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重点五色主病①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②赤色主热证,戴阳证③黄色主虚证、湿证④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⑤黑色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瘀血五官与脏腑病机的主要关系望目五轮学说:心──内外眦的血络──血轮肝──黑睛──风轮肺──白睛──气轮脾──眼胞──肉轮肾──瞳仁──水轮瘿瘤、瘰疬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瘿瘤──颈前颌下结喉之处,有肿物如瘤,逐渐长大,可随吞咽移动。
肝郁气结痰凝,或与地方水土有关瘰疬──颈侧颌下,肿块如垒,累累如串珠,历历可数。
肺肾阴虚、感受风火时毒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意义、方法和内容正常络脉:色浅红,红黄相兼,隐隐于风关之内。
其形态多为斜形、单支,粗细适中。
风关──邪浅病轻三关测轻重气关──邪深病重命关──危重透关射甲──凶形色主病浅浮──主表(邪浅、病轻)沉滞──主里(邪深、病重)舌色、舌形、舌态、苔质、苔色的主病名词:谵语、郑声、金实不鸣、金破不鸣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热扰神明(实证)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 ---心气大伤(虚证)金实不鸣:新病音哑或失音,属实证,多是外感风寒或风热,寒热二气交相袭肺,或痰浊雍滞,以致肺气不宣,清肃失职金破不鸣:久病音哑或失音,属虚证,常是精气内伤,肺肾阴虚,虚火灼金,以致津枯肺损,声音难出2.哮与喘的区别与联系喘:呼吸困难,气促,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实证:病邪壅塞肺气,气机不利虚证:肺虚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哮:呼吸急促,喉中有痰鸣声,时发时止宿痰内伏,复感外邪3.白喉的咳声特点:咳声如犬吠第三节问诊内容:一、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婚否、籍贯、现单位、现住址等。
二、问主诉和病史(一)主诉主诉是患者就诊时陈述其感受最明显或最痛苦的主要症状及其持续的时间。
主诉通常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也是疾病的主要矛盾。
准确的主诉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大致类别,整理病情的轻重缓急。
并为调查、认识、分析、处理疾病提供重要线索,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二)现病史现病史包括:疾病(主诉所述的疾病)从起病之初到就诊时病情演变与诊察治疗的全部过程,以及就诊时的全部自觉症状。
(三)既往、生活、家族史1.既往史既往史包括既往健康状况,曾患过何种主要疾病(不包括主诉中所陈述的疾病),其诊治的主要情况,现在是否痊愈,或留有何种后遗症,是否患过传染病。
有无药物或其它过敏史。
2.生活史生活史包括患者的生活习惯、经历、饮食嗜好、劳逸起居、工作情况等。
3.家族病史家族病史,是指患者直系亲属或者血缘关系较近的旁系亲属的患病情况,有否传染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
三、问现在症状问现在症状,是指询问患者就诊时的全部症状。
1.《十问歌》内容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2.问寒热:恶寒发热、但热不寒、但寒不热、寒热往来的主病恶寒发热:恶寒发热并见,多见于外感表证但寒不热:只怕冷而不发热,有虚实之分;实寒:寒邪直接侵袭,损伤机体阳气(新病)虚寒:素体阳虚,不能温煦肌表(久病)--畏寒但热不寒:只发热不怕冷,见于里热证,根据发热的特点分为三种类型:①壮热: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9℃以上,多见于里热实证,为阳盛热实,邪正剧争的表现,常伴有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俗称为“四大症状”②潮热:发热象潮水一样有一的定规律阳明潮热-----热结于大肠湿温潮热-----湿遏热伏阴虚潮热-----阴虚生内热③微热:热势较低,多在37--38℃之间,见于阴虚证、气虚证或疰夏病寒热往来:恶寒发热交替而作,邪正分争在半表半里,少阳病或疟疾少阳病:寒热往来无定时——外感病达半表半里阶段疟疾:寒热往来,发有定时——邪伏膜原,定时而发3.潮热的概念及类型4.问汗:自汗、盗汗、战汗的概念、意义自汗:患者日间汗出,活动尤甚,兼见畏寒神疲乏力等症;气虚或阳虚盗汗:患者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兼见潮热、颧红等症;阴虚或气阴两虚战汗:患者先恶寒战栗,表情痛苦,几经挣扎,而后汗出;正邪相争剧烈,是疾病发展的转折点5.问疼痛:头痛的六经分证;腰痛的常见病因;疼痛的性质分类头痛部位六经分证头痛连项太阳经两侧头痛少阳经前额头痛阳明经巅顶痛厥阴经头痛连齿少阴经头痛晕沉,腹泻自汗太阴经疼痛性质与分类胀痛——痛而有胀感,多为气滞刺痛——疼痛如针刺锥穿,多为瘀血所致冷痛——疼痛有冷感而喜暖,多为寒邪伤阳灼痛——疼痛有灼热感而喜冷,多为火邪窜入经络所致绞痛——痛势剧烈如刀绞;有形实邪阻碍气机隐痛——疼痛不剧烈,但连绵不止,多因精血不足、阳气不足筋脉失养所致重痛——疼痛并有沉重感,多是湿邪困阻气血所致空痛——气血精血亏虚掣痛——经脉失养,多与肝有关酸痛——疼痛而有酸软的感觉,可因湿邪侵袭或因肾虚头晕:头晕的常见病因头晕:有晕眩之感,视物旋转,站立不稳肝阳上亢—晕眩伴见头胀,耳鸣,腰膝酸软,颜面烘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气血亏虚—头晕面白,神疲体倦,每因劳累加重,舌淡,脉细痰湿内阻—头晕且重,如物裹首,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瘀血阻络—多见于外伤后瘀血阻滞,脉络不通.问睡眠的要点(一)失眠:难入睡浅睡眠早醒多梦心肾不交,虚火上扰—烦躁多梦,难入睡心脾两虚,血不养心—浅睡眠,早醒胆郁痰扰,神志不宁—易惊醒,口苦食滞胃脘,上干心神—腹胀,难入眠“胃不和则卧不安”(二)嗜睡:气虚痰湿阳衰饭后易困—气虚,阳虚易困倦,体胖脘痞—痰湿困脾精神极度疲乏,似睡非睡—心肾阳衰问二便:便秘、泄泻的主病。
尿量、尿次、尿感变化的意义便秘—秘结不通或排便时间延长热秘:热伤津液冷秘:阳虚阴寒凝滞气秘:气虚无力推动虚秘:血虚肠道失润泄泻—脾失健运,水走肠间水样泄:脾失健运五更泄:肾阳亏虚,命门火衰,脾土失温湿热泄:饮食不洁,湿热内蕴第四节切诊正常脉象的表现、特点—胃、神、根胃:从容和缓,节律一致神:柔和有力根:尺脉沉取有力,按之不绝3.寸口分侯脏腑左手右手心(君火)肺(金)肝(木)脾(土)肾(水)肾(相火)脉象第三章八纲1.表证与里证、寒症与热证、虚证与实证的概念、比较表证: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入侵时所产生的证候里证:疾病深入于里的一类证候寒证: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热证: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所表现的证候虚证:人体正气虚弱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实证: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2.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的概念与证候表现阳虚证:经常畏冷,四肢不温,嗜睡倦卧,面色白光(huang)白,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或口泛清涎,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舌淡胖,苔白滑,脉迟沉或细弱等。
常见神疲气短,食少乏力,懒言自汗等气虚症状。
病程较长病势较缓。
阴虚证:五心烦热,或骨蒸潮热,颧红盗汗,心烦失眠,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眩晕耳鸣,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而干,脉细数。
病程长病势缓。
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表现出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临床表现: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神情淡漠,肌肤不温,手足厥冷,呼吸气微,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欲绝等亡阴证:是指体液大量耗损,阴液严重亏乏而表现出的危重证候临床表现:汗热味咸而粘,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躁扰,口渴欲饮,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色赤,唇舌干燥,脉细数疾等第五章脏腑辨证一、心与小肠辨证概述:心的生理、病理1主血脉2主神明3其华在面、开窍于舌4小肠主受盛、化物和分清泌浊心病的主要症状心区:心痛、胸闷、心悸、怔忡主神明:心烦、失眠、多梦狂乱、神昏谵语开窍于舌:口舌生疮移热于小肠:小便赤涩灼痛、尿血(一)心气虚证、心阳虚与心阳暴脱证1、心气虚概念:是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表现的证候成因:久病体弱;年老气衰临床表现:气虚证+心动无力症气虚-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心-胸闷、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脉-舌淡、苔白,脉弱辨证要点:心悸,神疲伴气虚证2、心阳虚证概念:是心阳虚,温运无力,虚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成因: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成临床表现:阳虚+心失温养阳虚-形寒肢冷,面色恍白或面唇青紫心-心悸怔忡,心胸憋闷舌脉-舌质淡胖,脉弱辨证要点:心悸怔仲,心胸憋闷且伴阳虚证3、心阳暴脱证概念:是心阳衰极,阳气暴脱所表现的亡阳证候成因:本证在心阳虚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临床表现:亡阳证+心衰亡阳-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心-胸痛暴作,面唇青灰,甚或神志模糊,昏迷舌脉-舌淡或淡紫,脉微细欲绝辨证要点:心悸胸痛,冷汗,肢厥,脉微(三)心火亢盛证概念:是指心火内炽表现的实热证候成因:外邪入里化火;情志抑郁化火临床表现:火热证+心与小肠症状实火-面赤口渴,身热,便秘溲赤,苔黄,脉数心-心烦,失眠,甚则狂躁口舌生疮,或舌尖红赤生芒剌移热于小肠-小便赤、涩、灼、痛辨证要点:发热,心烦,吐衄,口舌生疮,尿赤涩痛伴实热。
(四)心脉痹阻证概念:是多种因素导致心脉闭塞不通所表现的证候成因:年高体弱;久病正虚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或内臂,时作时止临床根据成因不同,可分为四型心脉痹阻的分型瘀血内阻-痛如针剌,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痰浊停聚-闷痛甚,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阴寒凝滞-突发剧痛,得温痛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气机郁滞-胀痛,发作常与精神因素有关,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辨证要点:心悸怔仲,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
(五)心阴虚证概念:心阴亏虚,心与心神失养,虚热内扰所致。
成因:因思虑劳神太过暗耗心神临床表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
或见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要点:心悸心烦,失眠多梦伴阴虚症状。
(六)痰蒙心窍证概念:痰浊蒙闭心神以神识昏蒙为主要表现成因:湿浊酿痰,阻遏气机,或情志不疏。
临床表现:意识模糊,言语不清,面色晦暗,胸闷呕恶,苔腻脉滑。
或为神情抑郁,神识痴呆,表情淡漠,喃喃自语,举止失常。
或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喉中痰鸣,口吐涎沫,口中发出猪羊叫声,手足抽搐。
辨证要点:神志抑郁,痴呆,昏迷与痰浊壅盛(七)痰火扰心证概念:火热痰浊交结,扰乱心神所致成因:情志所伤导致气郁火化,炼液为痰临床表现:身热气粗,面红目赤,喉间痰鸣,咯痰黄稠,神魂谵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或见心烦失眠,头晕目眩,胸闷痰多,或见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哭笑无常,狂言怒骂,不避亲疏,登高而歌,力逾常人。
辨证要点:神志狂躁,神昏谵语及痰热(八)痰阻脑络证概念:淤血犯头,阻滞脑络成因:头部外伤,淤血停积于脑络临床表现:头痛头晕经久不愈,痛如锥刺,痛处固定。
或健忘,失眠,心悸。
或头部外伤后昏不识人,面色晦暗,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辨证要点:头痛,头晕伴淤血(九)小肠实热证概念:心火移热小肠,小肠邪热炽盛成因:心热循经下移小肠,或火热客阻下焦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