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复习一、名词解释1.花境:以多年生草花为主,结合观叶植物和一、二年生草花,沿花园边界或路缘设计布置而成的一种园林植物景观。
2.带状公园:(游憩林阴带)城市中具有相当宽度的(8cm以上)有一定服务设施的带状公共绿地,特别是设在临海、沿江、湖滨或有河流蜿蜒穿越市区的河流沿岸地带。
3.植物造景:是指在园林环境中进行自然景观的营造,即按照植物生态学原理、园林艺术构图和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合理配植,创造各种优美、实用的园林空间环境,以充分发挥园林综合功能和作用,尤其是生态效益,使人居自然环境得以改善。
4.安全视距:行道树设计时还要考虑交叉道口的行车安全,在道路转弯处空出一定距离,使驾驶员在拐弯或通过路口之前所能看到侧面道路上的通行车辆,并有充分的刹车距离和停车时间,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这种从发觉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不致发生撞车的距离。
5.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多种多样活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总称(群落)6.孤植:是作为园林局部空间的主景构图而设置的,以表现自然生长的个体数木的形态美,或兼有色彩美,在功能上以观赏为主,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遮阳效果。
7.开放式绿地:绿地中铺设游步道、设置坐凳等,供行人进入游览休息的绿地。
8.自然式设计:以自然起伏的地形和丰富的植物群落为主要内容的园林风环境。
9.城市广场:城市中由建筑、道路或绿化地带围绕而成的开敞空间,是城市公众社区生活的中心。
10.均透林带(也称半透风林带):介于稀疏林带和密集林带之间,每100平方米有10-20株乔木,林带配植上下均匀,有害烟尘在通过时多数被阻滞吸收,少量透过林带。
11.乡土化设计:运用乡土植物群落来展现地方景观特色,并创造稳定、持久、和谐的园林风景环境。
以美国风景园林大师西蒙兹,詹森、哈普林为代表。
12.园林景观路: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绿化特色的道路。
13.密集林带(也称不透风林带):由枝叶稠密的乔木和灌木混栽而成,一般100m2有乔木20-40株。
有害气体、烟尘基本不能透过林带,但可以翻越林带。
14.道路绿地率:是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
15.红线:在城市规划建设图纸上划分出的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的界线,常以红色线条表示,故称红线。
红线是街面或建筑范围的法定分界线,是线路划分的重要依据。
16.对植:是指按一定的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对应种植的两株或具有两株整体效果的两组树木景观。
17.树丛:是指由多株树木作不规则近距离组合种植,具有整体效果的园林树木群体景观。
18.单位附属绿地:是指城市中分散附属于各单位公共建筑庭园,以改善和美化人工建筑环境为主要功能,不对公众开放的绿地。
19.生态公园:早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了以保护原野自然景观为目的的自然风景园,主要运用种植设计,模仿自然界的植物群落和植物生境,创造一种以少有人工痕迹的自然生态景观为特色的园林空间。
20.公园绿地:提供人们游览、休息、观赏、开展文娱活动和社交活动、体育活动的优美场所,也是反映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窗口,在城市公共绿地中居首要地位。
21.稀疏林带:株距较大,树木枝叶稀疏,一般100m2有乔木8-10株。
其阻滞污染的能力较差,有害气体和烟尘的很大部分可以通过。
22.观光农业:是指以现有或开发的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对象,按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规律和构成要素,对其进行改造、配套、组装和深度开发,在保证基本生产功能和有利于生态环境优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赋予其观赏、品尝、购买、娱乐、学习和居住等不同的旅游功能。
创造出可经营的具有农业特色和功能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形成一产和三产相结合,上次与消费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形态。
23.居住小区公园:又称居住小区级公园或居住小区小游园,是为居住小区居民就近服务的居住区公共绿地,在用地性质上属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公共绿地。
24.公园游人容量:即公园的游览旺季(节日)游人高峰每小时的在园人数。
它是公园的功能分区、设施数量、内容和用地面积大小的依据。
二、简答题1、简述儿童公园规划设计原则要点。
答:(1)按不同年龄儿童使用比例,心理及活动特点进行划分空间。
(2)创造优良的自然环境,绿化用地占全园用地的50%以上。
(3)大门设置道路网、雕塑等,要简明、显目,以便幼儿寻找。
(4)建筑等小品设施要求形象生动,色彩鲜明,主题突出,比例尺度小,易为儿童接受。
2、简述现代城市广场的基本特点答:(1)性质上的公共性(2)功能上的综合性(3)空间场所上的多样性(4)文化休闲性。
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生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尺度适配原则、多样性原则、步行化原则、文化性原则、特色性原则)3、简述观光农业园规划的手法。
答:(1)艺术表达遵循科技原理(2)主观造景服从功能实用(3)布局有序调控时空变化(4)动态参与强化视觉愉悦(5)心灵满足融进增知益智(6)结构相融营造人景亲和(7)创意美与自然美的和谐(8)主题色彩体现农林气氛(9)人文特征反映乡土特色4、简述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
答:(1)尊重自然,保护利用(2)尊重科学,符合规律(3)因地制宜,适地适物(4)合理布局,满足功能(5)种类多样,季相变化(6)密度适宜,远近结合5、试论城市道路绿地规划与设计基本原则。
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道路绿化,防护效果最佳,地被覆盖最好,景观层次丰富,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1)确定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化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2)合理布局道路绿地(3)体现道路景观特色(4)选择树种和地被植物6、简述动物园功的主要组成。
答:(1)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区(2)动物展览区(3)服务休息区(4)经营管理区(5)职工生活区7、简述林阴路设计原则。
答:(1).必须设置游步道,8米宽的林阴路内,设条游步道,在8米以上,可设二条。
(2)车行道与林荫路绿带之间要有浓密的植篱和高大的乔木组成绿色屏障相隔,立面上布置外高内低的形式为佳。
(3)设置小型儿童游戏场,布置休息坐椅、花坛、喷泉、阅报栏、花架等建筑小品。
(4)须留有出口(5)要以丰富多彩的植物取胜(6)宽度较大的林荫路宜采用自然式布置,宽度较小的则以规则式布置为宜8、如何突出工业企业的绿地特点1)用地特点:为了节约城市用地,工业企业一般建造在一些条件较差的边缘地段或填土地面上,这些低湿或土质不良的地段不适合花草树木的生长。
2)环境特点: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有毒物质。
3)使用特点:工业企业绿地的使用者相对稳定,只要为本企业职员。
9、简述观光农业园园区选址原则(447页)10、简述铁路绿化设计应掌握的原则。
答:(1)铁路两侧种植的乔木距铁路外轨不小于10m,灌木不小于6m。
(2)在铁路上边坡采用草本或矮灌木护坡,防止雨水冲刷,不能种乔木,以保证行车安全。
(3)铁路通过市区或居民区,在可能条件下应当留出较宽的防护林带种植乔灌木,林带宽度在50m以上为宜,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4)在公路与铁路平交时应留出50m的安全视距,距公路中心400m 之内不可种植遮挡视线的乔灌木。
以平交点为中心构成100m*800m的安全视阔,使汽车司机能及早发现过往的火车。
(5)铁路转弯处内径在150m内不能种乔木,可种植草坪和矮小的灌木。
(6)在机车信号灯处1200m内不得种乔木,可种小灌木及草本花卉。
(7)铁路绿化设计可参加高速公路线形的设计及交叉口的设计。
11、简述园路的功能和类型答:功能:园路主要联系着不同的分区、建筑、活动设施、景点,组织交通,引导游览,便于识别方向。
同时也是公园景观、骨架、脉络、景点纽带、构景的要素。
园路类型:主干道、次干道、专用道、散步道等。
12、简述工业企业绿地规划的原则。
答:1)纳入总体规划2)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自成体系3)以植物景观为主4)充分利用绿地资源13、简述一般居住区公园规划布局应达到的要求答:(1)满足功能要求,划分不同功能区域。
(2)满足园林审美和游览要求,以景取胜,充分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及园林建筑,营造园林景观,创造园林意境。
(3)形成优美自然的绿化景观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居住区公园应保持合理的绿化用地比例,发挥园林植物群落在形成公园景观和公园良好生态环境中的主导作用。
14、简述城市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
答:1)一板二带式2)二板三带式3)三板四带式4)四板五带式5)其他形式15、简述工业企业庭园绿地植物种类选择的因素。
答:(1)依各类工厂排出的污染物质和污染程度的不同选择植物(2)依工业企业的生产工艺要求选择植物(3)依照管理要求选择树种(4)确定骨干、基调树种(5)树种配比16、简述观光农业的功能。
答:(1)经济功能(2)社会功能(3)文化教育功能(4)生态功能(5)健身、休闲、娱乐功能17、简述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原则答:(1)以服务居民为目的(2)充分利用居住区中保留的有利的自然生态因素(3)根据绿地中市政设施布局和具体环境条件进行绿化设计18、什么事公园绿地,有哪些类型?是指提供人们游览、休息、观赏、开展文娱活动和社交活动、体育活动的优美场所,也是反映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窗口,在城市公共绿地中居首要地位。
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园林、古典园林、带状公园、街旁公园、风景名胜公园、其他专类公园。
(11个类型)19、简述公园设计规划的原则。
答:(1)年龄的人们创造适当的娱乐条件和优美的休息环境。
(2)继承和革新我国造园传统艺术,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创造社会主义新园林。
(3)充分调查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爱好及地方特点,努力表现地方特点和时代风格。
(4)在城市总体规划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下,使公园在全市分布均衡,并与各区域建筑、市政设施融为一体,既显示出各自的特色、富有变化、有不相互重复。
(5)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及自然地形,有机组成统一体,便于分期建设和日常管理。
(6)正确处理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的关系,以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关系。
20、简述滨河路绿地的规划布置要点。
答:(1)一般滨河路的一侧是城市建筑,在建筑和水体之间设置道路绿地。
(2)若水面宽阔,沿岸风光绮丽,对岸风景点较多,沿水边就应设置较宽阔的绿化地带,布置游步道、草地、花坛、坐椅等园林设施(3)在具有天然破案的地方,可以采用自然式布置游步道和树木,凡未铺装的地面都应种植灌木或铺栽草皮。
(4)如果水面开阔,适于开展游泳、划船等活动时,在夏天和节假日会吸引大量游人。
21、从城市广场的功能角度,你认为未来的城市广场绿地的发展方向会怎样。
22、观光农业:亦称旅游农业或休闲农业,是指以现有或开发的农业和农村资源(传统的或现代的)为对象,按照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规律和构成要素,对其进行改造、配套、组装和深度开发,在至少保证基本生产(或生活)功能和有利于生态环境优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赋予其观赏、品尝、购买、娱乐、劳动、学习和居住等不同的旅游功能,创造出可经营的、具有农业(或农业村)特色和功能的旅游资源及其产品,形成以产和三产相融合,生产和消费相统一的新型产业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