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
平阴县孝直中学
于永蕾
第十一章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水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常见的水污染源及水污染现状,认识水污染与缺水是当今世界严重的社会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水资源现状的调查和水的净化的实践过程,培养发现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有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感。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学生用器材,每两人一组,每组铁架台一个、小烧杯2只、漏斗一个、滤纸,浑浊的河水,玻璃棒。
多媒体器材:多媒体投影器,有关水资源及水污染的VCD
教学参考
有限的淡水资源
自然界中水的资源极其丰富,据估计全世界水体总贮藏量约为13.6亿立方千米,其中,海洋咸水约占97.2%;陆地淡水占2.8%,约0.4亿立方千米。
除了冰山和冰川外,可利用的淡水量还不到淡水总量的1%。
天然水一般可分为降水、地面水和地下水三类。
降水包括雨水、冰雹和雪等。
降水一部分流入江河、湖泊和海洋,形成地面水;另一部分渗入土壤和岩层,形成地下水。
地下水在地球中分布很广泛,几乎占地球表面的3/4,它充满了所有地表凹陷处。
我国年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约为2700立方米,居世界第88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我国有一亿公顷耕地平均每公顷占有地表水资源约为26325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
水污染和环境保护
水是生命的源泉。
水,似乎是无处不在。
然而,饮用水的短缺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虽然地球71%的表面被水覆盖,但地球上的水大约有97%是海水,2%是冰川和冰山;除此之外,空气和地壳中含有水,动、植物体内含有水,人体质量中70%是水。
真正可供饮用的淡水不足地球上总水量的1%。
中国是缺乏淡水资源的国家之一,每年淡水总量约26000亿吨,居世界第六位。
由于人口众多,每人平均占有淡水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水量的四分之一,居世界100多个国家之后。
随着世界人口剧增和工农业生产物迅速发展,用水量猛增,全球水危机日益严重。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活用奇缺,危及20亿人口的生存。
水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资源;海水虽然不能直接饮用,但海洋是雨雪的源泉,淡水的发源地。
节水和保护水资源、保护海洋、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人口的增长及现代工业的发展,使自然界的水受到明显污染。
全世界每年向海洋倾倒大约20亿吨放射性废料、化学毒品、污水、废渣、化肥以及生活垃圾,给海洋带来深重的实验,其中有毒物质杀死
鱼、海鸟和海洋植物,营养物质导致海藻大量繁殖(如赤潮)而窒息其他海洋生物,海洋生物已经濒临灭绝的边缘。
我国人口众多,是污水排放量较多的国家之一,近年呈上升趋势。
水污染与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一样成为当代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面临日趋严重的全球问题(人口问题、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酸雨现象、森林的破坏、物种的消失、垃圾泛滥),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国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共同探讨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通过了《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
1983年12月,联合国任命挪威首相布伦特夫人为联合国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主席。
该委员会于1987年发布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国》长篇报告,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评估,分析了当代与后代的需求、国家主权、国际公平、自然资源、生态承载力等问题,首次提出来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中国针对全球问题及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大气质量下降、土地资源的退化、水资源的减少、酸雨现象、森林资源减少、物种的消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979年,中国制定了《环境保护法》:198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水污染防治法》;从1988年7月1日,保障人体健康,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防治水害方面走上了以法治水的打捞阶段。
1994年3月我国政府发布了全球第一部国家级“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
它包含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立法与实施、经济政策、教育、人口、居民消费、社区服务、消除贫困、卫生与健康、人类居住、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防治、防灾减灾、保护大气层、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管理等内容。
这是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指导性文件。
198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水污染防治法》。
从1988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在全国正式实施。
标志着我国在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走上了以法治水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