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 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 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了解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理解商品
的内在矛盾和价值的本质; ▲掌握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掌握价值规律的作用。
本章重点、难点
1. 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相互 关系.
2. 劳动二重性及其意义. 3. 价值规律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价值规律 作用形式
货币的 职能
价值规律 的作用
第一节 商品
本节内容: 1、商品经济 2、商品的二因素 3、劳动的二重性 4、商品的价值量 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的财富,表现为“庞 大的商品堆积”,单 个商品表现为这种财 富的元素形式。因此, 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 商品开始。
(1). 小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
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处于从属地位。
(2).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 济)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占统治地位。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
公有制基础上的新型的商品经济。
4. 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1)竞争性 (2)开放性 (3)自主性和平等性
引申
(二)使用价值
1、使用价值的含义 物品的有用性或它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
要的属性身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
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 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 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 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
——马克思
一、商品经济
1. 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
⑴没有剩余产品、共同劳动 没有商品交换
⑵第一次分工、剩余产品 偶然的商品交换
⑶第二次分工、私有制
商品生产 商品交换
商品和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就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2. 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 ⑴社会分工
生产不同的产品;需要对方的产品。 需要交换 (一般基础、必要性)
性、交换性
物品成为商品必须满足的条件: (1)必须是劳动产品; (2)必须能满足他人与社会的某种需要; (3)“用于”交换;(目的非常明确)
有用的劳 动产品
商品
物
劳 动
品
产
品
WHY?不同 的商品需 要交换。
WHY?不同的 商品能够相互
交换。
因为物品对人各有用处,所以需 要交换。
因为有相同 的东西(同 质),可以 比较,所以 可以进行交 换。
篇章结构: 1、商品 2、货币 3、价值规律
(理论枢纽) (基本矛盾) (社会条件)
商
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
私人劳动 私有制
品
价值
抽象劳动
社会劳动 社会分工
价值实体 抽象劳动凝结
价值量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
同劳动生产 率成反比
价值形式 价值规律
价值形式 的发展
价值规律 的内容
货币的本 质
⑵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要得到对方的产品,不能无偿,只能自愿互利。 可能交换 (现实基础、决定性条件)
商品交换是用一种商品换取另一种商品
(1)
产生条件
商品经济:直接以 交换为目的的经济 形态,是商品交换 和商品生产的总和
根本原因
(2)
商品生产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
3. 商品经济的类型
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 以后的社会中都存在商品经济。
自给自足 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
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历史重现)
自然经济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畜牧业
剩余产品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农业
私有制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商人阶层
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
商人阶层
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 价值
商品是商品经济最大量、最一般的现象; 商品是商品经济的细胞形式,包含了商品经济的一
这种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即交换价值是由什 么决定的呢? (效用?)
1只羊
交换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劳动
价值
2把斧子
2、价值
两种商品相交换,为什么会产生量的关系或 者比例呢?它们比较的是什么呢?
不是物品的有用性或使用价值。因为: 质上不同的东西就不能比较,不会产生量的
关系或比例。
一米 = ? 斤(成本论?)
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同属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自给自
足的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以市场交换为目
的的经济形态,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商品经 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 经济两个发展阶段。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前身
3、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 其一,他人的使用价值 其二,通过交换让渡 其三,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三)交换价值和价值
1、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
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两把斧子就是一只绵羊的交换价值
=
1把石斧
=
10斤谷子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
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类对自然界事物的面貌、规律、现象本质属 性的反应和认识。事物自身所具有的性质。
例如:地球的自转、公转;水往低处流;江河 奔流;天要下雨;人要生老病死等属性。
社会属性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中对事物所产生的 反映和认识。
例如,商品用来交换和赠送等的属性(自身不 具有)
切矛盾的萌芽。分析商品经济要从商品开始。
亚当斯密之谜:钻石和水的悖论
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但它几乎不能购买 任何东西……相反,一块钻石有很小的使用价 值,但是通过交换可以得到大量其他商品。” ----亚当·斯密 《国富论》
2020/3/17
18
(一)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用性、劳动
抽象法
=
劳动 产品
花费了同量的 体力和脑力 劳动量相等
劳动 产品
价值的相关含义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 类劳动(价值的实体) 。
不同商品的价值,质上相同,只存在量 的差别。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生产者之 间的交换关系(价值的本质)。
3、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 (价值决定交换价值。价值变化…)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外在表现) (交换价值反映或表现价值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