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论文摘要:
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通过导读、品读、研读、诵读弹奏出一曲语文课堂的情感之歌。

关键词:亲近文本激发情感情感转移掀起情感高潮
感受文本语感体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更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其中,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一、激发情感
小学生知识尚浅,感受、领悟能力较差,情感难以形成和调动。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开导学生,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去分析、识别事物,自钻自感,以形成丰富的情感。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使我充分地认识到:语文教师的情感投入更为重要,一定要在备课时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语文教学情境之中。

要创设良好的知识情境,问题情境和竞争情境,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

教学中的情感,往往是因课文的内容而产生的,学生对于这些新的内容大多是局外者,经历少,未能及时产生教师所希望的情感。

为此,教师首先让学生认识、了解感知新的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达到一定的程度,为学生情感的产生夯实基础。

要想学生有的,首先必须自己得有。

教师应将自己置身于课文的情景中,来感染、诱发学生,触及学生心灵,引起关爱、憎恨,从而达到“一花引来万花开”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情感转移
情感也有好、坏之分。

不是说有情感就能达到目的,就意味着成功。

符合理想的、适应客观规律、符合原则的情感,才是高尚的情感。

课文中所选取内容大多是名家经典的优秀之作,文章渗浸情感是多样的、复杂的:。

这就对情感提出多样化的形式。

现在的课文,特别是更高年级的课文对学生的情感要求更多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转化。

如:在教学《虎门销烟》一文中,对鸦片给人们带来的悲惨命运,学生们深切同情;林则徐虎门销烟,又让学生激动万分。

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读完此文后情绪高涨。

但我们不能满足把学生置于这同情,激动的情感之中,必须引导:是谁造成老百性悲惨的命运?挖出祸根,从而情感转移,引发学生对外侵略者的无比愤恨;同时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情感教育,勤奋学习,激励学生树雄心,立壮志。

这里学生的悲———恨———喜———爱就是情感不断转化的过程。

当然情感的转化不是一说就成功的事,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如何激发学生,让学生的心灵经过一次次的碰撞。

三、掀起情感的高潮
激情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教学很重要,
教师如何抓住作者的情感发展变化投入进去与作者情感融为一体更重
要。

每篇文章,每个句子都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要细细体会,自己先进入角色,再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以文章饱含的真情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随着文章高潮的出现,师生情感进入高潮,课堂教学也就自然出现了高潮。

例如:于永正老师七十高龄,朗读《月光曲》的兄妹对话,赢得数千观众的一片掌声。

无需繁碎的讲解,万语千言“读”自明。

让学生自身揣摩,如何去读,从读中听出学生的感情是否和作者一样进入高潮,是否蓄积力量以最豪壮的语气,最强烈的感情一
字一顿读完这个感情十分强烈的祈使句,并戛然而止,来体会到作品所
表达的感情及浓厚的抒情性色彩,在一次次的朗读与感悟中,从而掀起
情感的高潮。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的语文课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细细品味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一个书声琅琅的“场”,立足语文,着眼于学生的素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导读、品读、研读、诵读弹奏出一曲语文课堂的情感之歌。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