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B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VB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VB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9802)
制订人:审核人:审定: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高职信息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课程的后续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涵,理解对象、属性、事件和方法等重要概念,掌握Windows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为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B)和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职业岗位工作具备基本计算机应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类型:选修课教学时间安排:第4学期,共44学时,2学分1.2课程设计的理念
该课程总体设计理念是,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VB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三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

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1.3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以就业为向导,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计算机二级资格考试为考核依据,以务实基础、适应岗位为
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2)本课程以“培养用VB编写简单数据库的能力”为基本目标。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3)具体学习项目的选择和编排以学习单元为基础,基本依据是:一是按照“认知VB界面、掌握语言基础、理解各种算法结构和语句、运用数组和过程解决复杂的问题、掌握程序出错后的调试、数据库编写能力的培养”的逻辑顺序。

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VB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在必然关系。

(4)根据岗位的工作需要,在学习该课程后,可以根据教学计划的整体安排,参加“计算机二级”资格考试。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掌握VB的安装、打开、运行及用户界面的展示
●掌握常用控件程序示例,了解菜单编辑器的使用
●学会由数学式写出对应的算术表达式
●知道根据语言描述写出对应的逻辑表达式,公共函数的使用方法
●掌握分支结构的编写法则
●掌握循环结构的读写法则
●知道利用控件数组编写一个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器
●掌握用顺序查找和二分查找法对10个数字进行排序
●掌握过程调用和递归调用
2.2职业能力目标:
●使学生掌握VB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语法。

●树立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能熟练使用VB集成开发环境设计、编写、
调试程序。

●能用VB语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良好的交流、沟通、团结协作的能力。

●培养爱岗敬业、工作负责、注重细节的职业人格。

●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通过互联网查找文献资料来巩固和拓展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

●培养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3、课程容与教学要求
3.1 教学容与教学要求
3.2实验容与实验要求
(1)实验容及要求
Visual Basic是一种可视化的编程工具,易学易用,在Windows平台应用系统的开发中使用非常广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初步掌握利用Visual Basic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初步建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概念,并能按照面向对象的方法,利用Visual Basic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

通过本实验课程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示例的分析,掌握使用Visual Basic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的一般方法和特点,理解Windows应用程序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和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思想,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开发简单的Windows应用程序,并为今后进一步使用Visual Basic或其他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打下基础。

应明确实验项目要求学生掌握的Visual Basic课程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VisualBasic的基本操作及要求学会使用Visual Basic进行程序设计
(2)实验设置
(3)实验报告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所有实验均需上机进行,每个实验都规定了实验题目、目的、要求。


了提高上机效率,学生应做到:
按照实验要求,上机前写好上机实验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的目的、容、步骤。

上机实验时应按实验要求完成每一个实验容。

必要时要认真记录调试过程。

实验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教师检查学生上机的出勤情况(30%)、实验容及实验报告(70%),
给出实验成绩。

4.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4.1案例驱动教学法
案例驱动教学法就是以一个项目案例来驱动教学过程的方法,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寻求案例的各种解决办法,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VB程序设计教学中应以简单、实用的案例或特定案例的部分功能支撑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应以简单的实际案例或以实际案例的模拟作为训练题目。

4.2学习情境教学法
学习情境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实施教学。

一个恰当的学习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学习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VB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实践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背景的学习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效果。

4.3任务驱动教学法
带着目的明确的任务进行学习可以明显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是预习与复习环节,先把相应的实际任务布置给学生,用具体任务驱动预习和复习环节,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4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过程化、多元化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化考核主要在实践教学中完成,根据学生在实验课中完成的多个案例的情况判定过程化考核成绩。

期末考试以笔试的形式组织,过程化考核成绩(30%)与期末考试成绩(70%)构成学生的学期成绩。

5.课程实施条件
5.1 对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
任课教师要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熟悉VB语言。

对程序设计、程序开发有较深刻的理解,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同时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5.2 教学条件要求
本课程理论教学主要运用多媒体的形式,使用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中需要在具有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完成。

实践教学在机房进行,应按每升一台配备,具有VB6.0环境,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

5.3 教材选用及参考书
教材:
宋汉珍王贺艳主编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机械工业)
参考书:
祥玖主编的《VB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教育)
龚沛曾主编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明教程》(高等教育)
6.其他说明
1、在讲授中,要结合恰当的实例,注重讲解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和程序设计思想,以提高综合编程能力。

2、除计划安排的实验外,可以给学生留一些课外大作业,以增强其读程序、编程序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VB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