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考博 外科学名词问答题及答案

医学考博 外科学名词问答题及答案

病人背部必须有坚实的地面或其他物体支撑。施行按压之前,术者立于或跪于病人一 侧,沿季肋摸到剑突,选择剑突以上 4~5cm 处的部位,即胸骨下半部为按压点。确 定按压部位后,术者将手掌的根部置于此部位上,将另一手掌的根部再置于前者之上, 手指向上方翘起,两臂伸直。然后术者凭自身前倾重力通过双臂和双手掌向胸骨下半 部加压,使胸骨下陷 3~5cm,然后突然放松,减压时与胸骨接触的手掌不离开胸骨, 但亦不应阻碍胸骨的升起。如此反复进行,按压时心脏排血,减压时心脏再充盈,形 成人工循环。如此施行的按压频率为 100 次/分,适于有另一人专事口对口人工呼吸时 使用,于每 5 次心脏按压间歇时加入一次人工呼吸。如果只有一人进行复苏,则每按 压 15 次时加入两次口对口人工呼吸即可。
5. 局麻药中毒反应的抢救处理。 中枢神经毒性表现和处理:
程度
临床症状
处理
轻度
醉汉状 血压升高,脉压变窄 停止用药,吸氧,加强通气。
中度
烦躁不安 血压明显升高但脉 停止用药,吸氧,安定肌注或
搏趋向缓慢伴有缺氧和脊髓刺 静注 10~20mg。
激症状
重度
惊厥
尽快解除惊厥,静注安定或
硫喷妥钠、司可林,气管插管
外科学 考博
总论问答题 麻醉 1. 试述硬膜外麻醉术中及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有哪些?
1) 穿破硬脊膜 2) 全脊椎麻醉: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而未能及时发现,产生广泛的
阻滞,称为全脊椎麻醉,临床表现为全部脊神经支配区均无痛觉、低血压、意识 丧失、呼吸停止,可在注药后数分钟内出现,若处理不及时可导致心跳骤停。 处理原则:
4. 简述引起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 毒性反应:指机体和组织器官对一定量局麻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损害,其中 中毒反应多见。中毒反应是指单位时间内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了机体的耐受 力而引起得不良反应。全身毒性反应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最为严重。 原因: A. 局麻药过量 B. 误注入血管 C. 血液供应丰富部位注射,未加缩血管药物 D. 病人机体状态差,对局麻药耐受力降低
周围神经吻合的方法: 外膜缝合 束膜缝合
3) 吻合淋巴管的显微外科 4) 吻合小管道的显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科
吻合输精管、输卵管、泪管、胆管等 5) 移植小器官显微外科
主要是睾丸迁徙术,甲状旁腺、胰腺移植等
烧伤
1. 烧伤休克时,按国内常用补液方案,第一个 24 小时补液公式是什么?试计算一成人 体重 60kg ,烧伤面积 60% 第一个 24 小时补液总量是多少? 伤后第一个 24 小时补液量:成人每 1%Ⅱ、Ⅲ度烧伤面积每 kg 体重补充胶体液 0.5ml 和电解液 1ml,另加基础水分 2000ml。伤后 8 小时内输入一半,后 16 小 时补入另一半。 补液总量=60%×60×(0.5+1.0)+2000=2054ml
2.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有哪些? 1) 镇静和催眠 sedation and hypnosis 2) 镇痛 analgesia 3) 抑制腺体分泌 inhibiting the excretion of the gland 4) 抑制不良反射 inhibiting the reflection
3. 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术(直入法),沿途针尖经过哪些解剖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蛛网膜
4. 休克病人应用皮质类固醇,其主要作用有哪些? 1) 阻断 α-受体兴奋作用,使血管扩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 2) 保护细胞内溶酶体,防止溶酶体破裂; 3) 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 4) 增进线粒体功能和防止白细胞凝集;
5) 促进糖异生,使乳酸转化为葡萄糖,减轻酸中毒。
复苏 1. 当疑有呼吸、心跳停止时,如何迅速准确确诊之? 原有 ECG 和直接动脉压监测者,在其发生的瞬间即可报警和确诊,否则只有凭以下
人工或机械通气,
维持循环稳定,如发生心脏骤
停,按心肺复苏处理。
休克 1. 什么是休克指数?有什么临床意义?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mmHg)。它可以帮判断休克的有无及轻重。指数为 0.5 多表示无 休克;1.0~1.5 有休克;大于 2.0 为严重休克。
2. 简述感染性休克治疗要点。 1) 补充血容量; 2) 控制感染; 3) 纠正酸碱失衡; 4) 皮质激素治疗; 5)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6) 其他,如营养支持、对 DIC 的处理等。
显微外科 1. 显微外科临床应用有哪些方面? 1) 吻合小血管的显微外科:是显微外科应用最广泛的部分 2) 神经系统显微外科:
神经系统外科疾患在应用 CT、MRI 无损伤检查,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方便性、准 确性,借助显微外科技术,对脑垂体瘤,脑血管畸形,周围神经损伤吻合和移植, 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使对脑组织损伤减到最低限度,使术后反应减轻,并发症减 少,病人康复快。
(一) 维持病人循环和呼吸功能; (二) 若病人意识丧失,应立即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加快输液,输注血管
活性药物提升血压,如能维持循环功能稳定,30 分钟后病人即可清醒;
(三) 不要浪费时间于蛛网膜下腔冲洗; (四) 若心跳骤停,按心肺复苏术进行处理 3) 血压下降 4) 呼吸抑制 5) 脊神经根损伤 6) 导管拔出困难或折断 7) 硬膜外血肿:是硬膜外腔出血所致,直接原因是穿刺针或置入导管损伤硬膜外腔 的静脉丛,一旦发现应行脊椎造影定位,确诊,及早( 8 小时内)行椎板切开 减压术,清除血肿,症状多可缓解或恢复;如手术延迟至 12 小时者可致永久性 瘫痪。
3. 抗休克过程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应注意哪些问题?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应该是在扩容治疗的基础之上,不宜单独使用。只有当血 容量得到了充分的补充之时,血管活性药物才能发挥其作用。扩容尚未完成的 病人,使用血管收缩剂要谨慎,以小剂量、短时间为宜。 有时,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可联合应用,目的是把强心与改善微循环放在 同一重要地位,以期提高重要脏器的灌注水平。但此法的实施有难度,处理不 当会出现血压忽高忽低,病情反而不稳定。因此常需有经验医师指导下进行。
征象在 30 秒内确定诊断: 1) 原来清醒的病人神志突然丧失,呼之不应; 2) 摸不到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测不到血压,心音消失; 3) 自主呼吸在挣扎性叹息样呼吸 1~2 次后随即停止; 4)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注:全麻病人只能以第 2 点为主。
2. 如何进行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 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时,病人必须平卧,必要时还可以将下肢抬高,以增加回心血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