课前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思维基础如果说《圆的面积》一课探索“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是课堂的一条明线那么体验、反思、改进“转化”这一思想方法便是一条贯穿整课的暗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识圆面积
1、出示圆形纸片这
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
2、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
请生上台指出来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洁清晰
二、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一)起
1、启发思考:求圆的面积在大脑中检索一下咱以前要研究一种什么新的东西都用的是些方法(把它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以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例说明)
2、那么圆形能不能转变成其它图形小组合作商量商量试试看
小组合作(估计每一小组发到的学具有:8开铅画纸一张、蓝色圆形纸片若干、剪刀一把、双面胶一个、直尺等)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方法:
(1)组1: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这样其中一个扇形的面积乘以4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师:有什么问题
生1:扇形面积不会算
生2:看成三角形
师:行不行为什么但是还是比较接近的对不对
评:这种方法在以往《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中很少出现后面的环节中经过学生的探索也能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比较容
易理解我们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种方法据麻老师课后讲设计这节课之前曾做过前测发现学生在面对解决圆的面积这个问题时脑子里不是一片空白的有些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圆片进行对折(这是儿童生活经验作用下的原发思维)发现和三角形类似因此麻老师对这种方法有了一些预设看来要想克服我们教学设计中的一些盲点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另一方面也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的一些原发的思维
(2)组2: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再剪下来拼成一个类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
师:样为什么说是类似于平行四边形还是有点接近的噢!
评:没注意到老师有否引导学生关注——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转化的前提条件是问题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没有提到那么为什么不在这里点出
4、回顾小结:
两种方法一种折一折折成三角形的方法;一种是剪一剪拼一拼把图形变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有什么共同特点啊(都是把圆形变成了其它的图形)
(二)承
1、这两种方法变化后的图形尽管目前还不能直接看作学过的图形不过还是很有价值的我们继续研究下去看看
2、小组合作选择上面的其中一种方法继续研究下去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研究成果:
(1)组1:我们用第一种方法继续折折成16份每份就更像三角形啦
师:为什么要折成16份
组1:折得的份数越多就越像三角形了
师:那么样折会更像三角形呢
生:再折下去
师:好折那老师就用电脑帮大家折吧
课件演示16等分、32等分并不断问:分——像三角形能更像——再分
从视觉上看就更像三角形了把眼睛闭上想像分的份数128份、256份就……能想像到
师又重复演示从四等分到32等分的过程
引导观察:这个三角形的底是——这条圆弧高是——圆的半径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会求(底*高/2)那么这个圆的面积能求
评:操作、演示、追问、想像、贯通层次分明不过为什么会越来越像三角形看着32等分的扇形学生能理解为什么最后可以把得到的这个扇形看作三角形要知道这时候的圆弧弧度还是比较明显的我想第一要引导学生注意随着等分的份数增加得到的扇形的圆弧逐渐在变直所谓化曲为直;第二要点出当等分的份数无限地多下去那么最后得到的扇形也就无限地接近三角形
(2)组2:我们用第二种方法把圆片平均分成八份剪下来拼在一起就像平行四边形了
另一组展示平均分成16分更象了
师将学生作品一起展示在黑板上问:如果要比它还接近平行四边形办
师课件演示32等分拼成平行四边形64份、128份
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像……按这样等分下去会变成长方形
评:不知是听课时没注意还是麻老师没有点出按这样等分下去最后还是平行四边形只不过如果把其中的一份再等分成两份放在两头整个拼成的图形才会变成长方形其次为什么一定要变成长方形呢平行四边形不也挺好的高与圆半径的对应也不会太难嘛
4、回顾小结
(三)合
1、我们已经把圆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图形数学不仅仅只停留在操作上你们能不能在刚才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师提供给学生辅助用纸(纸上印有圆一个、转化后图形各一个)生尝试推导公式
2、反馈:
生1:讲述利用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圆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师在其讲完后问:(1)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2)宽呢(3)面积计算
听明白了再指生讲原生配合在屏幕上指
师:把圆转换成长方形面积是相等的这样求长方形的面积也就
求出了圆的面积
师再讲解圆的面积推导过程板书过程告诉学生面积的表示方法:S
生2:讲述折成三角形的方法提出公式:(C÷32×r÷2)×32 师:除以32意思
生2:如果等分成32份那么得到的三角形的底就是圆周长的32分之一所以用周长除以32
师:为什么除以2
生2:求的是三角形的面积
师:乘32又是回事
生2:整个圆有32份
师表扬鼓励之后问:式子有点烦能不能改进一下呢
生4:C=2∏r乘2除2抵消
师:也得到∏r2那么如果是等分64份呢128份呢
生:也是会抵消掉结果也是∏r2
3、看来不管是种方法不管是几等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都是——∏r2
三、巩固练习
1、那么求一个圆的面积得知道什么条件告知学生黑板上的圆片半径是10厘米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计算反馈校对
2、如果知道圆的直径或周长我们计算面积呢时间关系留到下节课去讨论
评:有人说这节课练习量是不够的但为什么要拘泥于练习呢学生通过本节课在思维上的练习不是最好的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思想方法呼应课前谈话
听课心得:
1、正如专家点评时所说听麻老师的课有一种震撼的感觉之所以震撼是麻老师的课是我们一直想要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数学课堂这堂课有新课堂所应具备的所有元素:教师组织者、引领者不越位代替学生的思考大气洒脱;学生拥有充分的思维空间自主探究、参与数学之美、思维之美体验得淋漓尽致特别深刻的是麻老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有步骤地探究通过讨论变——变得更接近——算的过程经历提出设想——尝试——反思——再深入实践——沟通建构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思想非常有益处
2、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尺度
课后互动时麻老师提出谈了一点自己的困惑: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尺度如何把握其实他的课已经做了很好的回答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的确非常有意义相对于数学知识与技能而言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具有普遍性尤其是本节课中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非常有现实意义花再多的时间也不过份但是也不是每一种
数学思想方法都适合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比方说本课中的极限思想麻老师处理本课时“转化”是贯穿全课并再三点出的除了没告诉学生“转化”这一术语“极限”只是适当地让学生想像一下因此渗透的尺度应是:根据小学生思维水平与特点相机点明不搞模模糊糊一大片也不做拔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