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材分析汉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局势动荡。
汉高祖刘邦为稳定汉初社会局势,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使得汉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局势得以稳定。
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施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使得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由此而使得社会经济恢复发展,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以及课本中的插图、史料,以获得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简朴,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历代史家所称颂,培养学生“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教学难点】文景之治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下秦朝的重要事件,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7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秦朝灭亡,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开始,公元前202年,这场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建立天下。
图上是汉并天下的瓦当,直径17.5厘米,是稀罕的建筑材料,用于屋顶的每行瓦的末端,目的在于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翻开书第11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为”与“无为”——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二、讲授新课(一)西汉建立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找出西汉建立的三要素(时间、建立者、都城)1.西汉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提醒学生是公元前)建立者:汉高祖刘邦都城:长安(因其都城在长安,而东汉的都城在洛阳,所以历史上称其为西汉、东汉)【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和西汉疆域图,学习西汉建立的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和时空观念。
刘邦在建立西汉后,他所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呢?是一派富庶祥和还是百废待兴呢?请同学们来看一则材料,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阅读完这段材料后,请同学们思考:西汉初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西汉初年到处是残破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社会片凋敝之色。
【设计意图】结合史料,认识西汉初年遇到的困难,提高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西汉初年会出现这样破败的景象?可以结合我们第十课学习的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的秦朝末年的战乱,使得社会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当时连皇帝出行也凑不齐毛色相同的马匹,而将相出门只能乘坐牛车,由此可见,当时社会经济的凋敝。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生的王朝就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同学们我们把刚刚学习的这些内容整理整理,看看哪组同学整理的最快、最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知识,分析西汉初年出现破败景象的原因。
2.西汉初面临的问题境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田地荒芜,人口锐减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首要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生的王朝。
(过渡)我们的各组同学整理的都非常完整,值得表扬。
假如你是西汉初年的大臣,你会如何为刘邦出谋划策,治理国家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对,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什么是休养生息政策呢?【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了解汉高祖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他又将采取什么政策解决。
(二)休养生息政策1.含义: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口,已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的政策。
2.原因: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社会生产遭严重破坏3.目的: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4.内容:a.“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b.释放奴婢为平民c.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d.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人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5.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史料,学习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政策的概况。
(过渡)汉高祖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使得汉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政局得以稳定,汉朝初年的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是一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文景之治1.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2.休养生息政策内容:a.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b.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c.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d.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浪费同学们看一看,汉文帝和汉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这是我们在记忆时要注意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对比汉武帝和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异同,帮助学生牢记知识。
3.文景之治: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我们称这一局面为“文景之治”。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和史料,理解文景之治采取的措施。
4.文景之治的影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开创奠定了物质基础。
【设计意图】结合视频和史料,探究文景之治后的繁荣局面和意义。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通过历史图片、表格、视频、文字史料等多种方法落实历史核心素养中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的方面。
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对在“史料实证”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进行事实判断,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原因、意义与影响等进行初步探讨,实现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
情景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去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史实,使整个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堂练习题可以巩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让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修改教学设计和改变教学模式。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汉初立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
通过思考“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文景之治”是西汉王朝的强盛的基础,对后世的巩固和发展十分重要。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重点】“文景之治”【教学难点】休养生息政策情境导入生成问题你听说过缇萦救父的故事吗?汉文帝初期,朝廷的刑罚还是相当严厉的,除死刑外还有肉刑,不是刺面削鼻就是剜膝砍脚。
有一次,齐国的太仓令淳于公犯了罪,按法当判肉刑。
汉文帝下诏把他逮捕到长安治罪。
淳于公的小女儿缇萦下决心拼死救出父亲。
她到长安后给汉文帝写了封信,说:“我的父亲是齐国的一个小官吏,齐国的百姓全都称赞他为官廉明。
如今触犯了法律,当被处以刑罚。
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父亲很想悔过自新,但人死了不能复活,被损毁了的肉体就不能再恢复,即使想悔过自新却不可能了。
因此我愿意把自己卖入官家当奴婢,以赎父亲的刑罚,使父亲有个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见到这封信后,觉得缇萦小小年纪竟这样懂事,便赦免了淳于公,并且下令废除肉刑。
文帝景帝注重“以德化民”形成文景之治的局面。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西汉的建立自主阅读课本P54内容,完成第1题。
1.西汉建立之初,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导致这种形势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表现怎样?(1)经济萧条,国家贫弱;(2)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战乱;(3)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皇帝出行无同色马等。
知识模块二休养生息政策自主阅读课本P55内容,完成第2题。
2.汉高祖面对西汉初立的经济萧条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政策的具体内容(简述)。
(1)休养生息;(2)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3)①让士兵还乡务农;②释放奴婢;③轻徭薄赋。
知识模块三“文景之治”自主阅读课本P55~56内容,完成第3~4题。
3.继汉高祖刘邦之后,文帝和景帝采取了什么政策?简述政策的具体内容,出现了什么局面?(1)休养生息;(2)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进一步减轻赋税及徭役;④提倡勤俭治国,重视“以德化民”。
(3)文景之治。
4.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1)成由俭、败由奢;(2)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交流预展】1.组内交流:(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1.简述“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背景及措施。
2.“勤俭治国”“以德化民”对现今治国的启迪。
归纳总结整体感知当堂演练达成目标1.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D ) A.吸取秦亡教训B.减轻人民负担C.发展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2.“文景之治”是指( B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3.今天我们强调要以“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B )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C.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材料二(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
”——《史记·孝文本纪》材料三(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请回答:(1)西汉初年,国家的经济状况怎样?经济凋敝,国家贫穷。
(2)汉文帝、汉景帝时重视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因而汉初出现了怎样的局面?重视农业。
措施:减轻徭役赋税;奖励耕作;提倡节俭。
文景之治。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