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景名胜区.ppt

风景名胜区.ppt


圣山缘起
九华山开辟为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成为一千多年来僧侣及大众的 朝圣地,缘起于新罗国僧人“金地藏”的修道故事。
九华山

新罗国(位于朝鲜半岛南端)王族金乔觉(696 —794年),24岁
时削发为僧,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来华求法,经南陵等地登上九华,于
山深无人僻静处,择一岩洞栖居修行。当时九华山为青阳县闵员外属
安徽的旅游收入
2011年统计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旅游接待 总人次年均增长了25.6%,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了29.3%, 增长幅度中部第一,比全国年均增长率分别高出13个和14 个百分点。2010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198万人次,接待 国内游客1.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50.6亿元人民币, 相当于全省GDP的9.38%,旅游业成为该省国民经济的支 柱产业。
地,金乔觉向闵氏乞一袈裟地,几亩或数顷都不在话下,何况只是区
区一袈裟地,闵氏自然不暇思索、慷慨应允,此时只见金乔觉袈裟轻
轻一抖,不料展衣后竟遍覆九座山峰。这使闵员外既十分诧异,又大
开眼界、叹未曾有,由静而惊,由惊而喜,心悦诚服地将整座山献给
“菩萨”,并为持戒精严、艰苦修行的高僧修建庙宇,唐至德二年
(757年)寺院建成,金大师有了修行道场和收徒弘法的条件。金乔
山(2007年5月)、天柱山(2010年)
安徽自然旅游资源
第一节 风景名胜区 第二节 地质公园 第三节 国家水利风景区
第一节 风景名胜区
一、定义: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进行科学、 文化活动的区域。
二、分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 三、国家级重点名胜区
九华山是生态名山,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动植物的品种也丰富其中金 钱树、娃娃鱼、叮当鸟被誉为“九华三宝”。
九华山道教入山时间较早,始于汉代。同时九华也被道家封为“三十九福 地”。可是九华的佛教更为兴盛。晋隆安五年(401年),天竺僧杯渡禅师来 九华传经布道,创建茅庵。唐开元七年(719年),古新罗国(今韩国)国王 近亲金乔觉来九华修炼,于719年圆寂,寿至99岁。众僧认为他是地藏菩萨的 化身,尊称“金地藏”。此后,九华成为地藏菩萨的道场,香火日盛。九华 现有寺庙近百座,主要集中在九华街和闵园景区。
猴子观海和仙人晒靴
云海 黄山云海

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
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
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
天海;而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领略“海
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
泉。黄山温泉对消化、神经、心血管、新陈代谢、运动等
系统的某些病症,尤其是皮肤病,均有一定的功效。
黄山著名景区及游览线路安排
著名景区:温泉景区(主要景点有人字瀑、三叠泉、鸣弦泉,丹井、 醉石、慈光阁等 )——玉屏楼景区(“蓬莱三岛”、“百步云梯”、 “一线天”、“新一线天”、“鳌鱼洞”等奇妙景观. )——北海景 区(狮子峰、清凉台、猴子观海、仙人背宝、梦笔生花、飞来石、十八 罗汉朝南海等 ——白云景区(南起云门溪上的续古桥,北至伏牛岭, 东起云际、石人二峰,西至双河口畔.) ——松谷景区(位于黄山北坡, 是狮子峰、骆驼峰、书箱峰、宝塔峰之间的山谷合称。游客抵达黄山 的北大门--太平后,选择从北大门芙蓉岭进山是最佳的游览方案.)— —云谷景区(景点有云谷山庄、古树、怪石、“九龙瀑”和“百丈
泉”.)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二、九华山
九华山 ,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现为 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与山西五台山、浙江 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 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被誉为国际性佛教 道场。位于青阳县西南,AAAAA级旅游区。2006年入选首批《中国国 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遗产文化与双遗产预备名录》。现有国家重点 保护寺庙9座,省级重点保护单位寺院30座,是皖南黄金旅游线“两 山一湖”中的重要景点。
2007年末,安徽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0处,即黄山、 九华山(池州)、天柱山(安庆)、琅琊山(滁州)、齐 云山(黄山)、采石矶(马鞍山)、巢湖、花山谜窟(黄 山)、太极洞(宣城广德)、花亭湖(安庆太湖县),占 全国总数的5.35%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一、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景区由市直辖),为三山五岳中 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为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 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 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李白等大诗人在此留下了壮美诗篇。 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黄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是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 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是中国第二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生态保护完 好,是中国的标志。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 于世。作为中国现代旅游业的重要发祥地,黄山坚持在确保遗产资源 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充分满足人们的文化和审美需求,遵循 “环境影响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游览体验最 佳化”的发展理念,推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和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其经验曾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向全球各地 的世界遗产地推广。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安徽积极实施“区域联动、 部门联合、企业联手”大旅游营销战略,实现了一季度旅 游“开门红”:全省共接待游客3697.15万人次,同比增长 32.8%;旅游总收入245.82亿元,同比增长24.18%。
安徽旅游资源
安徽大地锦绣多姿,文化古迹甚多,是中国旅游资源 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现有5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其 中黄山为安徽山水典范,区内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堪 称“四绝”,199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列为《世界 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令世人瞩目;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 教名山之一,景色清幽,香火鼎盛,现存78座古寺庙,以 佛教殿堂与皖南民居相结合而独树一帜;巢湖为中国五大 淡水湖之一,江、湖、山、泉并存,以水见长,湖光、温 泉、山色是“巢湖风景三绝”;著名的道教圣地齐云山 (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摩崖石刻、道教遗存和别具一格的 丹霞地貌令人瞩目;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的天柱山, 雄奇灵秀兼备,有45峰、86怪石、18瀑等胜景;琅琊山以 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它以茂林、幽洞、 碧湖、流泉为特色。除国家级景区外,还有19处省级风景 名胜区。
名字由来
黄山原名黟山。古代别名岗山。唐天宝六载(747),唐玄宗根据轩 辕黄帝在这里采药炼丹得道升天的传说,改其名为黄山。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一、黄山
黄山栈道
资源特色-四绝
1、奇松 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它分布于海拔
800米以上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 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 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 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 石不松,无松不奇”。
温泉

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海拔
850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传
说轩辕皇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羽化
飞升的,故又被誉之为“灵泉”。

黄山温泉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初,与桃花峰隔溪相望,
是经游黄山大门进入黄山的第一站。温泉每天的出水量约
400吨左右,常年不息,水温常年在42度左右,属高山温
大凡高山,可以见到云海,但是黄山的云海更有其特色,奇峰怪 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 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波澜壮阔, 一望无边,黄山大小山峰、千沟万壑都淹没在云涛雪浪里,天都峰、 光明顶也就成了浩瀚云海中的孤岛。阳光照耀,云更白,松更翠,石 更奇。流云散落在诸峰之间,云来雾去,变化莫测。风平浪静时,云 海一铺万顷,波平如镜,映出山影如画,远处天高海阔,峰头似扁舟 轻摇,近处仿佛触手可及,不禁想掬起一捧云来感受它的温柔质感。 忽而,风起云涌,波涛滚滚,奔涌如潮,浩浩荡荡,更有飞流直泻, 白浪排空,惊涛拍岸,似千军万马席卷群峰。待到微风轻拂,四方云 慢,涓涓细流,从群峰之间穿隙而过;云海渐散,清淡处,一线阳光 洒金绘彩,浓重处,升腾跌宕稍纵即逝。云海日出,日落云海,万道 霞光,绚丽缤纷。
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 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 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 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松一 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 1000-1600米处。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 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 那里发芽、生根、成长。
安徽概况
安徽的省树:黄山松 安徽的省花:皖杜鹃 安徽的省鸟:灰喜鹊 黄山的三区四县:黄山区、徽州区、屯溪区、歙
县、黟县、祁门县、休宁县(中国第一状元县) 铜陵市树:泡桐、广玉兰 市花:牡丹(北宋仁宗赐)、桂花 观赏的牡丹:河南洛阳、山东菏泽 安徽AAAAA级风景名胜区:黄山(2007年)、九华
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
形象逼真。黄 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
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