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李东阳《九日渡江》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李东阳《九日渡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
九日渡江[明]李东阳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九日渡江:成化十六年,李东阳被派为应天(今南京)乡试考官,放榜后,由南京渡江往扬州北上,时逢重阳,遂作此诗。

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宗广德元年,官军先后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终于平息,杜甫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听到这一消息,遂作此诗。

12.下列对两首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A.两首诗的韵脚相同。

B.两首诗都有对仗句。

C.两首诗并非都是首句入韵。

D.两首诗中只有一首是七律。

13.下列对两首诗写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九日渡江》第一联由景入情。

B.《九日渡江》第二联即景抒情。

C.《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首句领起全篇。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诗人的行踪为主线。

14.“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都连写四处地名表达“归心”,请比较其表达效果。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8分)
12.D(1分)
13.D(2分)
14.答案示例:两首诗都以四个地名连续转切,分别以“直过”“更东下”和“即从”“便下”等词衔接,节奏紧凑,绾合紧密,流转自如,渲染出归心之切。

李诗的地名收于“维扬”,重阳节还是免不了漂泊在外,在归程的急切和愉悦中,还透出一点孤独落寞之感;杜诗的地名则直指最终的目的地,急切回返的心情中充满了喜悦、兴奋。

(5分) 评分说明:如果从
距离的角度作答,也可酌情给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