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汇编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汇编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静海区团泊镇中学
一、指导思想为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特制定本评价标准。

二、基本原则
1、重点性原则构建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是新课程改革最艰巨的任务,是一场“攻坚战”。

这场“战役”时间长,难度大,如果全面出击,势必造成力量分散,不符合“攻坚战”的打法。

效仿重点突破,全面围歼的战略思想,本评价标准强化突出重点,丢弃一些细目要求(如放弃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以期达到牵“牛鼻子”的效果。

2、可操作性原则在多数人的心目中,总是追求十全十美的效果。

从“全”和“美”的角度看,课堂评价会有很多的细目,也会存在一些“虚”和“美”的项目在多年的评价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过细的评价标准不仅会束缚教师创新发展的手脚,而且还会造成项目之间的内涵重叠,失去评价的客观真实性。

而“虚”的项目,除了具有“美”的感觉意义外,其它作用基本上是“负”大于“正”。

因此,本评价标准的重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把握和操作的项目,即能够感受和观察到的内容,以期提高本评价标准对教师教学的指导性和引领性。

三、评价标准
根据指导思想和评价原则,本标准的评价内容主要分三部分:即教学方式和方法、教材的把握和处理、教学效果,其所占比重为40%、30%、30%。

(一)教学方式和方法(40 分)
一般说来,教学方式和方法总是和教学目标要求相适应的。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有用的知识,学习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建立与上述目标要求相一致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对此,本评价的基本要求是:
1、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活动为主线(20 分)国家课程标准强调把能力培养放在首位。

而能力的培养是在学习活动实践中磨练出来的,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

因此,教师要改变过去满堂灌式的教学,变主宰课堂为组织、引导和服务课堂。

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并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随时调整,必须关注学生活动是否能全体主动参与,是否能积极思考。

2 、必须符合“从身边教起,从学生感受到的事物教起”的思想( 1 0 分)
新课程强调学习有用的知识,学习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要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教学设计尽可能地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出发,把生活中的地理事例锤炼成教学案例,让学生从现实事例中感悟到地理知识的应用。

3、教学过程与方法合理,教具使用得当(10 分)
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与方法,实际上就是把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作为重要目标。

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除教师有目的的指导外,还需要靠教师自身的认知行为对学生进行默化影响。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必须设计科学,方法得当,各种图表的选择和使用合理。

(二)、教材的把握和处理(30 分)
1、根据课程标准把握和选取教学内容(10 分)现行教材可分为国家教材、地方教材、乡土教材以及校本教材,这些教材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内容,对这些内容教师必须依据《地理课程标准》进行选取,创造性地处理和改造,使其既符合课程标准,又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2、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10 分)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但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把知识与能力分离,不能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要把知识放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去吸收,把知识看做是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意外收获”,其次要恰当把握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关系,弱化对识记性知识的识记要求,强化对理解性知识的领悟。

3、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拓展的关系(10 分)
现行的国家教材是以案例为核心,不断外延拓展的结构模式。

教材中所选择的案例数量不多,只能满足培养“学习方法”的需要,不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