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3、半导体工艺原理-离子注入
3、半导体工艺原理-离子注入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 MEMS Technology
27
四、离子束电流的测量
Sampling slit in disk
Ion beam
Scanning disk with wafers
Suppressor aperture
Faraday cup
Current integrator
2
二、结深的测量
测量结深的方法主要有 磨角法、
磨槽法(滚槽法) 和 光干涉法。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 MEMS Technology
3
费克第一定律 费克第二定律。 再分布后的表面杂质浓度为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 MEMS Technology
根据冶金学原理,由两种或多种金属组成的合金,其熔点 会大大低于组成这种合金的单体金属的熔点,从而可大大降低 合金中金属处于液态时的蒸汽压。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 MEMS Technology
24
例如,金和硅的熔点分别为 1063 oC 和 1404 oC,它们在此 温度时的蒸汽压分别为 10-3 Torr 和 10-1 Torr。当以适当组分组 成合金时,其熔点降为 370 oC ,在此温度下,金和硅的蒸汽压 分别仅为 10-19 Torr 和 10-22 Torr。这就满足了 LMIS 的要求。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 MEMS Technology
17
1、等离子体型源 这里的 等离子体 是指部分电离的气体。虽然等离子体中的 电离成分可能不到万分之一,其密度、压力、温度等物理量仍 与普通气体相同,正、负电荷数相等,宏观上仍为电中性,但 其电学特性却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一种电导率很高的流体。
a) 低掺杂浓度与浅结
Ion implanter
Dopant ions Beam scan
High energy High dose Slow scan speed
Mask xj
Mask
Silicon substrate
b) 高掺杂浓度与深结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 MEMS Technology
轰击硅片表面,形成注入层
• 装置:离子源、聚焦、分析器、加速管、扫描、偏转、靶
室、真空系统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 MEMS Technology
8
离子束的性质
离子束是一种带电原子或带电分子的束状流,能被电场或 磁场偏转,能在电场中被加速而获得很高的动能。
离子束的用途
• 注入一般在50-500kev能量下进行 • 掺杂深度由注入杂质离子的能量和质量决定 • 掺杂浓度由注入杂质离子的数目(剂量)决定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 MEMS Technology
6
与热扩散工艺相比有如下优点:
(Ⅰ)可在较低的温度(低于750℃)下,将各种杂质掺入到不同半 导体中,避免了由于高温处理而产生的不利影响。 (Ⅱ)可精确控制能量和剂量,从而精确控制掺入基片内杂质的浓度、 分布和注入深度。对浅结器件的研制更为有利。 (Ⅲ)所掺杂质是通过质量分析器单一地分选出来后注入到半导体基 片中去的,可避免混入其他杂质。
12
3.1 离子注入系统
离子源:用于离化杂质的容器。常用的杂质源气体有 BF3、 AsH3 和 PH3 等。
质量分析器:不同的离子具有不同的质量与电荷,因而在 质量分析器磁场中偏转的角度不同,由此可分离出所需的杂质 离子,且离子束很纯。
加速器:为高压静电场,用来对离子束加速。该加速能量 是决定离子注入深度的一个重要参量。
中性束偏移器:利用偏移电极和偏移角度分离中性原子。 聚焦系统:将离子聚集成直径为数毫米的离子束。 偏转扫描系统:使离子束沿 x、y 方向扫描。 工作室(靶室):放置样品的地方,其位置可调。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 MEMS Technology
13
Ion source
Scanning direction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 MEMS Technology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 MEMS Technology
22
当 E2 增大到使电场超过液态 金属的场蒸发值( Ga 的场蒸发值
E3
为 15.2V/nm)时,液态金属在圆
锥顶处产生场蒸发与场电离,发射
金属离子与电子。其中电子被引出
极排斥,而金属离子则被引出极拉
引 出
点是 需要制作掩蔽膜。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 MEMS Technology
10
离子注入
Ion implanter
Dopant ions Beam scan
Low energy Low dose Fast scan speed
Mask xj
Mask
Silicon substrate
11
聚焦方式的优点是不需掩模,图形形成灵活。缺点是 生产 效率低,设备复杂,控制复杂。聚焦方式的关键技术是
1、高亮度、小束斑、长寿命、高稳定的离子源; 2、将离子束聚焦成亚微米数量级细束并使之偏转扫描的 离子光学系统。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 MEMS Technology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 MEMS Technology
15
注入的离子在基底中的分布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 MEMS Technology
16
一、离子源 作用:产生所需种类的离子并将其引出形成离子束。 分类:等离子体型离子源、液态金属离子源(LMIS)。
19
2、液态金属离子源(LMIS) LMIS 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 高亮度小束斑 的离子源, 其离子束经离子光学系统聚焦后,可形成 纳米量级 的小束斑离 子束,从而使得聚焦离子束技术得以实现。此技术可应用于离 子注入、离子束曝光、离子束刻蚀等。
LMIS 的类型、结构和发射机理
V形
针形 螺旋形
类 型
同轴形
毛细管形
液态金属 钨针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 MEMS Technology
20
对液态金属的要求 (1) 与容器及钨针不发生任何反应; (2) 能与钨针充分均匀地浸润; (3) 具有低熔点低蒸汽压,以便在真空中及不太高的温度 下既保持液态又不蒸发。 能满足以上条件的金属只有 Ga、In、Au、Sn 等少数几种, 其中 Ga 是最常用的一种。
掩模方式需要大面积平行离子束源,故一般采用等离子体
型离子源,其典型的有效源尺寸为 100 m ,亮度为 10 ~ 100
A/cm2.sr。
聚焦方式则需要高亮度小束斑离子源,当液态金属离子源 (LMIS)出现后才得以顺利发展。LMIS 的典型有效源尺寸为
5 ~ 500 nm,亮度为 106 ~ 107 A/cm2.sr 。
产生等离子体的方法有热电离、光电离和电场加速电离。 大规模集成技术中使用的等离子体型离子源,主要是由电场加 速方式产生的,如直流放电式、射频放电式等。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 MEMS Technology
18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 MEMS Technology
Plasma Extraction assembly Analyzing magnet Ion beam
Acceleratio n column
Process chamber
Scanning disk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 MEMS Technology
14
离子注入的步骤
掺杂、曝光、刻蚀、镀膜、退火、净化、改性、打孔、切 割等。不同的用途需要不同的离子能量 E ,
E < 10 KeV ,刻蚀、镀膜
E = 10 ~ 50 KeV ,曝光
E > 50 KeV ,注入掺杂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 MEMS Technology
9
离子束加工方式
(2) 能散度
能散度是 离子束能量分布的半高宽度 。LMIS 的主要缺点 是能散度大,这将引起离子光学系统的色散,使分辨率下降。
(3) 离子束斑尺寸
通常为 5 ~ 500 nm。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 MEMS Technology
26
三、工作室(靶室) 放置样品的地方,其位置可调。
(Ⅳ)掺杂均匀性好,电阻率均匀性可达1%。 (Ⅴ)纯度高,不受所用化学品纯度影响。 (Ⅵ)有可能发展成为无掩模掺杂技术,即按照设计要求的图形用微 离子束进行扫描,有选择地进行注入。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 MEMS Technology
7
离子注入
• 特点:横向效应小,但结深浅;杂质量可控;晶格缺陷多 • 基本原理:杂质原子经高能粒子轰击离子化后经电场加速
1
扩散工艺主要参数
• 结深:当用与衬底导电类型相反的杂质进行扩散时,在硅
片内扩散杂质浓度与衬底原有杂质浓度相等的地方就形成 了pn结,结距扩散表面的距离叫结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