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检验员培训
• 未经国务院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 中央储备粮。
法律法规
• 第十六条 中央储备粮实行均衡轮换制度, 每年轮换的数量一般为中央储备粮储存总 量的20%至30%。
•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应当根据中央储备 粮的品质情况和入库年限,提出中央储备 粮年度轮换的数量、品种和分地区计划, 报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财政部 门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批准。
• 结合水的性质稳定,在0℃时不结冰,不易 随环境的变化而增减。一般说来,安全水 分的粮油含的水基本是结合水、游离水是 很少的,此时粮油籽生命活动很微弱,储 藏较稳定。
知识要点
• 2、粮食的碳水化合物。 • 碳水化合物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
一类化合物,主要指糖类。
• 碳水化合物根据结构分为单糖、低聚糖和 多聚糖三类;
知识要点
• 1、水分在粮食籽粒中有两种不同的存在状 态:一是游离水(也称自由水);二是结 合水(也称束缚水)。
• 游离水存在于粮油籽粒的细胞间隙和毛细 管中。它具有普通水的性质,在粮油籽粒 中很不稳定,随着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而 增减,参加粮油籽粒的生理生化反应。
知识要点
• 粮油在贮藏期间水分的变化主要是自 由水的变化。游离水较多的粮食,容 易发热生霉。
• 根据糖类溶解点分为可溶性糖和不溶性塘 。
• 碳水化合物是动物能量的主要来源。
知识要点
• 3、粮食中的脂类包括脂肪、类脂物和一些 脂肪伴随物。
• 脂肪是脂肪酸与甘油的化合物,又称甘油 酯。
• 植物固醇本身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但它 具有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的作用。
• 脂肪也是为动物提供能量重要来源之一。
知识要点
• 17、粮油储存年限。 • 长江以南地区:稻谷2年,玉米2年,小麦3
年,大豆2年,植物油(4级)2年; • 长江以北地区:稻谷3年,玉米3年,小麦4
年,大豆2年,植物油(4级)2年;
知识要点
• 18、单位制: • SI是国际单位制的通用符号。 • 目前,国际单位制有七个基本单位,它们
是米(m)、千克(Kg)、秒(s)、安培 (A)、开尔文(K)、摩尔(mol)、坎德 拉(cd) • 我国法律规定还可以使用的有:公里,海 里,吨,分,小时,
知识要点
• 4、酶具有底物专一性和作用专一性,因此 粮油籽粒中各种生理生化变化是由多种多 样的酶类共同作用所控制的。
• 5、标准化和标准的基本特性是统一性、民 主性、科学性、法规性。
• 依据标准的的适用领域和有效范围不同, 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 标准、企业标准。
知识要点
• 6、按照粮食的流通情况,分为收购、销售 、调运、储存、加工五个环节。
• 随机误差包括:气温、气压、电压、电磁 场等不固定变化引起的误差。
• 过失误差是粗心大意引起的误差。
知识要点
• 误差是不能够消除,只能尽量减小。 • 减少系统误差:可以用对照试验、回收率
试验、空白试验、计量器具检定、强化操 作人员基本功训练来减少。 • 减少随机误差:可以用多次试验取平均值 的方法来减少。 • 减少过失误差:加强对试验人员的教育, 提高工作时的认真程度,能尽量减少。
•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在年度轮换计划内 根据粮食市场供求状况,具体组织实施中 央储备粮的轮换。
法律法规
• 第十九条 代储中央储备粮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 条件:
• (一)仓库容量达到国家规定的规模,仓库条件 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 (二)具有与粮食储存功能、仓型、进出粮方式 、粮食品种、储粮周期等相适应的仓储设备;
• 按照玉米粒色可将玉米分为黄玉米、白玉 米。同颜色玉米量,小于95.0%的称为混合 玉米。
知识要点
• 按照玉米生育期长短可将玉米分为早熟品 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三类。
• 按照用途可将玉米分为食用、饲用和食饲 兼用三类。
• 根据国家标准GB1353-2009《玉米》规定 ,玉米按其种皮颜色分为黄玉米、白玉米 、混合玉米三类。
法律法规
• 第二十三条 所有从事粮食收购、销售、 储存、加工的粮食经营者以及饲料、工业 用粮企业,应当建立粮食经营台账,并向 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报送粮食购进、销售、储存等基本数据和 有关情况。粮食经营者保留粮食经营台账 的期限不得少于3年。粮食经营者报送的基 本数据和有关情况涉及商业秘密的,粮食 行政管理部门负有保密义务。
• 堂堂正正做人, • 公平公正做事。
知识拓展
• 干一行,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 • 团结其它同事,遵重同行。 • 以标准为指导准绳,各项操作规程必须符
合标准。 • 为公司严守密秘。
检验的基础知识
知识要点
• 粮食,是由不同的化学物质按比例组成的 。
• 粮食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水分和主要营 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还有少量的矿物质、维生素、酶和色素。
总结起来,粮油检验员职业道德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
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团结协作,严肃认真; 执行标准,科学高效; 公正求实,保守密秘。
知知识识拓拓展展
• 决定一名粮油检验员,在检验行业里地位 和成就的,技术水平高低只占很小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职业道德的高低。
• 面对诱惑,要把握自己, • 面对压力,要挺直脊梁。
粮油检验员培训
第一讲主要内容
• 职业道德规范 • 关于职业道德的拓展讲解 • 检验的基础知识要点
(共18个知识点) • 粮油有关的法律法规
(共4个法律法规的要点)
第一部分 粮油检验
职业道德规范 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例如当 老师有“师德”,做医生的有“医德”,等等。
粮油检验员也不例外,把握好自己的职业 操守,既是自己立身处世的需要,也是公 司4%=13.3% 13.749%=13.7%
13.850%=18.8% 13.251%=13.3%
知识要点
• 15、在定量分析中,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误 差,按照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三类。
• 系统误差包括:方法误差、计量器具误差 (基本误差、附加误差)、试剂误差、操 作误差等。
法律法规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 第八条“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应当 具备下列条件:
•
(一)具备经营资金筹措能力;
•
(二)拥有或者通过租借具有必要的粮
食仓储设施;
•
(三)具备相应的粮食质量检验和保管
能力。
•
前款规定的具体条件,由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公布。”
法律法规
• 第十一条 依法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粮食 经营者(以下简称粮食收购者),应当告知售 粮者或者在收购场所公示粮食的品种、质 量标准和收购价格。
• 第十五条 粮食经营者使用的粮食仓储设 施,应当符合粮食储存有关标准和技术规 范的要求。粮食不得与可能对粮食产生污 染的有害物质混存,储存粮食不得使用国 家禁止使用的化学药剂或者超量使用化学 药剂。
法律法规
• 第十九条 建立粮食销售出库质量检验制 度。粮食储存企业对超过正常储存年限的 陈粮,在出库前应当经过有资质的粮食质 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鉴定,凡已陈化变质 、不符合食用卫生标准的粮食,严禁流入 口粮市场。陈化粮购买资格由省级人民政 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 门认定。陈化粮判定标准,由国家粮食行 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陈化粮销 售、处理和监管的具体办法,依照国家有 关规定执行。
• (9)实验室所有电器设备不得私自拆动及 随便进行修理。
• (10)有人受到电流伤害时,要立即用不 导电的物体把触电者从电线上挪开,同时 采取措施切断电流。
知识要点
• 12、按照栽种的地理位置、土壤水分不同 将稻谷分为水稻和陆稻(旱稻)两类。
• 按照稻谷生长期的长短的不同可分为早稻 、中稻和晚稻三类。
• 7、粮食质量是指国家粮油质量标准所规定 的各项指标要求;
• 8、原粮卫生是指国家粮食卫生标准规定的 项目指标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内容 。
知识要点
• 9、根据燃烧物性质,国际上同统一将火灾 分为A、B、C、D四类。
• A类火灾指木材、纸张和棉布等物质的着火 。
• B类火灾指可燃性液体着火。 • C类火灾指可燃性气体着火。 • D类火灾指可燃性金属着火。
法律法规
《计量法》重要内容
• 我国《计量法》第三条规定,“国家采用国 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 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由国务 院公布。非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应当废除。 废除的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法律法规
• 第九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 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 、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 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 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 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 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实 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目录和管理 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 10、实验室“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知识要点
• 11、粮食物理实验室安全操作十大要求: • (1)从烘箱、马弗炉内等仪器中拿出高温
烘干的仪器或药品时应使用坩埚钳或戴上 手套,以免烫伤。 • (2)在使用电器动力时,必须事先检查电 器开关、马达和机械设备的各部分是否正 常。 • (3)开始工作或停止工作时,必须将开关 彻底扣严或拉下。
法律法规
• 第二十四条 承储企业应当对中央储备粮实 行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保证 中央储备粮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质量良 好、储存安全。
• 第二十七条 承储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中央 储备粮的防火、防盗、防洪等安全管理制 度,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法律法规
• 第三十九条 动用中央储备粮,由国务院发展改革 部门及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 门提出动用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动用方案应当 包括动用中央储备粮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 、使用安排、运输保障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