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化学模拟试题(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 S—32Cl—35.5Ca—40Fe—56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50分。
第1~10每小题2分,第11~20每小题3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酸性氧化物且能与水反应的是()A.MgOB.SiO2C.CO2D.FeO解析 A.MgO为碱性氧化物,不符合;B.SiO2为酸性氧化物,但不与水反应,不符合;C.CO2为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符合;D.FeO为碱性氧化物,不符合;故应选C。
答案 C2.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的外观都是澄清、透明、均匀的B.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半透膜,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C.光束通过淀粉溶液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光束通过蔗糖溶液时,则无此现象D.溶液最稳定,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胶体很不稳定,放置后很快会生成沉淀解析A项,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均为澄清、透明、均匀的分散系;B项,半透膜允许溶液中溶质粒子通过,不允许胶体中分散质粒子通过;C项,蔗糖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淀粉溶液具有丁达尔效应;D项,溶液最稳定,胶体属于介稳体系,在一定条件下,能长时间稳定存在。
答案 D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SO2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它的还原性B.SO2与Cl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原理不相同C.SO2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但不能褪色D.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会产生白色沉淀BaSO3解析 A.SO2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它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正确;B.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发生化合型漂白,Cl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性漂白,因此原理不相同,正确;C.SO2漂白性的特殊性是不能漂白指示剂,因此它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但不能褪色,正确;D.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不会产生白色沉淀BaSO3,错误;故应选D。
答案 D4.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A.水分子的结构式:B.二氧化碳的电子式:C.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D.37Cl-的结构示意图:解析 A.水分子是V形的,结构式正确;B.二氧化碳电子式错误,应为;C.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正确;D.37Cl-的结构示意图与普通氯离子相同,正确。
答案 B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时,必须要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B.在蒸馏实验中要添加沸石,若忘记添加,则必须先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才能补加C.分液漏斗、容量瓶和滴定管在使用之前必须先检查是否漏液D.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解析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时,不能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否则可能会导致测量误差;为避免安全事故,在蒸馏实验中要添加沸石,若忘记添加,则必须先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才能补加;分液漏斗、容量瓶和滴定管等带有精确刻度的仪器在使用之前必须先检查是否漏液,配制氯化铁溶液时,为防止溶质的水解,要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至一定浓度。
答案 A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C、14C60两者互为同位素B.互为同系物的两种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值为14C.乙酸的同分异构体只有两种D.有机物CH3CH(CH3)CH2C(CH3)3的名称是2,2,4-三甲基戊烷解析 A.12C是一种核素,14C60是一种分子,二者都是碳元素构成的微粒,不是同位素,故A错误;B.互为同系物的两种分子,分子间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值为14的整数倍,故B错误;C.乙酸的稳定的同分异构体有HCOOCH3、,故C错误;D.根据烷烃的命名规则,有机物CH3CH(CH3)CH2C(CH3)3中最长碳链含有5个碳原子,名称是2,2,4-三甲基戊烷,故D正确;故选D。
答案 D7.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s)+2Y(g)2Z(g)ΔH=-a kJ·mol -1(a>0),起始时,往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和Y。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经达平衡B.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总热量可能等于a kJC.当Y、Z的浓度之比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反应达到平衡时,充入一定量的Z,此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解析 A.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如果反应向左或向右移动,都会吸放热,从而导致容器内压强变化,因此容器内压强不变可以说明反应已经达平衡,正确;B.如果加入容器内的反应物比较多,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好生成2 mol Z(g),则反应放出的总热量可能等于a kJ,正确;C.当Y、Z的浓度之比保持不变时,能说明各物质的浓度不在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D.反应达到平衡时,充入一定量的Z,此时,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增大,因此D项错误;故因选D。
答案 D8.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NH4HCO3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HCO-3+OH-===CO2-3+H2OB.少量二氧化硫通入漂白粉溶液中:Ca2++2ClO-+SO2+H2O===CaSO4↓+H++Cl-+HClOC.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Fe3++3NH3·H2O===Fe(OH)3↓+3NH+4D.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的原因:SiO2+2OH-===SiO2-3+H2O解析A项,NH4HCO3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NH+4+HCO-3+2OH-===CO2-3+H2O+NH3· H2O;B项,二氧化硫被氧化,生成硫酸;C项,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产生氢氧化铁沉淀,正确;D项,玻璃中的二氧化硅能被强碱溶解,生成具有粘合作用的硅酸钠,正确。
答案 A9.四种短周期元素X、Y、Z 和W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r)大小比较r(X)>r(Y)B.Y和Z可形成共价化合物YZ3C.Y的氢化物的沸点比W的高D.W的非金属性比Z的强,所以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比Z的强解析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因此X、Y、Z 和W分别为P、O、S、F。
A.原子半径(r)大小比较r(P)>r(O),正确;B.O和S可形成共价化合物SO3,正确;C.O的氢化物H2O常温下为液体,而HF为气体,说明沸点H2O高,正确;D.F 没有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错误;故应选D。
答案 D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甲烷、乙烯、1,3-丁二烯(C4H6)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所耗用氧气的量依次增大B.若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3混合,在光照下得到的氯取代产物有四种C.乙醇、乙酸、乙酸乙酯分子中均存在—OHD.向碘水中加入2 mL苯,振荡后静置,上层呈紫红色是因为苯是不饱和烃解析A项等质量的烃燃烧的耗氧量看烃中的含氢量,含氢量大,则等质量的烃耗氧量大,错;B项尽管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3混合,但取代反应是四种可能都会发生的,因此氯代物有四种,正确;C项乙酸乙酯不含羟基,错误;D 苯能萃取碘水中的碘是苯的物理性质,跟不饱和结构无关,错误。
答案 B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油脂、糖类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饱和硫酸铜溶液均会发生盐析而凝聚C.淀粉水解液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后,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检测是否水解完全D.氨基酸分子中都含有氨基和羧基两种原子团,且能相互反应形成更复杂的多肽解析 A.油脂和糖类中的单糖、二糖等不是高分子,错误;B.饱和硫酸铜溶液是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而不是盐析,错误;C.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的试剂是碘水,错误;D.氨基酸分子中都含有氨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且能相互反应形成更复杂的多肽,正确;故应选D。
答案 D12.锂锰电池的体积小、性能优良,是常用的一次电池。
该电池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LiClO4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Li+通过电解质的有机溶液迁移入MnO2晶格中,生成LiMn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a极流向b极B.电池b极反应式为MnO2+e-+Li+===LiMnO2C.可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D.a极发生还原反应解析根据题意,a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b极流向a极,错误;B.电池b极反应式为MnO2+e-+Li+===LiMnO2,正确;C.该电池中有金属锂,能与水反应,因此不可以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错误;D.a极发生氧化反应,错误;故应选B。
答案 B13.某温度下,HNO2和CH3COOH的电离常数分别为5.0×10-4和1.7×10-5。
将pH和体积均相同的两种酸溶液分别稀释,其pH随加水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Ⅰ代表HNO2溶液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点>c点C.从c点到d点,溶液中c(HA)·c(OH-)c(A-)保持不变(其中HA、A-分别代表相应的酸和酸根离子)D.相同体积a点的两溶液分别与NaOH恰好中和后,溶液中n(Na+)相同解析电离常数HNO2大于CH3COOH,酸性HNO2大于CH3COOH;A.由图可知,稀释相同的倍数,Ⅱ的变化大,则Ⅱ的酸性比Ⅰ的酸性强,曲线Ⅱ代表HNO2溶液,错误;B.酸抑制水电离,b点pH小,酸性强,对水电离抑制程度大,b点水的电离程度小,错误;C.c(HA)·c(OH-)c(A-)=K wK a,K w为水的离子积常数,K a为HNO2的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不变,正确;D.体积和pH均相同的HNO2和CH3COOH溶液,c(CH3COOH)>c(HNO2)醋酸消耗的氢氧化钠多,n(Na +)多,错误。
答案 C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00 ℃、101 kPa条件下,液态水的汽化热为40.69 kJ·mol-1,则H2O(g)H2O(l)的ΔH=40.69 kJ·mol-1B.放热反应一旦发生,体系的温度肯定会上升C.已知:则反应(g)+3H2(g)―→(g)的焓变为ΔH=[(4×348+3×610+8×413)+3×436-(7×348+14×413)]kJ·mol-1=-384 kJ·mol-1D.常温下,在0.10 mol·L-1的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能使NH3·H2O的电离度降低,溶液的pH减小解析A项,从水的蒸汽态到液态应该是放热,所以H2O(g)H2O(l)的ΔH=-40.69 kJ·mol-1;B项,放热反应的能量不一定以热量形式释放,如形成原电池以电能释放,所以体系的温度不一定会上升;C项苯环上没有三个碳碳双键,所以焓变的计算错误;氨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加入铵根离子使电离逆向移动,碱性减弱,pH减小,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