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板图板画(一二三章)
第二节 透视的原理与应用
常用的透视方法
B
A
C
以六面体为例
(1)平行透视(心 点)
(2)成角透视(余 点)
(3)倾斜透视(余 点、天点、地点)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立方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的 透视,称为平行透视。
特点 (1)与画面平行的面,在透视
中,始终与地面垂直,只有近 大远小的变化,没有透视形的 变化。 (2)与画面垂直、与地面平行 的线,都向视平线上的一点, 灭点汇集。高于视平线向下消 失,低于视平线的向上消失。
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一个水平放置的立方体,可见面都不与画面平行,而与画面 成角度时,画出的透视图。
特点 (1)六面体各个角度都发生变形。 (2)与地面平行,与画面斜交的线分别向左右两侧视平线上
两个消失点汇集,为余点。 (3)垂直于地面的线永远垂直,只有近长远短的变化。 (4)与地面平行,与画面斜交的线,也有近长远短的变化。
第一节 地理区域轮廓图的简化 第二节 黑板略图的绘画技法(重点、难点) 第三节 地理要素符号的表示方法 第五章 地理教学黑板画
第一节 地理教学黑板画的分类和画法(重点、难点) 第二节 地理教学黑板画设计实例(重点)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地理板图板画绘画的意义 二、如何学习地理板图板画
版图版画
地理板图板画: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凭借自己的记忆和熟练技巧,用简单的工 具(如各色粉笔)和简练的笔法,把复杂 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迅速描绘在黑板上的简 略地理图画。
第一节 地理绘画的工具和材料
铅笔(H-6H/B-6B) 钢笔 纸(坚实、厚薄适中、色泽洁白、表面平整、光而不滑、
含胶适中 ) 橡皮 小刀片 画板
近阔远窄
近大远小
近高远矮
这种由于远近距离不同、物象在视觉中引起的差异反映, 就是透视现象。
第二节 透视的原理与应用
透视的定义
平行透视的作图方法
画一水平的视平线L 在视平线上确定消失点P 作与画面平行的面ABCD 自A、B、C、D四点向P点做纵向线 在纵向线上截取正六面体纵向边长线段AA’、
BB’ 连接A’B’,由B’点作垂线交与CP于C’
平行透视在地理绘画上应用范围很广:建筑物、铁道、行 道树、风蚀城堡、田野等等。
“透视”(Perspicere)即“透而视之”。就是透过 透明平面看前方的景物,使三维的景物投影到二维的 透明平面上,形成立体的图像,这就是透视。 后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 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第二节 透视的原理与应用பைடு நூலகம்
透视要素:
(1)画面——假象画面和实际画面
点。
A
B
地点
在视平线下方、过心点或余
点的垂线上,是被绘画物体
与水平面和画面都成角度、
近高远低、向下倾斜线的灭
点。
D
第二节 透视的原理与应用
透视的基本规律
B
A
C
(1)与画面平行的直
线,透视方向不产生
变化。近大远小
(2)与画面呈一定角 度的直线,最终都消 失于相应的灭点:凡 平行于地面,与画面 斜交或垂直的直线, 消失于视平线上的余 点或心点;凡是对地 面和画面都斜交的直 线,最终都消失于视 平线上方的天点或视 平线下方的地点。
便实用)
板图板画的特点
形式简略、美观(像) 内容准确,重点突出(准) 作图迅速,与语言同步(快)
二、怎样学习地理板图板画
必须具有扎实的地理学知识与理论 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基本技能 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 持之以恒、勤学苦练
第二章 绘画基础知识训练
第一节 地理绘画的工具和材料 第二节 透视的原理和应用 第三节 线条和触点的练习与应用 第四节 取景和构图
(2)视点——人眼睛所在的地方。
A
(3)视线——视点与物体任何部位的
假想连线。眼睛透视到物体的所有
直线,有无数条。
O
(4)视角——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
间的夹角。人的视觉清晰范围所能 L
达到的角度,一般60度。
(5)视平线——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
平线。它是基准线。在野外往往将
B
视平线和天地相连或水天相连的地
一、学习地理板图板画的意义
地理板图板画只取神似,不计细节,旨在 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说明地理问题。在 地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有利
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师的威信 弥补其它教学手段的不足(现代教学技
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 适合我国教育的现状(省时、省钱、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理板图板画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怎样学习地理板图板画 第二章 绘画基础知识训练
第一节 地理绘画的工具和材料 第二节 透视的原理和应用(重点) 第三节 线条和触点的练习与应用(重点) 第四节 取景和构图 第三章 粉笔使用的基本技法
第一节 粉笔的特性和多功能粉笔(重点) 第二节 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彩色粉笔的使用 第三节 彩色黑板画的着色方法 第四章 地理区域轮廓略图与地理要素符号
第二节 透视的原理与应用
余点 视平线上除心点以外,分布在心点左右两侧的其余之点。 有无数个,是被绘画物体与地面平行而与画面互成角度 (不包括0度、90度、180度角)的线的灭点。
第二节 透视的原理与应用
天点
C
在视平线上方、过心点或余
点的垂线上,是被绘画物体
与水平面和画面都成角度、
近低远高、向上倾斜线的灭
平线看做是同一直线。
(6)灭点——即消失点.物体在透视 过程中,向同一个方向延伸的线条, 不断汇聚消失的一点。
灭点(消失点)
•是画面上假设的一点
•抓不住,摸不到
•物体的边沿线延伸 •两条线相交的地方
第二节 透视的原理与应用
心点 视线与视平线垂直相交的一点。是 被绘画的物体与地面平行而与画面 垂直的线的灭点。
请大家观察 课桌,让课 桌与墙壁成 一定角度放 置
成角透视的作图方法
画一水平的视平线L 在视平线上确定两个消失点V1、V2 在消失点V1、V2间作立方体一条垂直边AB 自A、B两点向V1、V2引透视线 在透视线A V1、 A V2上,截取立方体边长AC和
AC’(因视角的变化, AC和AC’应该短于AB) 自C、C’点向下做垂线交BV1、BV2与D、D’ 自C、C’点向V2、 V1引透视线相较于E点。正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