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对抗原理(冯小平)全书第7章

通信对抗原理(冯小平)全书第7章


2
(7.1-3)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
根据上式可以得出,当通信系统和干扰系统都是在自由空
间中传播时,通信接收机输入端的干信比与干通比(r=Rj/Rc)的
平方成反比。 2)地面反射传播的通信干扰方程 在地面传播方式下,由于地面反射波和地面波的影响,到 达通信接收机输入端的功率近似为
hst hsr Psr Pst Gst Gsr R2 c
在以上各种传播模式下的干扰有效辐射功率的表达式中, 通信发射机的有效辐射功率ERPs、通信收发天线高度hsr和hst、 工作波长λ取决于干扰对象;通信距离Rc、干扰距离Rj、干通 比r则由战术使用要求决定;干扰天线hjt的高度可以通过设计 选取;最后只剩下干扰压制系数的选取。干扰压制系数的选取 涉及到最佳干扰技术,理论上,压制系数最小的干扰样式是最 佳干扰样式,它需要的干扰功率最小。对于不同的通信体制, 最佳干扰样式不同,所需要的干扰压制系数也不同。 下面举例说明通信干扰功率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设计一个车载VHF(30~100MHz)战术干扰系统,用于干 扰空-地、地-空和地-地通信链路。最大干扰距离为30km, 实施干扰后允许的最大通信距离为3km(即干通比r=10),通信 发射机最大有效辐射功率为100W。试计算该干扰系统所需的 干扰有效辐射功率。
根据上式可以得出,当通信系统和干扰系统都是在地面传播方 式时,通信接收机输入端的干信比与干通比(r=Rj/Rc)的4次方成 反比,与干扰天线和通信天线的高度比的平方成正比。干扰天 线高度每升高1倍,干信比提高6dB。因此,对于地面反射传播 方式工作的干扰系统,升高天线高度可以明显的改善干信比, 提高干扰效果。
2
(7.1-5)
式中,Pjt、Gjt、Gjr、Rj意义与前面相同;hjt是干扰发射天线的高度。 因此,通信接收机输入端的干信比为
PjtG jtG jr Rc JSR2 PjtG jtG jr Rj

4
h jt h st
2
(7.1-6)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 和干扰效果评价
7.1 7.2 通信干扰方程 通信干扰效果评价准则
7.3 通信干扰效能检测和评估方法
7.4 7.5 习题 对语音信号质量的客观评价方法 通信干扰效能评估的仿真技术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
7.1 通信干扰方程
7.1.1理想条件下的通信干扰方程 通信接收机输入端的干信比大小基本上能够反映干扰的有 效性。下面分自由空间传播和地面反射传播两种情况讨论通信 干扰基本方程,它用通信接收机输入端的干信比描述。 1)自由空间传播的通信干扰方程 在自由空间中,通信主要传播方式是直接波,根据自由空 间电波传播方程,到达通信接收机输入端的通信信号功率为
30(km ) 4.12 h jt (m) hsr (m)
hjt>>hsr时,可以得到干扰发射天线高度为


其中,hjt、hsr分别是干扰发射天线和通信接收天线的高度。当
30 h jt 53 (m) 4.12
2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
即当干扰天线高度大于53m时,干扰信号可以按照自由空间传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
hs h j Ps Ps tG jt G jr 2 Rj
2 20 100 4 2 30000
2

2
7.9 1013 W 91 dBm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
以上两种情况都是假设通信系统和干扰系统工作在相同的 电磁传播模式下。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时情况并非如此。比 如,当采用升空平台对地面目标通信系统干扰时,通信信号是 地面反射传播模式,而干扰信号是自由空间传播模式,这时的 干信比为
Pjt G jt G jr R JSR3 Pjt G jt G jr Rj
4hsr hsr ERPj 3 K j ERP s r R j
4 4
1 LL a b
2
2
(7.1-17)
Rc 1 ERPj 4 K j ERP s r LL 4 h h jt jr a b
(7.1-18)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
2
新表示为
1 ERPj1 K j ERP s r La Lb
2
(7.1-15)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
地面反射传播模式的干扰有效辐射功率为
2
hst 1 ERPj 2 K j ERP s r LL h jt a b
4
(7.1-16)
同理可以得到其他两种传播模式的干扰有效辐射功率为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
Rj 1 (7.1-14) ERPj1 Pj G jr JSR 1 ERP s Rc La Lb 对于给定的干扰对象,当干扰设备与目标设备的配置关系
确定时,干扰有效辐射功率将由实现有效干扰的干信比决定。 当干扰目标给定和干扰样式确定后,所需的干信比就是干扰压 制系数Kj。将上式中的干信比用干扰压制系数代替,距离比用 干通比代替,可以将自由空间传播模式的干扰有效辐射功率重

2
(7.1-4)
式中,Pst、Gst、Gsr、Rc意义与前面相同;hst、hsr分别是通信发 射和接收天线的高度。类似地,到达通信接收机输入端的干 扰功率为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
h jt hsr Pjr PjtG jtG jr 2 R j
4πR
j
2
(7.1-2)
式中,Pjt是干扰发射机功率;Gjt是干扰发射天线在通信接收天线 方向的增益;Gjr是通信接收天线在干扰发射方向的增益;Rj是干 扰距离;λ是通信信号波长。 因此,通信接收机输入端的干信比为
PjtG jtG jr Rc JSR 1 Psr Pst Gst Gsr R j Pjr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
(1)空-地通信链路干扰功率。空-地链路是指通信方的发 送设备在空中,接收设备在地面,所以通信方是自由空间传
播模式。而干扰方是车载干扰系统,它位于地面对地面通信接
收机实施干扰,因此是地面反射传播模式。如果匹配条件良好, 并且干扰天线可以升空,则根据视距传播条件,可以得到
2 4π h jt h jr 2
2


(7.1-8)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
7.1.2修正的通信干扰方程
在上面的讨论中,假设干扰信号的所有能量都能够进入目 标通信接收机。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也就是说干扰能量并 不能全部进入目标通信接收机,即干扰信号与通信信号之间存 在匹配损耗。匹配损耗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引起:其一是干扰天 线与通信接收天线由于极化不同引起的极化损耗;其二是干扰 信号带宽与通信接收机带宽不一致(一般干扰带宽大于通信接 收机带宽)引起的带宽失配损耗。所以在计算干信比时,还需 要考虑天线极化损耗La和带宽失配损耗Lb。设目标通信接收机 中频带宽为Br,干扰信号带宽为Bj,则带宽失配损耗为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
Rc ERP j 4 K j ERPs r 4πh jt h jr
4 4
1 La Lb
2
2
1 10 3000 2 100 10 7131374 .5 kW 4π 20 2 1 1
其中,计算时使用的λ=10m(f =30MHz),hjr=2m。可见,利 用地面车载干扰平台干扰空-地链路需要的干扰功率极大, 几乎无法实现。因此,必须使用升空平台才能实现对空-地 链路的有效干扰。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
(2)地—空通信链路干扰功率。地-空链路是指通信方的发 送设备在地面,接收设备在空中,所以通信方是自由空间传播 模式。而干扰方是车载干扰系统,它位于地面对空中通信接收 机实施干扰,因此也是自由空间传播模式。
2 c

2
1 h h s tLeabharlann s r 4π 22
(7.1-7)
同理,如果通信信号是自由空间传播模式(如地-空通信),而 干扰信号是地面反射传播模式,这时的干信比为
Pjt G jt G jr Rc JSR4 2 Pjt G jt G jr R j
PstGstGsr2 Psr 2 4πRc
(7.1-1)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
式中,Pst是通信发射机功率;Gst是发射天线在接收天线方向的增
益;Gsr是通信接收天线在发射天线方向的增益;Rc是通信距离;λ
是通信信号波长。同样,在通信接收机输入端的干扰功率为
Pjr
Pjt G jt G jr 2
Br Lb Bj
(7.1-9)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
带宽失配损耗是小于1的数。
在通信频率范围的低端,极化损耗并不突出,所以可以不
考虑它,此时假设La=1。在通信频率高端(UHF以上),就必须 考虑极化损耗的影响。
考虑匹配损耗后,干信比关系需要乘以因子LaLb,因此,
自由空间传播模式的干信比修正为
(7.1-13)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
式中,ERPj表示干扰发射机的有效辐射功率;ERPs表示通信发射 机的有效辐射功率。其他传播条件的干信比也可以利用有效辐 射功率表示,这里不再一一给出。 上面讨论的各种不同的传播模式下的干信比关系就是通信 干扰方程。当按照上面的关系计算得到的干信比超过干扰压制 系数时,对应的干扰就是有效的。通信干扰方程是一个重要的 方程式,它是干扰功率计算和干扰压制区计算的基础。 7.1.3通信干扰有效辐射功率计算 干扰有效辐射功率计算是通信干扰系统设计的最重要的参 数,它根据干扰系统的战术使用要求,如系统作用距离、干扰 对象等,通过分析计算和计算机仿真后确定。根据前节得出的 干信比公式,可以得到自由空间传播模式下所需的干扰有效辐 射功率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