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决策与决策过程高万晨20191016577(一)判断题1•决策的目的就是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2•决策首先必须识别机会或是发现问题。
()3•从实际情况看,决策者只要按正确的决策程序和方法办事,最终选择的一般都是最优方案。
()4. 西蒙认为,企业中的决策就是依据最优的评价标准,选择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5. 在环境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高层管理者进行。
()6. 群体决策更容易导致妥协。
()7•决策实际上是一个决策一实施一再决策一再实施”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8.组织目标是组织进行决策的基本依据,所以组织目标一旦确立就不能变动。
()(二)填空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策要素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2•决策的核心要素是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策者可以通过行动方案的,,,以及在组织中产生的结果来评价和选择方案。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决策问题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 ,_____ 三种类型。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定组织目标和拟订行动计划的过程,其实质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______ ;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____ .7. —般而言,程序化决策涉及的问题属于______ ,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问题属于______ 。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确定性情境下,决策方案的选择有四个基本准则,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
(三)选择题1•对于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来说,第一步是________ 。
A. 明确目标B.筛选方案C.诊断问题(识别机会)D.集思广益2. 企业面临的境况日益繁多,企业的决策越来越难以靠个人的智慧与经验来确定,因此现代决策应该更多地依靠________ 。
A. 多目标协调B.下级意见C.动态规划D.集体智慧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关于决策任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从组织外部视角看,决策的任务是增强核心竞争优势B. 从组织内部视角看,决策的任务还包括调整和优化组织管理体系C. 从外部环境视角看,决策的任务是让组织灵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D.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让组织保持创业精神也是决策的题中应有之义4. 每位决策者都要制定目标,但处于不同组织层次上的管理人员所关注的目标是不同的,其中中层管理人员主要应制定_____ 。
A. 具体作业目标B. 战略目标C. 战术目标D. 宗旨和使命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不属于例外问题的是。
A. 组织结构变化B. 重大投资C. 重大人事任免D. 现金短缺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两个所需代价相同的投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第二方案的经营风险性要比第一方案大B. 由于这两个方案都有40%的可能失败,所以均不可能获利C •这两个方案的获利期望值都是40万元,所以这两个方案没有什么差别D.第二方案成功时可获利500万元,由此可见.,第二方案要比第一方案好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企业经营方案决策最终所选出的方案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A. 成本最低的方案B. 实现利润最大的方案C. 较为满意的方案D. 各个目标均是最佳的方案8•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经理艾柯卡普曾经说过:等到委员会讨论以后再射击野鸡已经飞走了。
”关于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_____ 。
A. 委员会决策往往目标不明确B. 委员会决策的正确性往往较差C. 群体决策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市场的动向D. 群体决策往往不讲究时效性,只考虑做出合理的决策(四) 名词解释1. 决策2. 确定型决策3. 风险型决策4. 不确定型决策5. 乐观准则6. 最小后悔准则7. 等概率准则8. 非程序化决策(五) 论述题1. 论述决策的制定过程。
2. 分析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3. 影响决策的因素有哪些?(六) 案例分析案例一7年前,杰夫伊梅尔特(Jeffrey R. Immelt)也正是经历如此漫长的考察、竞逐,从最初24 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通用电气公司(GE)历史上第9任CEO。
现在,轮到他选择交棒人了。
2017年6月12日,GE正式对外宣布,GE医疗现任CEO约翰弗兰纳里(John Flannery) 将成为下一任CEO。
GE考察和选择CEO的过程,历来被业界当作教科书一般的案例所称道。
通常大公司CEO的选拔流程为1~2年,GE则花费长达6年时间。
GE的CEO平均任期为12.5年,高于标普500企业CEO平均8.8年的任期。
以下来自GE主管人力资源的高级副总裁苏珊皮特斯(Susan Peters)她亲口揭秘了此次选择接班人的过程以及方法论。
1. 确定CEO候选人首先,我们将有潜力的候选人调动到有助于其发展的领导职位上,让他们历练更多,同时也面对越来越多复杂的问题早在2012 年,我们撰写了CEO 的职位说明书,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不断进行完善。
我们基于对公司环境、策略和文化的了解,以及对百余位外部领导者和有关文献的研究,撰写了我们自己的“公司领导能力清单”列,出了通用电气公司下一任伟大CEO 的必备能力。
董事会依据我们的指标考察内部候选人,并对内外部候选人进行一一评估。
我们掌握了历年数据,其中包括各候选人在全球的业务领导、企业绩效统计、执行力审查、领导能力和同事反馈等方面的历史记录。
经过深思熟虑,通用电气公司董事会决定由内部候选人继任才是最佳路径。
我们让内部候选人继续担任更为复杂重大的职位,以检验他们能否胜任公司最重要的领导职责,包括CEO°2013年,我们慎重考虑了交接时机,交接日期宜预定在2017年夏季。
这充分考虑了公司战略规划、投资组合转型以及两任CEO 如何实现平稳交接。
2. 面试候选人我们的最后一步是什么?面试。
通用电气公司董事会直接向候选人提问,他对于CEO 一职的看法,以及他对于通用电气公司的愿景思考。
董事会向候选人提出了几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并深入聆听了他们的想法。
这些问题包括:你认为你目前的领导团队最欣赏你的哪种领导方式?在当前环境下, 你会如何使通用电气公司胜出? 你会在资本配置和资产组合管理等方面推动哪些战略性改革?你计划改革哪些方面?你收到过的最糟糕的个人反馈是哪些?哪些专业或个人经历帮助你形成了全球化视野?约翰弗兰纳里(John Flannery成为我们公司的下一任CEO。
在为通用电气公司工作的30 年来,约翰已经展现出了他是一个具有大局观、爱好钻研、适应性强又有韧性的人。
他的一个特质就是他能融入自已领导的团队。
所以,通用电气公司董事会选择了这样一位具备国际经验的终身学习者作为运营者,他将拥有领导、授权和激励能力。
资料来源:改编自经理人网:《耗时6年才选定新CEO,GE解密决策全过程),2017年6 月21 日。
根据材料,请谈谈GE做出选择约翰.弗兰纳里作为其下一任CEO的决策过程,以及从这个过程中你得到的启示。
案例二某企业开发新产品,经过预测市场需求为高、中、低三种自然状态,概率很难预知。
目前共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A方案为技术政造、B方案为购置新设备、C方策为重点购置其余自已制造。
新产品生产五年,所获收益如表3-1所示:表3-1收益预测表结合材料,怎样分别用悲观法、乐观法、后悔值法选择最优方案?四、习题答案及提示(一)判断题1. x2.V3.x 4" 5. x 6.V 7.V 8. x(二)填空题1•有形要素,无形要素2•决策主体3. 可行性,有效性,满意程度4•确定型决测,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5•决策6. 个体决策,群体决策7•例行问题,例外问题8. 乐观准则,悲观准则,等概率准则,最小后悔准则(三)选择题1. C2.D3.A4.C5.D6.A7.B8.D(四)名词解释1•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在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2. 确定型决策指决策者掌握准确、可靠、可衡量的信息,能够确切地知道决策的目标以及每一备选方案的结果,常常可以很容易地迅速对各个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
3•风险型决策指决策者虽不能准确地预测出每一备选方案的结果,但却因拥有较充分的信息而能预知各备选方案及其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4. 不确定型决策指因面对不可预测的外部条件或缺少所需信息而对备选方案或其可能结果难以确切估计。
5. 乐观准则,即决策者认为无论他们采取什么措施,无论别人采取何种策略,事情总是朝着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向发展。
6. 最小后悔准则,即决策者总是选择与最好结果偏离不大的行动方案。
7. 等概率准则即决策者认为各个可行方案的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概率相同,进而选择期望值最大的行动方案的准则。
8. 非程序化决策旨在处理那些不常发生的或例外的非结构化问题。
(五) 论述题1. 依据解决问题的循环周期,一般的决策过程包括以下六个步骤:(1) 识别问题。
识别问题的目的是鉴别出那些与预期结果产生偏离的问题,也就是说需要确定决策的对象( 即针对什么进行决策)。
(2) 诊断原因。
仅仅识别出问题并不是目的,关键还要根据各种现象诊断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考虑采取什么措施,选择哪种行动方案。
(3) 确定目标。
决策者在找到问题及其原因之后,应该分析问题的各个构成要素,明确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并确定重点,以找到本次决策所要达到的目的,即确定目标。
(4) 制定备选方案。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根据所识别的问题,在决策者面临众多约束条件下找出多个可行的行动方案,对每个行动方案的潜在结果进行预测。
(5) 评价、选择方案。
决策者预测和估计各种行动方案结果可能发生的概率,分析各个行动方案可能发生的潜在后果。
在此基础上,对上一阶段所形成的各个行动方案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