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法律调整的概念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颁布的意义
四、思考题:
1. 法律调整与法律作用的关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立法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第二章体育法的产生和发展(学生阅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制定的时代背景,
过程;
2.了解不同时期我国体育法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内容:
1.《体育法》制定的时代背景,过程;
2.近代中国体育法、现代中国体育法和新中国成立体育法;
3.外国体育法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育法》制定的时代背景,过程
四、思考题:
1.我国体育法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体育法》制定对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第三章体育法律关系(4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法律关系、法律规范的相互关系;
2.了解体育法律关系的概念、分类;
3.了解体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内容;
二、教学内容:
1.体育法律关系概述:概念、分类;
2.体育法律关系的结构
3.体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区分一般体育权利能力和特殊体育权利能力;
2. 体育法律关系客体中有关精神财富(体育无形资产)的含义;
四、思考题:
1. 论述法律关系、法律规范的相互关系;
2.如何对体育法律关系进行分类?
第四章体育法与体育法学(2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法的本质与特征;
2.掌握体育法学的研究对象的基本理论。

二、教学内容:
1.体育法的本质与特征、体育法的渊源和体系
2.体育法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体育法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2. 体育法学的研究对象
四、思考题:
1. 体育法与体育法学的区别与联系
第五章社会体育(4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现状
2.掌握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法规
二、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概述包括概念、特点、社会体育的原则和地位。

2.国家在社会体育中的职责
2.1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
2.2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
2.3国家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2.4国家鼓励、支持民族、明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提高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单位和团体的职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涉及的计划的重点、对象和实施步骤。

四、思考题:
1. 我国社会体育中社区体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与发展。

第六章学校体育(4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现状
2. 掌握我国学校体育的法律、法规
二、教学内容:
1.学校体育的概念、作用、基本任务、原则、地位和组织管理
2.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训练、学校体育竞赛
3.体育教师、体育场地设施和健康检查制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健康检查与体质监测
2.“体教结合”发展现状
四、思考题:
1.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2.如何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第七章竞技体育(4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竞技体育中相关的法律、法规;
2. 掌握我国竞技体育法规的具体规定和适用范围。

二、教学内容:
1.竞技体育的概念、地位;业余体育训练、优秀运动队的训练和管理
2.体育竞赛:公平择优和组建运动队(员);运动员实行注册管理,合法交流:
3.体育竞赛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体育运动全国记录审批制度
4.运动员、裁判员和教练员;体育仲裁、严禁使用兴奋剂;体育知识产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运动员实行注册管理,合法交流
2. 体育知识产权
第八章体育社会团体(4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社会团体的性质;
2.了解体育社会团体(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一般运作;
3.了解我国体育社会团体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二、教学内容:
1.体育社会团体的概念、地位和作用;体育社会团体的一般管理;
2.我国体育社会团体:体育总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体育科学社会团
体、全国单项体育协会;国内、外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现状;(补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我国体育社会团体的任务与发展;
2. 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运作;
第九章体育保障条件(2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目前体育投入的保障情况;
2.了解体育设施与器材、用品的保障情况;
3.了解体育专业人才和体育经营活动的保障情况;
二、教学内容:
1.政府投入为主,自筹资金、捐赠和赞助为辅;加强对体育资金的管理;
2.体育设施与器材、用品的保障:公共体育设施应被纳入建设规划、提高
公共体育设施利用率、体育器材和用品的保障;
3.体育专业人才和体育经营活动的保障: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和监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公共体育设施应被纳入建设规划、提高公共体育设施利用率
2. 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章体育法律责任(2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法律责任的类型;
2.了解各体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承担责任的方式;
3.了解体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内容;
二、教学内容:
1.体育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体育法》中法律责任规定的特点、意义和分类;
2.体育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
3.体育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构成要件、承担体育民事责任的具体情形和方式
4.体育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体育法》规定的犯罪行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3种类型的体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承担责任的方式
第十一章体育仲裁、复议及诉讼(2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竞技体育争端中的国际体育仲裁机构;
2.了解体育仲裁的范围、机构;
3.了解国外体育仲裁的发展及现状、借鉴;
二、教学内容:
1. 国际体育仲裁法章程、程序规则;
2.体育行政复议的概念、原则、范围、管辖和程序以及行政赔偿
3.行政诉讼法概述、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行政诉讼参加人、行政诉讼程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具体体育仲裁的案例与分析;
2. 国际体育仲裁中的解决方式;
专题讲座1——反兴奋剂及其立法(3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竞技体育中的兴奋剂的产生根源及危
害;
2.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我国反兴奋剂现状及其立法;
3.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国际反兴奋剂及其立法;
二、教学内容:
1. 兴奋剂的概念与分类;
2.反兴奋剂立法的根本动因;
3.我国反兴奋剂的相关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竞技体育中的兴奋剂的产生根源及危害;
2.我国反兴奋剂现状、立场;
专题讲座2——体育纠纷及案例分析(3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的法律问题;
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侵犯运动员、教练员名誉,竞技体育中劳资、合同纠
纷引发的法律问题;
二、教学内容:
1.体育纠纷与体育仲裁
2.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概念、类型、范围与应对;
3.名誉权的概念与名誉权的侵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与分析;
2. 运动员、教练员名誉权的侵犯与分析;
(二)教学设计
1.针对本课程隶属法学及与体育学交叉的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以《体育法》为基础,并以体育相关的条例、法规和文件作为参考,采用典型案例与相关法律结合进行理论分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制观念。

2.在课堂上注意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提问,大胆进行分析与推理。

每次
课布置作业,及时批改.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本课程采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体为:课外阅读和学习国外体育法律和相关案例,如体育纠纷解决的机制;美国职业篮球协会的相关规定和纠纷解决的方式等。

(二)教学评价
本课程采用评价(考核)方式是理论考核与平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具体为:平时课堂就具体问题分小组讨论、推荐组长发言所讨论内容,各小组就发言内容评分和相互评分,教师起组织和引导作用,所评分计入学生平时成绩,约占10%。

(三)教材选编
1.教材的选用及编写
汤卫东编著,《体育法学》.2005年版,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参资料的选用
[1] 韩勇,《体育与法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 曾庆敏主编,《精编法学词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3]《中国法律大全》及相关体育条例、法规文件;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1.部分案例和分析来源于报刊或现实生活。

2.体育地方立法,如《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
国家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

五、其它说明
编写者(课程负责人):曹钰
审核者(专业负责
人):
院系(部门)教学委员会主任:
12年 8 月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