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造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我国造纸行业大幅扩张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内,我国纸业市场供需基本稳定发展。
但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后,国内纸业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纸张生产量的增长大大低于消费量的增长。
由于消费结构的调整,那些以木浆为原料的高档产品严重短缺,每年不得不靠从国外大量进口来解决。
2005 年10 月8 日,{TodayHot}中国纸业环保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副司长李新民披露了这样一组数字:仅2004 年,我国纸和纸板的产量就已经达到了4950 万吨,而消费量却达到了5439 万吨,人均消费量为42 公斤,造纸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0%和14%,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随着经济的增长,目前规模相对较小的国内纸张和纸板市场应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2004 年中国纸浆消耗总量为4455 万吨,纸及纸板年消费量为5439 万吨,成为世界第二大纸张消费国。
但我国年人均消费纸张和板纸仅42 公斤,远远低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300 公斤的人均消费量。
随着中国原材料结构的调整,木浆进口也增长迅速,进口量居世界第一。
仅2004年,中国纸业970 万吨的木浆原料中,进口732 万吨,自己生产的只有238 万吨,这说明中国木浆依赖进口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专家预测,五年以后,中国对木浆的进口需求将达到全世界木浆进出口的总和。
根据轻工业协会统计,2005 年1-6 月,造纸及纸制品业完成产值1866.93 亿元,同比增长22.78%,产销率97.42%,增长态势与前几年相当,总体表现为产销两旺,各行业平均增长速度在20%以上。
生活用纸是与消费者关系密切的日常用品之一。
生活用纸的消费量与经济发展速度,人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有直接关系。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生活用纸消费市场,仅次于美国。
2003年中国卫生用纸消费量达到310 万吨,年均增长8%。
生活用纸正在成为我国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卷烟产量占世界卷烟产量的32%,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出口量很少,主要供应国内市场。
2003年我国卷烟纸的消费量约9.6 万吨。
卷烟纸进口量约占消费量的10%。
由于烟草产品出口增长难度较大,卷烟纸的需求量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稳定,每年消费需求约为10 万吨左右。
随着国产卷烟纸质量的完善,进口量将进一步减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解电容器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带动了电解电容器纸的发展,2002 年,全球电解电容器用量约为14,200 吨,同比增长约14%。
其中国内电解电容器纸用量约为6500 吨,同比增长约18%。
2005 年估计全球电解电容器纸用量可达到20,000 吨,年均增长约12%。
其中国内用量约为10,000 吨,年均增长约16%。
国内纸张需求旺盛,且由于国内对进口新闻纸和铜版纸实行为期 5 年的反倾销保护措施和对进口牛皮箱板纸进行的反倾销调查,使国内造纸企业大幅扩张产能。
许多国际造纸公司开始在中国投资建厂,国内产能急剧扩大。
白纸板、铜版纸、新闻纸产能扩张明显,市场压力巨大,短期内甚至会出现产能过剩,但从长远看将趋于平衡。
2005 年下半年几大项目的投产,预计到2006 年,新闻纸产能将达到420 万吨。
而新闻纸消费量约为395 万吨,国内市场将出现供略大于求的局面。
但新闻纸需求增长较快,2010 年新闻纸消费需求将达到645 万吨,新增产能将很快可以被新增市场需求所消化。
到2006 年铜版纸产能可以达到380 万吨。
但是铜版纸的应用将不断地拓展,需求的增长可以消化供给的增加,但是市场将逐步趋向饱和状态。
大量新建生产线的投产,将使白纸板(白卡纸)2006 年供应量达到810 万吨,短期内将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由于2003 年和2004 年箱纸板新上项目较多,预计2005 年可能新增加超过220万吨年产能,基本能满足需求的增长。
目前我国大量中档和部分高档箱纸板产品已能自给,只有部分牛皮箱纸板高档产品仍然需要依赖进口。
二、我国造纸行业市场空间大我国造纸行业正处于一个高速成长期。
历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纸和纸板的总产量一直大幅低于总消费量,年人均纸张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在加工制造业生产能力普遍过剩的现阶段,造纸业是为数不多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且供不应求的行业之一,属典型的需求拉动型行业。
从1997年-2004年国内纸张及纸板年消费量和生产量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较可以看出,纸张及纸板年消费量与生产量的增长率起伏较大,两者保持一个非常相似的增长趋势。
与我国GDP 的增长率相比,纸张及纸板年消费量与生产量的增长率从2002 年开始一直都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可以说我国的造纸行业现在正处于一个高速成长期。
预计2010 年国内纸张消费量将达到7600 万吨-8000 万吨,2020 年将达到或超过1 亿吨,我国纸张及纸板消费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我国报纸用纸量一直占所有出版物(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用纸量的56%-68%,报纸用纸量一直在以13%以上的增长率大幅提升。
由于我国人均报纸消费量不到发达国家的1/15,未来报纸出版业还有广阔发展空间,因此我国新闻纸消费量将有稳步的提升。
以年消费量增长13%计算,2005 年我国新闻纸消费量为350 万吨,2010 年消费量将达到645 万吨。
我国涂布纸人均消费量很低,2002 年约为2 千克,还不到世界人均消费量的2/7,更不能与美国、日本相比。
如果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也需要涂布纸900 万吨,可见我国涂布纸消费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涂布纸主要应用于出版。
从我国近几年各出版社的用纸量平均增长率为7%的情况来看,按这个比例测算,2005 年和2010 年全国各出版物印刷纸的需求量分别为1118万吨和1568 万吨。
而近两年全世界涂布纸在印刷用纸中占41%。
按这个比例计算,则涂布纸到2005 年和2010 年的需求将分别为458 万吨和643 万吨。
印刷书写纸主要用作办公、杂志、书籍用纸。
办公自动设备的出现,使书写纸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2004 年市场书写纸消费量达到1045 万吨,{HotTag}占整个纸张纸板消费量的19.2%。
近两三年印刷书写纸消费量一直以7%的速度在增长,估计到2010 年书写纸需求量将达到1570 万吨。
近几年我国箱板纸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最近十年年平均增长率为13.71%,市场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进口量一直维持在100 万吨左右。
以我国目前的工业发展趋势,2010年箱板纸需求量将达到2070 万吨。
三、国内纸业市场的竞争格局国内纸业市场的竞争来自三大公司群体:以国内造纸上市公司为主体的内资公司、国外资本在中国投资建立的外资公司以及国际大型造纸公司。
由于国家政策保护,生产新闻纸的企业主要是以华泰、晨鸣为首的内资公司。
在24 家国内纸业上市公司中,就有7 家以新闻纸作为主营产品。
华泰股份作为新闻纸龙头企业,去年底35万吨新的新闻纸项目投产,将使公司新闻纸总产能达到80 万吨。
在晨鸣纸业收购吉纸的总生产能力15 万吨的两条新闻纸生产线后,新闻纸总产能已达到64 万吨,直接威胁华泰在新闻纸行业的龙头地位。
另外泛亚龙腾33 万吨的新闻纸生产线已于去年下半年投产,使泛亚纸业在中国新闻纸总产能已达到67 万吨。
国内新闻纸市场将形成华泰、晨鸣和泛亚三分天下的格局。
岳阳纸业等一批具有资源优势的新闻纸公司也将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新闻纸产能的扩张对小的新闻纸厂将造成毁灭性打击,曾为弥补新闻纸市场供需缺口做出重大贡献的众多小厂将被逐渐淘汰。
铜版纸的生产基本集中在一些大的企业。
目前国内铜版纸生产企业以APP 纸业集团旗下的金东纸业产能最大并占有绝对优势。
2005 年60 万吨铜版纸生产线投产使金东纸业的铜版纸总产能达到160 万吨。
其他铜版纸生产企业产能相对较小,晨鸣纸业目前的铜版纸生产能力为35 万吨,山东泉林纸业30 万吨,太阳纸业30 万吨,苏州紫兴15 万吨(加上2005 年底投产的40 万吨,产能将达到55 万吨)。
由于铜版纸反倾销的保护,许多外资公司开始在国内投资建设铜版纸生产线,如王子制纸的60 万吨铜版纸生产线正在筹建中。
这些产能释放后,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
APP 纸业集团旗下的宁波中华纸业70 万吨涂布白纸板2005 年下半年的投产,既使之成为白纸板和白卡纸领域的龙头企业,也为国内白纸板和白卡纸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005 年上半年各个白纸板和白卡纸生产企业的产销率和毛利率水平都有下降的趋势,2005 年140 万吨的白纸板新增产能(包括中华纸业的70 万吨产能)在2006 年完全释放后,白纸板生产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许多国际大型造纸公司将其产品出口到中国,占领了大批市场份额。
这些国际大型造纸公司是中国纸业市场的重要供给来源,在国内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003 年,商务部通过“反倾销调查”终裁,对原产韩国、日本的进口铜版纸征收为期 5 年,从4%到71%不等的反倾销税。
2004 年又对新闻纸进行长达5 年的反倾销保护措施。
2005 年又开始对未漂白牛皮纸箱板纸进行反倾销调查。
这些反倾销保护措施为我国新闻纸和铜版纸等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直接促成了2005 年国内铜版纸和新闻纸生产线的大最扩建和投产。
国际纸业、王子制纸、斯道拉·恩索和芬欧汇川等国际纸业公司巨头都已经开始在中国投资建厂,加快了抢占中国纸业市场的步伐。
四、造纸行业市场结构的发展趋势1.集约化长期以来,我国造纸工业原料以非木材纤维为主,造成产品结构失调、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差、排污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
我国造纸企业的数量最多时达到 1 万多家,即使是少量的大中型企业的规模也远远低下国际水平,且技术水平普遍落后,难以满足国内市场对高档纸的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造纸业集中度过低、企业规模过小、污染严重、环保措施不力等问题,政府应鼓励中国造纸企业做大做强,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关、停、并、转、重组整合等方式,将污染严重的小纸厂淘汰出局,发展强势企业集团,为在造纸行业全面实现循环经济创造条件。
同时,也只有形成大的企业集团,进行规模经营,才能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环保中来,从而有效地解决造纸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国内像晨鸣纸业这样的一些造纸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档次较高,在市场上占有优势,企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又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有充足的融资渠道。
这些企业通过对许多中小造纸企业的收购,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造纸协会2005 年国内纸业公司中期报表显示,造纸行业利润加速向重点公司转移。
以晨鸣纸业、华泰股份、岳阳纸业、博汇纸业作为重点公司,将其2005年中期业绩与2004 年同期进行比较,收入与净利润增长分别高于行业平均13 个百分点和14 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