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治理讲义第1章风险治理基础风险治理水平是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领先1.1风险与的风险治理能力和水平成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ﻫ1.1.1风险与收益风险治理ﻫ1.风险的三种定义(1)风险是以后结果的不确定性:抽象、概括;(2)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损失的概率分布;符合金融监管当局对风险治理的考虑模式;ﻫ(3)风险是以后结果(如投资的收益率)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符合现代金融风险治理理念,马科威茨资产组合理论:风险既是损失的来源,同时也是盈利的基础。
ﻫ 2.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匹配性ﻫ3.风险和损失的区不:事前和事后风险:事前概念,损失发生前的状态损失:事后概念ﻫ4.损失类型预期损失——提取预备金和冲减利润非预期损失——资本金(第四节)灾难性损失——保险手段1.1.2风险治理与商业银行经营商业银行是否情愿承担风险,是否能够妥善操纵和治理风险,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成败。
ﻫ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三性要求,即安全性、流淌性、效益性风险治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关系要紧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承担和治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差不多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进展的原动力。
ﻫ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专业化的风险治理技能;风险的分散(行业、区域、期限、客户的分散)、对冲(如利率和货币互换)和转移(如资产证券化)。
2.作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治理模式。
ﻫ从业务指导上升到战略治理,从片面追求利润转向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最大化;从定性分析为主转向定量分析为主;从分散风险治3.为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治理理转向全面集中治理。
ﻫ商业银行的业务组合。
ﻫ贷款定价。
4.健全的风险治理为商业银行制造附加价值。
ﻫ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降低法律、合规、监管成本。
5.风险治理水平直接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进展的需要,也是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ﻫ决定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两个因素:资本金规模、风险治理水平。
资本金是汲取损失的缓冲器和最终来源;经营风险的理念。
1.1.3商业银行风险治理的进展四个时期:ﻫ1.资产风险治理模式时期20世纪60年代前,偏重于资产业务,强调保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淌性;差不多原则:稳健经营,提高安全度,同时也意味着保守。
ﻫ 2.负债风险治理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为扩大资金来源,避开金融监管限制,变被动负债为积极性的主动负债;同时,加大了经营风险。
ﻫ华尔街的第一次数学革命: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金3.资产负债风险治理模式ﻫ20世纪70年代,通过融产品的定价ﻫ匹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经营目标互相代替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操纵,缺口分析、久期分析成为重要手段。
ﻫ华尔街第二次数学革命:欧式期权定价模型(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B—S期权定价模型),通过期权这种结构化产品为金融衍生产品定价。
4.全面风险治理模式20世纪80年代后,非利息收入比重增加,重视风险中介业务。
ﻫ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标志全面风险治理原则体系差不多形成。
(1)全球的风险治理体系(2)全面的风险治理范围,随时随处都有风险ﻫ (3)全程的风险治理过程ﻫ (4)全新的风险治理方法ﻫ(5)全员的风险治理文化全面风险治理模式差不多能够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谋求进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方式。
ﻫ1.2商业银行风险的要紧类不八大风险:1.2.1信用风险ﻫ两种情况: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阻碍金融产品的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带来损失的风险。
ﻫ信用风险不仅存在于表内业务,也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中,还存在于衍生产品交易中。
信用风险被认为是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通常包括违约风险、结算风险等要紧形式,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
ﻫ结算风险是一种专门的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但另一方发生违约的风险。
ﻫ1974年,赫斯塔特银行的破产促成了巴塞尔委员会的诞生。
ﻫ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属于非系统风险特征。
与市场风险相反,信用风险的观看数据少,且不易获得。
ﻫ 1.2.2市场风险ﻫ由于市场价格(包括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波动而导致银行表内、表外头寸遭受损失的风险。
ﻫ分为利率风险(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期权性风险)、股票风险(银行持有的股票)、汇率风险(包括黄金)、商业风险(银行持有的农产品和贵金属)四种,其中利率风险尤为重要。
相关于信用风险而言,市场风险具有数据优势和易于计量的特点。
ﻫ具有明显系统风险特征,难以通过分散化投资来完全地消除。
1.2.3操作风险由于人为错误、技术缺陷(ATM,许霆案)或不利的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分为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引发的四类风险。
操作风险具有非营利性,不可幸免,普遍存在于银行业务和治理的各个方面,而市场风险要紧存在于交易业务,信用风险要紧存在于授信业务。
举例:法国兴业银行、巴林银行ﻫ 1.2.4流淌性风险ﻫ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分为资产流淌性风险和负债流淌性风险。
ﻫ相对而言,风险产生的因素专门多。
流淌性风险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状况。
银行挤兑模型:戴蒙德—迪布维格模型(D—D模型)ﻫ流淌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相比,形成缘故更加复杂和广泛,通常被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
ﻫ举例:英国北岩银行1.2.5国家风险ﻫ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中,由于不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简单讲,确实是赚了钞票,汇不回来。
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发生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中的所有主体都可能遭受。
举例:俄罗斯1998年停止偿还国债,导致LTCM(长期资本治理公司)的被接管;委内瑞拉宣布国有化。
ﻫ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辨析:“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非系统风险特征”、“市场风险具有数据有数和易于计量的特点,具有明显的系统风险特征,难以通过分散化投资完全消除”、“操作风险具有非营利性,容易引发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ﻫ1.2.6声誉风险商业银行通常将信誉风险看作是对其经济价值最大的威胁。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家信誉支持。
1.2.7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一种专门类型的操作风险。
ﻫ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规定,法律风险是一种专门类型的操作风险,它包括但不限于因监管措施和解决民商事争议而支付的罚款、罚金或者惩处性赔偿所导致的风险敞口。
1.2.8战略风险双重内涵:系统识不和评估;长期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
1.3商业银行风险治理的要紧策略风险治理政策层面上的治理技术和措施ﻫ1.3.1风险分散ﻫ组成资产的个数越多,其非系统性风险就能够通过分散化完全消除,而系统性风险不能通过分散化被消除掉,表现为资本资产模型(CAPM)中的β值。
1.3.2风险对冲ﻫ风险对冲是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Und erlying Asset)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法潜在的风险损失的一种风险治理策略。
ﻫ治理市场风险的有效方法。
分为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前者比如同时买入具有收益负相关的资产(比如股票和债券),后者比如通过衍生产品市场进行对冲(比如进行利率和汇率的互换等)。
所谓自我对冲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负债表或某些具有收益负相关性质的业务组合本身所具有的对冲特性进行风险对冲。
市场对冲是指关于无法通过资产负债表和相关业务调整进行自我对冲的风险(又称残余风险),通过衍生产品市场进行对冲。
1.3.3风险转移ﻫ第一种,存款保险公司,比如美国存款保险公司FDIC;第二种,更为积极、主动,比如资产支持证券ABS、MBS等。
1.3.4风险规避ﻫ不做业务,不承担风险。
过于消极。
1.3.5风险补偿ﻫ关于高风险的客户和业务,提高金融产品价格。
1.4 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重点)ﻫ本节是风险治理这门课程的核心和基础,资本分为三种资本,三种资本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区不和联系是考试的重点和热点。
ﻫ1.4.1资本的概念和作用1.资本的概念ﻫ资本是指会计资本,也确实是账面资本,等于金融机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减去负债后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一般股、优先股等。
商业银行是以负债经营为特色的,其资本较少,融资杠杆率专门高。
ﻫ2.资本的作用(1)为商业银行提供融资;(2)汲取和消化损失,资本金是承担风险和汲取损失的第一资金来源;ﻫ(3)限制商业银行过度业务扩张和风险承担;(4)维持市场信心;(5)为商业银行治理,尤其是风险治理提供最全然的驱动力。
ﻫ资本是风险的第一承担者,因此,也是风险治理最全然的动力来源。
而且,商业银行的风险治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是由代表资本的董事会推动,同时承担最终责任的。
1.监管资本指监管部门规定的1.4.2监管资本与资本充足率要求ﻫ商业银行应持有的同其所承担的业务总体风险水平相匹配的资本,由于监管资本必须在非预期损失出现时随时可用,因此,其强调的是抵御风险、保障商业银行持续稳健经营的能力,并不要求其所有权归属。
ﻫ2.巴塞尔协议ﻫ1999年,为提高监管资本对风险的敏感性,新协议将资本充足率定义为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加上12.5倍市场风险及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的比率。
ﻫ(1)监管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ﻫ核心资本包括:权益资本(股本、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和公开储备;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一般贷款储备以及混合性债务工具。
ﻫ(2)三大风险加权资产不同的计算方法1)信用风险——标准法、内部评级初级法和内部评级高级法①标准法按照监管当局所规定的权数、参数进行计算,完全被动的指标。
②内部法依照对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依靠程度不同,分为内部评级初级法和内部评级高级法。
内部评级初级法要求商业银行运用自身的客户评级,可能每一个等级客户的违约概率。
内部评级高级法要求商业银行运用自身的二维的评级体系自行可能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的风险暴露以及期限。
2)市场风险——标准法、内部模型法ﻫ 3)操作风险——差不多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3)整体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 。
1.4.3经济资本及其应用(重点)1.经济资本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为了应对以后一定期限内资产的非预期损失而应该持有的资本金。
ﻫ经济资本指在99%的一个概率水平下在一年之内为了弥补银行的非预期损失所需要的资本,是依照银行的资产的风险程度的大小进行计算,能够令损失超过资本的概率小于一定水平。
ﻫ经济资本反映银行自身的风险特征,通过风险损失映射资本的承担。
非预期损失是指可能超出预期损失的损失部分,它是对损失不确定性的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