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课程
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目录
实验一基本物理性质检测 (1)
实验二水泥试验 (8)
实验三混凝土骨料试验 (27)
实验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 (41)
实验五建筑砂浆试验 (43)
实验六钢筋试验 (48)
2 / 54
实验一基本物理性质检测
一、密度测定
1.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测定材料密度,计算材料孔隙率和密实度。

本试验以水泥或砖粉的密度试验为例。

2.主要仪器设备
①李氏瓶,见图;
②恒温水槽、温度计、干燥器;
③天平,感量为0.01g;
④无水煤油或洁净水,应符合
GB253要求。

3.试样制备
试样应预先通过0.9mm方孔筛,在
(110±5)。

C温度下干燥Ih,并在干燥器内
冷却至室温。

4.试验步骤
①将液体注入李氏瓶中0刻度线处(以弯月面最低处为准),盖上瓶塞放
入恒温水槽内,在20。

C下使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恒温30min,记下第一
次读数即初始读数V1(mL).
②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细长颈内没有煤油的部分擦试干净。

③称取试样m=60g,精确至0.01g。

用小匙将水泥样品一点点的装入李氏
瓶中,反复摇动至没有气泡排出,再次将李氏瓶置于恒温水槽中恒温30min,记下第二次读数V2(mL),再次读当选时恒温水槽温度差不大于0.2。

C。

2 / 54 5.结果评定
① 水泥的密度ρc 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01g/cm 3)。

②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水泥密度的测定值,精确至0.01g/cm 3。

两个试样试验结果之差不得超过0.02g/cm 3。

二、视密度测定(标准法)
1.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测定材料的视密度,计算颗粒状材料的体积(不包括开口孔隙的
材料体积),为计算材料的开口孔隙率等提供依据。

本试验以砂和石子为例。

2.主要仪器设备
①天平,称量1000g 和5000g 一台,感量1g 。

称量5kg 的天平,其型号及
尺寸应能允许在臂上悬挂盛试样的吊篮,并在水中称取质量;
②吊篮,直径和高度均为150mm ,由孔径为1-2mm 的筛网或钻有2-3mm 孔洞的耐锈蚀金属板制成;
③盛水容器,放入吊篮,有溢流孔;
④容量瓶,500mL ,500mL ;
⑤试验筛,孔径为4.75mm ;
⑥干燥器、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C]、铝制勺、温度计、带盖容器、搪瓷盘、刷子和毛巾等。

3.试样制备
a 、砂试样 将缩分至66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

C
的烘箱中
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b、石子试样试验前,将样品筛除4.75mm以下的颗料,并缩分至略于下表所规定的数量,刷洗干净后分成两份备用。

于下表所规定的数量,刷洗干净后分成两份备用。


4.试验步骤
(1)砂的视密度
①称取烘干的试样m o=300g,精确至1g,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的刻度处,用手援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援,排出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h;
②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 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飓水分,称出其质量m1,精确至1g。

③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瓶内注入水温相差不超过2。

C的冷开水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质量m2,精确至1g。

(2)石子的视密度
①取试样一份装入吊篮,并浸入盛水的容器中,水面至少高出试样50mm,浸水24h,移放到称量用的盛水容器中,并用上下升降吊篮的方法排出气泡(试样不得露出水面),吊篮每升降一次约为1s,升降高度为30-50mm;
②测定水温后(此时吊篮应全浸在水中),用天平称取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质量m2,精确至5g,称量时盛水容器中水面的高度由容器的湛溢流孔控制;
③提起吊篮,将试样倒入浅盘,放在烘箱中于(105±5)。

C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m o,精确至5g;
④称取吊篮在同样温度的水中的质量m1,精确至5g ,称量时盛水容器的
3 / 5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