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阅江楼导游词
【篇一:游肇庆阅江楼有感】
游览阅江楼的心得
上个星期三,我们09生物技术班一起组织去肇庆阅江楼观赏。
之前听同学说过,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成立了一个“叶挺独立团”,团部就
设在阅江楼,一直想找个机会去游览下,今天终于有幸到这里参观了,所以心情是有点兴奋的。
去的那天天下起了大雨,霹雳呱啦地的,就像断了的珠链一样,真
有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尽管雨很大,但我们的兴致还是一点
不减,冒着大雨,穿过大街小巷,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阅江楼。
阅江楼在端州古城东门外的石头岗上,南临西江。
大概正是由于南
临西江,可以远眺西江之水自楼前滔滔东去,所以叫阅江楼吧。
阅
江楼前是宽阔的停车场,穿过停车场就是石阶,爬上了石阶便是阅
江楼的楼台了。
顺着走上去,很容易忽略石阶两旁的石狮子。
其实
这两只石狮子是大有来头的,听历史老师说过,这对大石狮是肇庆
现存石雕中的珍品,是由整块的汉白玉石雕成,是南明桂王朱由榔
在肇庆建万寿宫时所雕。
我们分散为几批人,一批一批地进了阅江楼内。
这楼有两层高,站
在楼门前往里看可以看到一个庭院。
我们顺着门口旁的楼梯上去了。
二楼是个展览馆。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成立了一个“叶挺独立团”,团
部就设在阅江楼,1959年的时候,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
址纪念馆,1962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与肇庆市博物
馆合署办公。
馆藏文物有数千件。
我们所在的二楼陈列的就是叶挺
独立团的史迹。
陈列的文物有很多。
有一些报纸杂志等科普读物,
还
有一些军人用过的炊具以及其他的日用品,军人用过的床等物品也
保留着,难以想象他们怎么在这么简陋的地方住那么长时间,而且
是一个团的人住在那么小的地方。
最吸引我们的房间应该是叶挺的
房间了。
说是房间,其实只是在大厅的一个角落用木板间了一点儿
小空间出来,一张小床,没蚊帐的,床上只有一张很薄的军被,一
张小桌子,外加墙上的一扇小窗子,这就是叶挺房间的全部了。
这
个所谓的房间,还没有一个厨房那么的。
小米加步枪是我们伟大的
红军战士赶走侵略者,击败国民党,解放全中国的武器,今天我们
终于看到了。
很难想象,那一支支和日本的先进装备相差那么远的
步枪是如何把日本侵略者打得无处可逃的。
小米没有亲眼看到,但
是看到了装小米的那些小布袋,这么一点儿食物,撑着他们翻过大
雪山,走过大草地,直至胜利,想到这个,我突然有点感慨,伟大
的红军战士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不会让人遗忘的,那些东西考卷上不会有,老师也不会要求你去背诵,你不会遗忘的原因正是因为它们是发自你心中的感慨,来自你
内心深处的声音。
这次游览,我体会到许多在历史书上体会不到的东西,阅江楼真实
地还原了当时战争的生活,让我们在游览的同时了解历史,体会历史,使我们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能谨记历史,时刻警惕我们
不要遗忘历史。
黄俊锡2010-4-21
【篇二:南京阅江楼导游词】
阅江楼(外)导游词
大家看到的这座楼台就是阅江楼风景区的主景点阅江楼。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在31年,一直想把阅江楼给建起来,但都没建成!然而,
经过四年的努力,在新千年,新世纪开头的2001年完成了,新建的
阅江楼高52米,面积为5000平方米。
整座楼成l型,主翼均可阅江。
主楼在两翼的犄角处。
楼内从底部到顶部可分三层,加上中间
夹层共有六层。
但外看为四层。
楼内有电梯可以上下。
要了解楼内的结构,陈设,壁面等,请到楼参观。
阅江楼(内)导游词
欢迎大家到到狮子山阅楼江楼观。
首先来到的是底层,我要给大家介绍一椅,一壁,一匾。
摆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朱朱璋龙椅,虽是仿制物品,但是由上
等优质红木制成,重量超过了千斤。
龙椅靠背上雕着九条龙,刻工
精细,形象生动,在国内找不到相同的第二把这样的交椅。
那么坐这把交椅的就当然是一代帝王朱元璋了。
大家看到,龙椅背
后是一面金字大靠壁,靠壁之上镂刻着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
在东侧山脊的碑亭正面也有相同的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阅
江楼记》。
大家再看这幅巨型瓷画。
它宽有8米,高12.8米,是当今国内最
大的景德镇瓷画。
画面反映了1405年到达1433年间郑和七个下西
洋的这段历史。
大家知道,郑和是我国明代的伟大航海家,他曾七
次率领船队,到过亚,非三十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每次下西洋船队有大小船只200余艘,
有官员,旗军,勇士,水手,通事,买办,火长,医士,工匠,珠
算等27000人。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航海事业的杰出贡献,是
永远值得骄傲的一个亮点。
屋顶有一个蟠龙藻井。
系由整根樟木刻制而成,龙身由24k黄金装裱,共用去11公斤的黄金,极具皇家气派。
这个叫百狮台,是镇楼之宝,用纯红木制成的,是全国独一无二的
红木珍品。
这一套红木制品上上下下共计刻有100只狮子。
现在看到的是一块苏绣屏风,上面绣的是江南四大名楼。
它也是目
前国内最大的一块苏绣屏风。
站在楼西走廊上,我们可以看到长江的转弯处,上游方向是由南向北,下游方向是由西流向东,角度达到130度。
《阅江楼记》碑亭导游词
简单地介绍一下眼前的这个碑亭。
碑亭内的石碑是整块汉白玉石料。
【篇三:肇庆阅江楼游后感】
肇庆阅江楼游后感
——13行管2班黄焰新 2011年3月19号,在邓小平理论协会的
人员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到肇庆的红色旅游景点——肇庆阅江楼
游览。
阅江楼,是广东省四大名楼之一,南临西江,楼台高耸,重檐飞阁,蔚为壮观。
江楼晚眺自古以来是肇庆八景之一。
明宣德六年,将庵
址改建为菘台书院,崇祯十四年更名为阅江楼。
清代阅江楼是文人
墨客云集吟咏之所,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陈恭尹、翁方纲等均有
题咏。
真可谓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阅江楼也被叫做肇庆博物馆,顾名思义,里面很多肇庆的特色。
最
出名的就是端砚,端砚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
端砚的历史悠久,石
质优良,雕刻精美。
阅江楼里面展出肇庆当代制砚名家、收藏家和
砚厂、砚坊的端砚精品100多方。
古今端砚的生动组合,辅以模型、雕塑、场景、绘画等形式,把已逾千年的文房瑰宝端砚的独特风采,生动直观地给我们展示了。
端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
人文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机械生产冲击着手工端砚制作,传
统记忆的传承。
阅江楼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造型宏伟,与中国革命时期的息息相关
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南明永历帝曾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水师。
光绪
年间,中法战争期间的主战派彭玉麟,曾在此指挥军事。
大革命时期,当地农民自卫军总部就设在阅江楼。
1925年11月21日叶挺独
立团在阅江楼成立。
1959年,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
部旧址纪念馆,1962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与肇庆市
博物馆合署办公。
馆藏文物数千件,其中有著名的中国文房四宝之
一的端砚珍品、珍稀的康熙御书、宝贵的“铁军”叶挺独立团史迹文物。
陈列面积278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三大
部分。
主要有《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馆文物陈列》、《端砚
春秋》陈列,国内各地的艺术珍品也经常在本馆临时展出。
我们所
在的二楼陈列的就是叶挺独立团的史迹。
陈列的文物有很多。
有一
些报纸杂志等科普读物,还有一些军人用过的炊具以及其他的日用品,军人用过的床等物品也保留着,难以想象他们怎么在这么简陋
的地方住那么长时间,而且是一个团的人住在那么小的地方。
最吸
引我们的房间应该是叶挺的房间了。
说是房间,其实只是在大厅的
一个角落用木板间了一点儿小空间出来,一张小床,没蚊帐的,床
上只有一张很薄的军被,一张小桌子,外加墙上的一扇小窗子,这
就是叶挺房间的全部了。
这个所谓的房间,还没有一个厨房那么的。
很难想象,那一支支和日本的先进装备相差那么远的步枪是如何把
日本侵略者打得无处可逃的。
我们国家的英雄们在那么艰难的时期
里所表现出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即使在现今社会也还是值得我们去
敬佩和学习的,好好缅怀,借着这阅江楼。
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小时的游览,我们的心境却有了不一样的升华。
很好的一次实践,让我们在感受历史文物的同时也对祖国的伟大再
一次的从心底里的热爱,那些可爱的人们,永远活在我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