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节俭的名言警句和事例

节俭的名言警句和事例

节俭的名言警句和事例
光俭不勤无源水,光勤不俭水断流。

节俭是一种优良的资质。

以下是关于节俭的名言警句和事例,一起看看吧。

节俭的名言警句和事例名言警句
1、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
2、奢侈总是跟随着,总是跟随着奢侈。

——孟德斯鸠
3、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卢梭
4、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司马光
5、奢则妄取苟且,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

——罗大经
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
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8、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况
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
1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11、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1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徵
13、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14、成由勤俭败由奢。

15、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16、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

——哈萨克族
17、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

——维吾尔族
18、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19、节俭是致富的秘诀。

——英国
20、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

——英国
21、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

——爱默生
22、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

——丹麦
23、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24、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

——卡尔
25、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

——古巴
26、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

——希腊
2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8、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9、一粥一饭汗珠换。

30、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马克思
实例
季文子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

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

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

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卖狗嫁女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

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

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

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

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

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

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苏轼之房梁挂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
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郭子仪
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叫李享,他后来继承了皇位,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他的名字叫“享”,其实一点也不懂得享受。

野史中载,正因为他的节俭,才让他顺利地步入权力巅峰。

李享做太子的时候,经常陪唐玄宗吃饭。

有一次,御膳房准备了一些熟肉,里面有熟羊腿,玄宗让李享把羊腿割开来。

李享就用手把羊腿分开了,手上沾满了油。

李享取了一个饼,慢懂把手上的油擦下来。

玄宗看了心里非常不舒服,觉得李享太浪费了。

但让玄宗意想不到的是,李享擦完油,把沾满油的饼有滋有味地吃了下去。

玄宗看罢,非常高兴。

夸奖李享说:“幸福的生活应当珍惜。


李享当上皇帝,多亏了节俭的品格。

这种节俭并非是一种“伪装人格”。

李享当政的几年,历经“安史之乱”、宫廷政斗,他内忧外患,没过上几天好日子。

在他当政期间,还出了郭子仪这样的名将,非常“巧合”的是,郭子仪比起李享更为节俭。

郭子仪经常让人把书皮边上多余的纸裁下来,日积月累地攒着;至于公文什么的,看完了也都收起来,装订好,“每至岁终,则散与主守吏,俾作一年之簿”,让他们翻过来继续使用。

有一天,裁纸的小刀折了,“不余寸许”,裁纸的小吏不是丢掉了事,而是削了两小块木板,“加于折刃之上,使才露锋”,继续用来裁纸。

郭子仪高兴地说:“你真是我郭子仪的部下啊。


郭子仪功劳很大,唐肃宗曾感叹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这样的大功,其实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

著名的戏剧《打金枝》讲的就是关于郭子仪家里的一个故事,因为郭子仪功劳大,升平公主下嫁给了他的儿子郭暧,郭暧要求升平公主向自己的爹妈行礼,但升平公主是皇帝的女儿,认为不能向郭子仪行礼,为了这事,升平公主常跟驸马争吵不休。

一次家宴后,回到房里的郭暧再次指责升平公主,酒后的郭暧终于发作了,抬手给了妻子一个耳光,他说:“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耀武扬威吗?我告诉你,我爹他是根本不想干皇帝这个差事,否则的话,还轮得到你家?”公主跑到宫里告状去了,郭子仪吓得不轻。

但皇帝最终没有加罪给郭暧。

郭子仪却历经三朝,逢凶化夷。

郭子仪每次“逢凶化夷”,节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据说郭子仪的府门向来是不关的,谁都可以进入。

郭子仪这样做,既迎合皇帝倡导的节约之风,又可以证明自己没有贪欲,也没有反心。

郭子仪能保全自己,也多亏了节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