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安全告知书
一、引言
为了使作业人员更好的了解本岗位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正确的防范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特编制本安全告知书。
二、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风险因素
存在部位/设备/作业
预防措施
1、氧气瓶等
两瓶存放距离不够;作业区域周围有明火、易燃易爆物品;瓶上仪表缺失、损坏;装置连接不密实、曝晒。剧烈碰撞造成火灾或爆炸
6、工作结束,应切断焊机电源,并检查操作地点,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7、氧气瓶、乙炔瓶、气瓶、乙炔表及焊割工具上,严禁沾染油脂。
8、压力表、安全阀应定期校验。
9、氧气瓶、乙炔瓶不得放一处,与易燃易爆物品和明火的距离不得少于10米。检验是否漏气,要有肥皂水,严禁用明火。
10、氧气瓶、乙炔瓶应有防震胶圈,旋紧安全帽,避免碰撞和剧
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并加强危害监测和体检工作
6、吸烟
作业时随意吸烟引起火灾或爆炸
不吸游烟,不乱扔烟蒂,在指定的吸烟点吸烟
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工伤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立即报告本单位当班负责人,组织临时救护,尽快送伤者至医院治疗。
氧气瓶、乙炔瓶使用时存放距离5米及以上,不作业时存放距离10米及以上;两瓶作业区域内10米以内不得有明火;瓶上仪表应清晰、灵敏,使用中要注意仪表上显示的瓶内压力指标低于额定压力指标不得继续使用;使用前可用肥皂水检验是否漏气,有遮阳放热措施,瓶上应有防震胶圈
2、高温火焰
焊件
操作不当烫伤或火灾
操作人员应佩戴面罩(护目镜),在刚施焊的金属材料处应提醒可能接近、接触的人员
四、电焊工安全措施
1、必须遵守焊、割设备一般安全规定及电焊机安全操作规则。
2、电焊机外壳,必须接地良好,其电源的装拆应由电工进行。
3、严禁在带电和带压力的容器、管道上施焊,焊接带电的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
4、焊接预热工件时,应有石棉布或档板等隔热措施。
5、清除焊渣、采用电弧气刨清根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面罩,防止铁渣飞溅伤人。
11、点火时,焊枪口不准对人,正在燃烧的焊枪不得放在工件或地面上。带有乙炔和氧气时,不得放在金属容器内,以防气体逸出,发生燃烧事故。
12、刚刚施焊的金属材料应提醒周围可能接近、接触的人防止烫伤,公共场所应设标牌警示。
电焊安全告知书
2.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立即报告本单位当班负责人,使用灭火器材进行必要的扑救,火势严重应撤离现场,必要时报火警“119”.
3.设备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立即报告本单位当班负责人,不得私自处理设备故障,由专业维修人员修复。
4.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立即报告本单位当班负责人,参与抢险救灾工作,灾害严重时及时撤离现场。
3、溅落
的火花
防护缺失造成烫伤或火灾
在高处电氧焊、割作业时,地面应有专人看护,并设警戒,溅落物垫板,配备灭火器、水、消防砂
4、电能
操作不当引起火灾
焊机外壳应有可靠的接保护导体,在潮湿、金属容器内作业应穿绝缘鞋,移动式配电箱及各种保护装置齐全,线路穿越铁件应有可靠的保护
5、金属烟尘、有毒气体、电弧光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