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Pharmacology P117
19
抗炎作用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PGs在炎症反应中占重要 地位。炎症局部产生大量的 PGs,其本身是一种致炎剂, 除具有扩张血管和增加白细 胞趋化性外,还与其他致炎 物质有协同作用,是炎症进 一步加重。
NSAIDs可抑制炎症 部位的COX-2,使PGs合 成减少,炎症减轻。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是存在于 动物和人体中的一类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具有 多种生理作用的活性物质。
11
非甾体消炎药作用机理
感染或理化因素 细胞膜 磷酯酶A2 脂氧合酶 白 细 胞 白三烯(LTs) 羟基二十碳四烯酸 前列环素 ( PGI2 ) 前列腺素 ( PGE1 , PGE2 ) 血栓素A2 ( TXA2 )
2011年 Schjerning 等研究得出初次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塞 来昔布 14 ~ 30d即可使死亡或再发心肌梗死风险增加, 随访 5 年的结果提示使用塞来昔布1年均使死亡或再发心 肌梗死风险增加。 2011 年 Schmidt 等完成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32602例 初次诊断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的患者,结果显示近60d内 使用塞来昔布增加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风险.
疗效一般,溃疡 率低,警惕肾、 心血管、呼吸事 件,慎选病例。 代表药塞来昔布、 罗非昔布等
29
结语
尽管研究者们对环氧合酶 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较为广泛 而深入,其抑制剂也得到较好 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大 大减少了多数抗炎药的不良反 应,但近年来又发现了另一方 面的不良反应,如心血管事件。 虽然不断有新的cox抑制剂被 开发出来,但依然没有解决人 们对解热镇痛药高效低毒的要 求,因此,还需投入更多的精 力去研究更好的cox抑制剂。
20
‹#›
非甾体消炎药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22
NSAIDs什么
特异性COX-1 抑制剂( SCOX-1I) COX非特异性 抑制剂( NSCOXI) 根据对COX-1和COX-2抑 制程度不同
COX-2倾向性 抑制剂( PCOX-2I)
特异性COX-2 抑制剂( SCOX-2I)
7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副作用
上消化道反应; 肝脏毒性; 肾脏毒性; 血液系统损害; 过敏性反应; 神经系统损害;
8
非甾体消炎药作用机理
Mechanism of action
9
非甾体消炎药作用机理
花生四稀酸
Something here
花生四烯酸含有四个碳-碳 双键,一个碳-氧双键,为高级 不饱和脂肪酸。广泛分布于动物 界,少量存在于某个种的甘油酯 中,也能在甘油磷脂类中找到。 与亚油酸、亚麻酸一起被称为必 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具有酯化胆固醇、增加 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度,调节 血细胞功能等一系列生理活性。 各种理化损伤所产生的炎症 和体内生物因子均可激活磷脂酶 A2(PLA2)或酰基水解酶(AHA)水 解细胞膜磷脂,生成花生四烯酸, 在环氧合酶催化加氧生成前列腺 素(PGs).
23
COX-1 致炎?
COX-2 生理?
COX-1和COX-2同时存在于类风 COX-2具有促进组织修复作用; 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滑膜组织及体 新生鼠的肾单位和膀胱有高水平 COX-2,并参与肾发育; 外培养的类风湿滑膜细胞(巨噬、 内皮细胞中防护血管损伤; 纤维母、内皮及单核)。 敲除COX-2的鼠发生心肌纤维化;
心肌遭受一次或几次 反复的短暂缺血再灌 心肌缺血预适应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COX-2 活性受抑制会 注后,表达的一种对 使心肌缺血预适应受到抑制 随后长时间缺血损伤 抵抗能力增强的现象
由 COX-2 形成的PGI2 和前列腺素 E2 ( PGE2 ) 可能对大 鼠心肌细胞的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选择性抑制 COX-2,减 少了 PGI2 和 PGE2 的形成,从而减弱了对心肌细胞的保护
COX-2 对心血管损害的可能机制
1 2 3 4
选择性抑制 COX-2 可使内皮细胞 PGI2 产生减少,对血小板 TXA2 无影响,TXA /PGI 增加,导致血小板易聚集,局部平滑肌 及血管扩张功能受限,从而增加血栓性心血管事件风险 选择性抑制 COX-2 引起PGI2 减少,可使肾髓质血流减少,尿 钠排泄减少,而引起水钠潴留,COX-2 抑制剂还减少肾小球滤 过率,恶化高血压,从而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抗炎作用
抗血栓形成
17
解热作用
Antipyretic effect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在感染、组织损伤、炎症等病理条件下,下丘脑PGE2增多, 体温调定点上移,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导致发热。NSAIDs通过调节体温调定点,控制产 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维持正常。
抑制下丘脑COX 阻断PGE合成 体温调定点恢复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贵州省肿瘤医院麻醉科 易强林
概述
作用机理
药理作用
研究现状
2
非甾体消炎药概述
Overview
3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aspirin glucocorticoid
非甾体一般结构
甾体的一般结 构
概念: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甾 体结构的抗炎药。包括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安乃近、、萘普生、布洛芬、塞米 昔布等。
30
Than k you
31
NSAIDs只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但不能 降至正常体温以下。
18
镇痛作用
Analgesic effect
NSAIDs主要用于组织损伤和炎症引起 的疼痛,如关节痛、肌肉痛等,因这些病 理过程均涉及缓激肽、PGs产生增加。且 PGE2能提高痛觉感受器的敏感性,加重疼 痛。
NSAIDs通过抑制外周病变部位的COX, 使PGs合成减少而减轻疼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rofford LJ. Arth Rheum 2000, 43: 4-13
24
NSAIDs临床研究现状
特异性/倾向性COX-2抑制剂(SCOX2I/PCOX-2I)的疗效并不优于传统 NSAIDs
SCOX-2I/PCOX-2I的严重胃肠道副作用 明显低于传统NSAIDs
SCOX-2I副作用发生率与传统NSAIDs无 明显差别 SCOX-2I的严重心脑血管副作用发生率 高于传统NSAIDs
12
皮质激素
花生四烯酸 环氧化酶 内过氧化物合酶 (PGG2 PGH2)
血 小 板
NSAIDs
1971年,Jon Vane提出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 COX)理论
环氧合酶
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全称为 环氧化物水解酶,又称前列腺素内氧化酶还 原酶、环氧化酶、环氧化物水化酶,是一种 双功能酶,具有环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 是催化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的关键酶 。 COX有多种同工酶,其中COX-1为结构型,主要 存在于血管、胃、肾等组织中,参与血管舒缩、血 小板聚集、胃黏膜血流、为黏液分泌等的调节; cox-2为诱导型,在损伤性因子诱导下表达,增加 前列腺素(PGs)合成。 13
甾体说的就是类固醇类物质,通常指这一类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具有 一定的作用。
4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发展史 疼痛斗争史
1860年提取 水杨酸 古罗马用柳 树皮 1960年合成 消炎痛
2
4
6
5
1970年合成 布洛芬
1990年合成 特异性cox2 抑制剂
1
3
1899年合成 阿司匹林
5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非甾体消炎药作用机理
花生四烯酸
激活 内毒素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COX-1
COX-2
胃黏膜 小肠 肾脏 血小板
炎症部位 -巨噬细胞 -滑膜细胞 -内皮细胞 -软骨细胞 -肠癌细胞 炎症反应
生理作用
14
非甾体消炎药作用机理
内毒素 ,
花生四烯酸
细胞因子 ,
COX-1
血栓素 A2 前列环素 (血小板) (胃肠粘膜) 前列腺素 E2 (肾)
实验证据
Schjerning Olsen AM,Fosb l EL,Lindhardsen J,et al. Duration of treatment with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impact on risk of death and recur-r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p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J]. Circulation,2011, 123( 20) : 2226-2235. 27
10
非甾体消炎药作用机理
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PG)存在于许多生理组织 中,由花生四烯酸转化成多种形式的前 列腺素。前列腺素的作用广泛复杂。按 结构可分为 A、B、C、D、E、F、G、H、 I 等类型,各类型的前列腺素对不同的 细胞,可产生完全不同的作用。 PGE2能诱发炎症,促进局部血管扩 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红、肿 、痛、热等症状。
25
2005 年 塞来昔布腺瘤预防试验 ( Adenoma Prevention Celecoxib,APC),将2035例有结直肠息肉史的患者分为 塞来昔布组(200mg 每天2次)、塞来昔布组(400mg 每天2 次)和对照组,结果发现塞来昔布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且与剂量相关。
实验证据
Solomon SD,McMurray JJ,Pfeffer MA,et al. Cardiovascular risk associated with celecoxib in a clinical trial for colorectal adenoma prevention [J]. N Engl J Med,2005,352( 11) : 1071-1080.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