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事技能通识训练感想
传承华农精神,践行农事训练
一周如茶似火的农事技能通识训练已悄然结束,带着不舍的心情在教三做完了农事训练的一周总结。
不舍的是老师教会我许多的知识,未能进一步进行丰富及加强学习和老师那课堂上精彩的教学内容,这让我留下了些许的遗憾,但是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将继续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深入的学习,更加深层次的探讨知识。
为什么开设农事技能通识训练呢?我校作为全国重点高等农业院校,以农为
主体,为了促进非农科学生的全面发展、开阔非农学生的视野、拉近非农学生与
农业科学的距离,学校立足农业科学传统优势,借助农业科学强大的教学资源,
创造性地设立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农事训练课程。
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学生,一名
农业院校的学生,即使农业不是我们的必修课修课,可是了解基本的农业知识还
是有必要的。
为此,学校专门开设了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程,为的就是培养学生
的爱农意识和爱校意识。
事实上,学校的这一开设成果斐然,非农科学生通过本
周的学习,能够更加深层次认识农科,认识学校的丰厚底蕴,更加为学校的丰硕
科研成果和惊人的教学成就感到深深的自豪,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自我实践和动
手能力,进一步提升自我的能力,也为今后走上社会工作增加了一份坚实的基础。
首先,刚刚得知课程安排时,我还感到十分不解,为什么工科的学生要大
老远跑到动科院楼去学习不是本专业的知识,而且,是每天都要去,作为一名每
天只有一节课的我感到不解,但是当我到达崭新的院楼、设备齐全的实验室,经
过一周的学习,更从动科老师那敬业的态度可以看出,动科一定是个出人才的学
院!真的,这几天动科老师们上课那种认真负责、热心谦和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了
他们对本专业的热爱,让我们很敬佩,仿佛在上专业课一样。
我们还了解到,华
农与一些农事企业有很深的合作,为他们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
并得到了广泛好评,这也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举两得。
这也让我深感华
农的强大,而我作为一名华农学子的自豪,学校和合作公司互惠互利,也为我们
即将毕业的本科学生多一个选择。
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我们系统的学习了了鲜蛋的构造和品质鉴定、动物养
殖、桑技术应用与文化、蚕的养殖与抽丝技能、观赏鱼和牛的养殖技术、动物血
型鉴定和遗传等课程。
在课堂上,教授理论知识讲解结合实际试验操作,让我印
象更为深刻,受益匪浅。
农事训练的不同课程给我展现了农业科学领域不同的魅
力,使我在惊叹之余,又多学了一点知识,多了一点对农业科学的理解。
第一节课我们在动物科学学院院楼学习家禽的品种和鉴赏,老师在课上介绍
人家禽以及关于家禽饲养和分类知识,我们认识的很多种鸡,了解它们的特点以
及习性等等。
这一节课让我对家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家禽。
有的鸡的鸡冠是白色的,有的是黑色的,而鸡的身体颜色有的十分艳丽,各式各
种的鸡犹如国际选美的名模似的,一张张幻灯片,犹如一位位登台的选手,争先斗艳,让人不禁眼花缭乱。
在鸡的世界中感受鸡美。
老师的精彩解说更是让我们收获良多,见识到鸡中世界的丰富知识,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鸡的文化。
也对家禽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午,我们学习了蚕的养殖和抽丝技能的学习,老师说,今天的这一节课会让我们学习蚕学专业本科生学习四年的知识都学到手,我感觉顿时有种大饼砸在头上的感觉。
当然,这句话可能有点夸大了,但是,这堂课的确让我学到了不少的专业知识,对于一个非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门全新的领域知识,我感到自己对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老师在课上介绍了蚕学的发展概况和学校发展的历史,以及蚕学的就业和市场需求,我深深的感到了华农蚕学的大好发展势头及在蚕学领域的潜力。
而且结合蚕的生命周期成长,讲解抽丝原理和方法以及该实验的目的和应用的前景,我们结合了老师的讲解,再动手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
在实践中对蚕学更深层次的了解和丰富了其内涵。
关于金鱼的品种与鉴赏一课,我仿佛在海的世界中遨游,见识各种金鱼,金鱼的种类,首先来说说金鱼的由来,金鱼和鲫鱼同属于一个物种,是由鲫鱼演化而成的观赏鱼类。
金鱼的品种很多,颜色有红、橙、紫、蓝、墨、银白、五花等,分为文种、草种、龙种、蛋种四类。
金鱼易于饲养,它身姿奇异,色彩绚丽,形态优美。
我们也对金鱼的养殖抱着浓厚的兴趣,课堂请教老师各种金鱼养殖的注意事项和互相探讨。
金鱼的观赏价值真的很高。
接着,我们学习了动物血型的鉴定和遗传,我们在老师的讲解中,结合自己的动手实验,测定了自己的血型,学习了动物血型的测定原理及其意义和遗传的特性及显隐性基因在遗传的不同表现,这节课,我们同样收获很多。
第三天,我们进行宠物鉴赏的学习以及鲜蛋的构造和品质的鉴定的学习。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狗的世界中走了一遭,见识了各种狗,从农村随处可见的大野狗到国际上名贵的狗,认识了狗的习性和它的观赏价值。
下午的鲜蛋的构造和品质的鉴定一课,我了解了许多关于鸡蛋的专业知识,虽然老师只是抛砖引玉,从浅而入,但是却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鲜的知识点,能让我们运用于生活实践当中。
小小的一颗鸡蛋,或许平时在我们眼中,没什么特别的,除了孵出雏鸡,就是被人们当作食物。
殊不知,这其中也蕴藏着许多奥妙。
看似光滑无痕的鸡蛋壳,其实上面布满的成千上万密密麻麻的气孔;一头大一头尖的外部构造也有其特殊原因;新鲜鸡蛋和变质鸡蛋有什么明显差异……这些问题,老师都一一仔细耐心地为我们解答。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作为肉用型鸡蛋,它的大小形状都有一定的限定范围,一旦超过这个范围,一般都要淘汰,否则不利于孵化。
同样的,蛋壳的厚度,蛋的质量也对于孵化有着一定的影响。
要判断鸡蛋是否新鲜最直接的方
法就是进行照蛋实验,蛋黄阴影深的,气室较大的鸡蛋便没有那么新鲜。
老师的讲解结束之后,终于到了我们动手操作的环节了,小组几个人齐心协力,合作完成一系列的实验操作。
称重、测量纵径横径、照蛋实验、测量蛋壳厚度、记录数据……几个人凑在一起激烈地争论该如何对千分尺和游标卡尺进行读数。
这节课,我重温了高中物理的仪器的使用,收获最大的是,以后买鸡蛋再也不用担心,不用摇一摇,只要手机照一照就好了。
第四天,我们学习关于猪的的内容和畜牧草食动物牛、羊、兔等,我们主要学习猪的养殖和发育,老师栩栩如生的给我们讲解了猪的妊娠以及猪的出生的注意,人工授精等方法,都是猪的接种下一代的方法。
课后,老师还带我们去看看刚出生的小猪,长得真可爱,观看的猪场,以及猪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性。
关于牛的一节课,我们见识了各种奶牛,有中国黑白花奶牛,又称中国荷斯坦牛、夏洛来牛、西门塔尔牛等等,各式各样的,而且,来见识了奶牛挤奶的流程和草食动物的市场价值和畜牧业的发展概况和今后的发展的前景。
不知不觉到了最后一天,上了桑技术应用与文化课,老师首先用图文并茂的PPT介绍了桑的知识,包括桑树的生长习性、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桑叶的应用及与桑蚕密切相关的丝绸文化(丝绸之路),可以说,桑文化是中华文明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凝结着华夏子孙的智慧。
介绍了许多桑树的品种以及养蚕的一些相关知识:养蚕讲究通风,对湿度和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蚕种催青、小蚕饲养、大蚕饲养、眠期处理、上蔟采茧,这一系列过程都有相关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技术。
经过老师的讲解,我发现看似简单的养蚕居然还藏着这么多讲究与学问。
养蚕业为农民提供经济收入的同时,还有许多利用价值,例如桑基鱼塘,蚕沙喂鱼,塘泥肥桑,栽桑、养蚕、养鱼三者结合,形成桑、蚕、鱼、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避免了水涝,营造了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收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一举多得。
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程不是一门单一的基础课或专业课,它既有专业课的作用,又有基础课的性质。
它对于培养学生“识农、尊农、爱农”的精神、加强专业劳动技能的训练、增加对农作物生产的感性认识、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等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对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感悟了一些道理,知识是学不完的,活到老,学到老才是王道,这句话是不变的真理,我本以为我对农业的了解是更本不用进行这次的农业通识训练的,但是,我错了,但是我想现在知道错误还不太晚,我还有改正的机会。
此外,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主动的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开拓自己的视野,不要一味的专攻自己专业的知识要从各个领悟充实和武装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们的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