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评价
、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论述。
赛文穆勒(1992) 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产品开发能力、改进生产技术能力、储备能力、组织能力的综合。
我国学者中。
许庆瑞(1986) 提出,如果从技术创新的内容来分析,由于技术创新“一般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设备创新、材料创新、生产组织与管理创新,由于一个行业的材料可以看作是另一个行业的产品”,“生产组织与管理也可以看作是‘绝妙'的工艺”,所以技术创新主要是指产品创新、工艺创新。
巴顿(1992) 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的能力及企业的价值观。
侧重揭示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
魏江(1995) 认为企业创新能力是企业以资金能力支撑,为支持创新战略的实现,由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为主体并由此决定的系统整合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学者将创新资源等同于技术创新能力。
应该看到,能力包括这些资源,它们对技术创新起重大作用,但相同的资源并不能保证相同的结果。
曹崇延、王准学(1998) 解释,技术创新能力实际上是企业整体系统的能力,并且是以产品创新能力、生产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管理技术创新能力为主体,协调发挥以实现经济利润的能力。
他
们根据技术创新的过程,将技术创新能力分成7 个方面,即研究与开发能力、生产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投入能力、营销能力、财务能力、产出能力。
傅家骥等(1998) 将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资源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
综合各学者的观点,我个人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应包括如下几点:一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的整体功能;二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的能力;三是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密切相联系的,对应企业技术能力的具体含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通过技术创新表现出来的显性化的能力。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关于技术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外有各种划分。
例如:远德玉等(2003) 依据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和在不同阶段3 类创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状况,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
价指标主要有:企业的技术与市场的机会选择能力、技术设计与
开发能力、样品制造能力、中试能力、规模生产能力、销售与市
场开拓能力、市场信息反馈和产品更新能力等几个方面。
但他没有提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郑春东、和金生、陈通(2000) 提出了一个“需求分析- 构思规划-研究开发-生产-价值实现”五阶段过程模型。
他们认为: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在市场技术需求分
析、技术创新构思与规划、研究开发、生产、价值实现等多个环节的能力的综合,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环节的能力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串联'关系,而不是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并列关系。
” 于是,相应的提出了基于“需求分析-构思规划-研究开发-生产- 价值实现”五阶段分析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孙细明,杨娟,张金隆(2003) 将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分解为需求识别、产品构思、研究开发、原型生产、制造、市场营销6 个阶段,并从分析整个过程人手将指标体系设计为: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研究开发能力、产品生产能力、创新营销能力、创新产出能力6 个方面。
杨忠敏(2004) 认为,必须把其放到整体经营过程中去,这样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她指出,经营过程可以理解为知识生产、产品生产和
价值生产的统。
在设置指标体系时,设置了知识生产块、直接效果块( 知识生产对产品生产的影响) 和综合效果块( 知识生产通过产品生产对价值生产的影响) 三个一级指标。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这种创新活动可分为新设想产生、研究与开发、设计、试制、生产、营销、扩散几个环节,这诸多环节既有各自独立的要求和内容,又可以相互沟通而形成一个有机的完整过程。
这种创新能力是企业整体的系统能力,根据技术创新过程的特点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
技术创新投入能力。
它包括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服务
于创新的非研究开发经费。
如购买外来技术的经费。
研究开发的人员投入。
我们还可以把它用量化的指标表示出来,第一项是绝对指标;研究开发经费、研究开发人员投入数和技术购买支出,第二项是相对指标: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百分比和研究开发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百分比。
技术创新实施能力。
主要是指企业能否掌握当今科学技术和知识,把握市场需求、确定项目并组织人力物力去实施的能力。
这其中包括企业研究开发的效率、企业所有研究开发设备的技术水平、企业的中试能力等。
技术创新的主动性。
它体现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包括企业自主投资情况和技术改造情况,具体通过政府资金比重,企业资金比重,技术改造经费。
技术引进经费,技术吸收消化经费等。
技术创新产出能力。
这是对企业创新能力总的评价,是衡量企业创新的效率水平。
具体可以通过以V指标来体现。
a)企业近三年的专利申报和拥有-数;b)企业近三年的新产品数;C)企业近三:年新产品数占总产品数的比例fd)企业产品平均开发周期。
我们还可以用如V的指标来评价企业效率的高低:
T=(新产品利润/总利润)/ (技术创新支出/企业总投资)
若T1,则意味着创新产品效率较咼。
效率咼意味着:①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高;②新产品开发的周期短。
如果把创新经费花在并没有形成市场的产品上,或者一个创新从立项到产出所需时间很长,就必然使创新的效率
V 降。
技术创新销售能力,属于创新的辅助资产。
它具体包括,新 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新产品出口率,专利转让比例表示等。
企 业的信誉也是决定营销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ANP 法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实用方法就是从企业技术 创新的过程来研究,其过程可归结为;决策 (投入、主动性 ) 实施(机构、技术)——实现(效益)。
在技术创新能力评价这一目标下, 我们将创新投入能力、
新主动性、创新实施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销售能力这 指标作为评价的主指标。
在以往的一些研究中,学者们都把这 个指标相互独立
进行分析。
采用AHP 的递阶层次结构。
但这并不 符合实际情况, 例如从经验知道, 创新的主动性会影响创新的投
入、创新的投入能力与创新的产出之间互相影响等。
鉴于AHP 结 构的缺点,本文采用ANP 的方法构造这5个指标:元素之间的网 络结构,如下图;
然后,根据ANP 理论,用幂法求出w 的特征值1所对应的特
征向量W (w1 , w2, ...... w n )T ,即表示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价这 一目标下,这 n 个因素在反馈与相互依赖的网络结构中的权重。
各个指标权重确定以后, 由于不同指标数据的比较标准不一 样,就需要我们对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同时,我们采用线 性的评价模型。
最后,用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企业的技术 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当前技术
创新活动的实际状况,提醒企业及时修正技术创新战略,
提高企 业竞争力。
本文只是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方法,
进行了一般 性的介绍,给出了一组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方法。
5个 不足
之处在于,没有相对应的实例来验证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的优劣,这部分有待进一步的工作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