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学校:企业:4000立了专门的设计部门,环境艺术设计已开始在建筑环境、室内设计、园林景观建设等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
但从社会总体看,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原创设计还未能像发达国家一样,用极活跃的"生产力"创造出高效益的"产业"。
据中国装饰协会统计,2014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完成工程总产值3.16万亿元,比2013年增加了2690亿元,增长幅度为9.3%,比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高出约2个百分点,体现了建筑装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超前性。
2014年,新增主业为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一级、二级资质企业约为1600。
1.1.2 人才需求120万人左右,其中从事创作以及技术工作的人数约为80万人。
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急需环境艺术设计及相关专业的设计与管理人才。
在上述人才需求环境下,培养新型的、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具有创新与设计、管理与创业等复合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江苏地区以及长三角区域经济高速发展提供创新人才,是学院不容推卸的社会责任,也成为学院环境艺术设计高职教育的深层次动力来源。
1.2 建设基础与优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建于2001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的装潢设计专业)。
经过14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且办学效果不断提高,本专业目前有专基础平台到小专门方向经过三个相关阶段的进阶,将逐步达到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属实用艺术设计范畴,工作全程涵盖艺术创造、工程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工作岗位设置多样,因而采用大基础(艺术基础)逐步过渡到小方向(专业方向)的教学方式能够适应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在有限的专业空间内逐步调整和发展,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提高学习兴趣。
(见表3I-6-1)表3I-6-1 工作室化人才培养模式施工工艺实训室,以及艺术设计工作室。
这次的实训基地建设,大大地满足了环境艺术专业在实训环节的硬件需求,也给创立环境艺术工作室打下了基础。
目前工作室化的支撑企业主要有上海随影动画传媒,连云港国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在工作室内能够完成的项目主要有部分专业课程的实践部分以及部分实践环节课程如校内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
其具体操作形式是由资历雄厚的主干教师带队,吸纳专业主干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组成一个教学团队,以企业的设计项目作为教学的支撑条件。
(3)实施“项目+主题、真实场景、团队教学、顶岗实习”的教学改革从 2009年开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试行“主题+项目”教学法,围绕“大专业基础平就业真正达到零距离。
结合课程实践的项目有:①“和记晚茶”餐厅室内设计及外观设计表现(教师团队结合课程,带领学生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共同完成项目,项目规模 3000 多平方米);②“大明美容医院”室内设计(教师团队结合课程,带领学生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共同完成项目,项目规模 800 多平方米);③“海连新天大酒店”室内设计及外观装饰设计(教师团队结合课程,带领学生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共同完成项目,项目规模 4000 多平方米);平方平人,双师素质教师5人,校外兼任主讲教师3人。
多名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省内外设计多种奖项。
教研室定期推荐教师外出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
近几年在各类期刊共发表论文10多篇,参与编写教材4部,主持、参与校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3项,并指导多名学生设计作品在省内外获奖。
(见表3I-6-2)表3I-6-2近四年专业建设获得成果2 专业建设目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联合江苏省室内装饰协会与省内骨干企业、业界设计与管理专家,根据连云港市及江苏省建筑装饰行业人才的需求,推进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积极推进“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大平台、小方向专业进阶”的课程体系建设;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具有国际视野和行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环境艺术设计创新中心和工程实训中心工作室群;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识材料、会设计、懂管理、精技术”的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设计研发、技术推广、行业培训、管理机制创新助推连云港地域环境艺术设计的标准化、高品质,满足现代城市居住环境的绿色、个性需求,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成为区域行业吸纳专业人才和设计应用资源的双佳首选基地。
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以建筑装饰、室内设计技术及环境设计实务、施工技术、工程品质控管为核心能力,培养在工程一线从事设计及工程品质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识材料、会设计、懂管理、精技术”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环境艺术校企合作中心”,以行业和企业的岗位标准、职业能力结构的要求,参照装饰行业职业化运作方式,优化“工作室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建设“专业课程”和“素质育化”融合的课程体系。
深化课程建设,依托环境艺术校企合作中心,将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接,建立“大专业平台、小专业方向专业进阶”的课程体系;结合环境设计、装饰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管本;教育形式,使资源建设的目标更明确地指向教育模式的转变,提升教育教学的效能。
2.3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国际视野和行业实践能力,形成双向互动、专兼结合、具备实务能力、教学能力、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个人发展计划;建立专业教师双师认证制度,建立2个企业教师工作站,本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达100%。
优化兼职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兼职教师整体水平,三年内聘请行业专家10名,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达40%。
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其中行业企业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骨干教师10名,其中行业企业骨干教师2名。
重点建设工作室教学团队2个,其中达省级教学团队标准1个。
以设计创新中心和工程实训中心为平台,为企业行业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提供技术、文化创意支持。
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新品研发。
承担对职教师资、企业员工、转复军人及在校生等的岗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以及装饰职业资格鉴定等社会服务工作。
联建设计实训工作室与相关核心课程。
3 建设内容3.1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在学院理事会产学合作促进委员会的指导下,依托江苏省室内装饰协会和连云港国人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开展建筑装饰行业、企业调研工作,建立环境艺术校企合作中心。
校企合作中心以合作育人为宗旨,以“共存、共建、共生、共赢”为原则,制订实训基地及教师工作站,与信益陶瓷(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苏美信益设计研发中心,与江苏旭日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及教师工作站,建成教师企业挂职与兼职教师双向聘用及学生校内外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平台,形成校内外工作室人才培养共享型运行、管理、考核机制,完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
入教学过程,合作开发项目课程,编写教材。
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专门人才。
(3)建立激励机制聘请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兼职教师担任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国内外培训进修机会,为其晋升技术职务创造条件;向企业兼职教师、特聘教授、实习指导老师支付课时补贴;给校企合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兼职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鼓励学院专任教师兼任企业技术骨干,与企业共同开展项目合作、课程开发,在企业研修期间工资奖金、职称评定等待遇不变,对有突出成绩的给予一定奖励。
(4)建立校企合作共建工作室和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制订校内实训工作室管理制度,明确专兼职教师及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的各项职能;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一定的设计表达能力,能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熟悉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流程与装饰企业的技术管理,熟练掌握专业软件计算机绘图,能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作,适应国内建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定位情况见表3I-6-3。
表3I-6-3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定位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实训基地,支撑并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完善与提高,本专业一直努力展开与校外相关企业的合作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联系与相关企业的顶岗实习合作,并签订合作协议。
与连云港国人装饰有限公司建立产学合作关系。
同时也将与连云港业之峰装饰公司、百年装饰公司、江苏华特装饰公司、上海随影文化传播公司等达成校外合作关系,建立起校内、校外联合指导,引入企业参与指导和培训的教育机制,进一步加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校企合作为实践培训支撑,为项目化教学提供平台,促进学生实践设计能力的提高。
3.3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建设3.3.1专业课程建设在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不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Array目的全过程,从项目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主动获取知识,掌握各种技能,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关联。
(2)专业课程进阶体系课程依据专业学习进度和深度设置三个阶段,初级课程为设计基础和技能基础,是必修课程;中级课程为专业进阶课程,采用选修必修结合;高级课程为小方向课程,主要是顶岗实习,是必修课程。
在系统化的课程中实现学生专业知识、专门技能和职业素养、创素质化创业方法(3)开展以“项目+主题”为主的“大平台、小专业方向专业进阶”课程教学用主题教学方法开展项目教学。
主题教学法是一种引导性、探求性的教与学的方法,更是一种极具原创性的创作方法和对问题的系统探究步骤,同时也是一种思维的训练方式。
通过设立“主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分析研究,使学生掌握设计思维方注图3I-6-7 三年教学实施路径图第1学期:主要学习内容是设计基础和技能基础,即通过课题模块将造型、色彩、材料、工艺、技能基础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在工作室中通过数个综合课题模块的实训,初步了解制图规范,效果图技法等,提升学生的基础审美素养与技能水平。
第2学期:以简单项目要求学生进行设计初步的实践。
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项目课程。
其中一个项目课程是真实课题,主要是强化项目的运作程序,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技术运用能力,提升技能操作水平,强化职业素质养成。
另一个项目课程是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学生可以选择在校内工作室完成,也可以选择合作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完成,与就业接轨。
第6学期:学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准就业时期。
学生必须完成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教学团队与学生共同明确顶岗实习的项目任务及目标,企业兼职教师负责学生现场教学、指导工作,负责安全、考勤管理工作,指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材料记录、学业报告书以及成果展示等任务。
专任教师定期与兼职教师进行沟通,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按企业要求完成相关工作,实现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对接,学生①情境化教学通过校企合作中心平台引入项目,在工作室中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营造真实的实训环境,学生在每个工作任务的操作中,按照完整工作过程进行训练,逐步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同时,教学情境的实施采用项目教学、小组合作、项目汇报等方式加强综合技能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