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 事物的变化总是开始于内部结构的演变。 这种演变反映着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掌握这一过程就能了解事物发展的趋势 和规律。以下表为例:
36
37
• 上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几个历史阶段的农 轻重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过程。
• 它表明我国由解放初期的落后农业国逐步向现 代化的工业国转变;农轻重的比例关系,从不 协调发展到比较协调再到不协调,又到比较协 调的起伏变化过程。了解这个变化过程,对于 研究我国适合的农轻重比例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55
• 特点:同一指标不同时期的指标值对 比。
• 通常把用来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称为 “基期”,而把同基期对比的时期称 为“报告朗”或“计算期”。
• 例如,我国粮食总产量1989年为 40754.9万吨,1990年为43500万吨。 粮食总产量1990年比1989年增长6.7%。 它表明我国粮食总产量在两年间的变 化状况。
38
单选题
• 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 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 和( )。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答案: C
39
(2)比例相对指标
• 概念: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中不同 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指标,也可以 叫比例相对数。
• 作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 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 衡状况。 在许多情况下,按比例是 事物发展的客观要求,比例失调会 招致社会与经济的严重失误。
• 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部分数量 与部分数量的对比,分母是部分数量。
• 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同类指标在空 间上的对比。子、母项是不同空间的同 类指标
46
②说明问题不同
• 结构相对指标用各组总量占总体总 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 况的;
• 比例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各部分间 的相互关系;
• 比较相对指标说明某种现象在不同 空间下发展的不均衡程度。
49
(4)强度相对指标
• 概念: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 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 比,也可以叫强度相对数。
• 作用:表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 发展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50
计算公式:
强度相对指标 =
某种现象总量指标
另一个有联系但性质 不同的现象总量指标
• 计量单位常是有名数,但也有一些强度相对指标的 数值用千分数或百分数表示,如人口的出生率用千 分数表示,1990年年中我国人口生率为20.98‰,流 通费用率等用百分数表示。
51
如:
• 人均粮食产量、人口密度、人均国民收 入等
52
强度相对指标的特点
• 和其他相对指标根本不同的特点,就在 于它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但又有联系的属 于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
• 强度相对指标以双重计量单位表示,是 一种复名数。
• 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位置可以互换, 因而有正指标、逆指标之分。
60
计划数为绝对数
• 计算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的公式为:
几种计算方法
• 指标根据下达计划任务时期的长 短和计划任务数值的表现形式不 同,而有多种计算方法,实际应 用时需注意区别。
59
短期计划
• 计划数是计算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的 基数,由于它的表现形式不同,计划完成 情况相对指标在形式上也各有所异。
– 计划数为绝对数 – 计划数为相对数 – 计划数为平均数
• 实际应用时应注意与平均指标的区别。
53
判断题
• 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 来的。( )
答案:× 强度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是有名数 (复名数)
54
(5)动态相对指标 • 动态相对指标又称发展速度,表示
同类事物的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 对比发展变化的速度。它是将不同 时期的同类现象进行对比,计算的 相对指标。也可以叫动态相对数。 • 其计算公式为:
56
(6)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 概念: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实 际完成数与计划数对比,借以观 察计划完成程度
• 作用:检查、监督计划执行情况。 • 也称为:计划完成百分比
57
计算公式:
• 基本公式
实际完成数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100%
计划数
公式中分子减分母的差额表示计划执行 的绝对效果。
58
• 但它脱离了物质内容。 • 注意二者要结合应用。
18
劳动量指标特点: • 用于确定劳动规模、评价劳
动时间利用程度、计算劳动 报酬、劳动生产率。
19
单选题
• 总量指标是用( )表示的。 A.绝对数形式 B.相对数形式 C.平均数形式 D.百分比形式
答案: A
20
填空题:
•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 分为 和 ;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 不同可以分为 和 。
23
如:
• 产品合格率、职工出勤率、人均 国民收入、平均工资、人口密度、 计划完成百分数、甲国的国民生 产总值是乙国的7倍等都是相对 指标。
24
• 相对指标的数值一般表现为无名数,也 有有名数表示的。
• 无名数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常以倍数、 系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等表现。
• 有名数主要是将相对指标中的分子和分 母的指标汁量单位同时使用,形成双重 单位。如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现, 平均每人分摊的粮食产量用公斤/人表 现等等。
• 总量指标之间的绝对差额也是总 量指标。
4
如: • 国土面积、人口数、人口数增长
数、固定资产总额、钢产量、商 品销售量、总成本等
5
总量指标的特点
• 最基本的综合指标; • 统计整理阶段的直接成果; • 数字形式为绝对数,数值随着总体
范围的大小而增加或减少。
6
2 、总量指标的作用
• 只有有限总体才能计算总量指标。社会经 济统计调查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有限总体。 因此,在社会经济统计中计算总量指标是 有重要的意义。
25
相对指标的作用 ①为人们深入认识事物发展的质量与
状况提供客观依据。例如,1986年 与1990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发展状 况。
26
• 表中人口数和国民收入额为总量指标,它 们分别反映1986年、1990年的人口发展 规模和国民收入额的发展水平。这两个指 标部呈增加的趋势。如果要进—步了解 “七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实力达到的水 平,必须以人均国民收入这个相对指标表 明。
30
2、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
• 种类
– 结构相对指标 – 比例相对指标 – 比较相对指标 – 强度相对指标 – 动态相对指标 –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31
各种相对指标应用 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32
(1)结构相对指标 • 概念:结构相对指标是在对总体
分组的基础上,以总体总量作为 比较标准,求出各组总量占总体 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 成情况的综合指标。
43
计算公式:
比较相对指标 =
甲单位某指标值 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 计量单位:无名数。可以用倍数表示, 也可以用百分数表示。
44
如: • 甲地职工平均收入是乙地职工平
均收入的1.3倍
45
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 指标的主要区别
①子项与母项的内容不同
• 结构相对指标是部分数量与总体总量的 对比。分母是总体总量。
总体内所有单 位的总数
总体中各单位 标志值的总和。
10
例如:
• 研究企业生产效益时,若以全体 职工为统计总体,则每个工人为 总体单位,工人总数是唯一的单 位总量,这时企业的总产量、总 产值、总成本等多个指标都是标 志总量。
11
在一个特定的总体内,只存在一个 单位总量,而同时并存多个标志总 量,构成一个总量指标体系。
答案:单位总量 标志总量 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
21
二、相对指标
• 1、相对指标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 2、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
22
1、相对指标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 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 系的现象数值的比率,用以反映现象的发 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 系。
• 数值形式为相对数。
以劳动单位 即工日、工 时等劳动时 间计量的统 计指标
16
实物指标特点:
• 最大的特点:直接反映产品 的使用价值或现象的具体内 容,能具体表明事物的规模 和水平;
• 但对不同类产品或商品缺乏 综合性,不易进行汇总。
17
价值量指标特点:
• 最大优点是:具有最广泛的 综合性和概括能力,可以表 示现象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 明确总体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对 于计算和区分相对指标和平均指 标具有重要意义。
12
⑵按其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
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
反映某种社会经 济现象在一段时 间发展变化结果 的总量指标
反映社会经济现 象在某一时点 (瞬间)状况上的 总量指标
13
如: • 粮食产量、工资总额、总成本、
总收入等都是时期指标。 • 年末职工人数、某日商品库存量、
第五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1
综合指标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变异指标
2
一、总量指标 •总 量 指 标 的 概 念 •总 量 指 标 的 作 用 •总 量 指 标 的 种 类
3
1、总量指标的概念
• 总量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它是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 总水平的综合指标。也称为数量 指标。
8
3 、总量指标的种类
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 ⑴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 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 • ⑵按其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 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 ⑶按其所采用计量单位的不同 实物指标、价值量指标、劳动量指标
9
⑴ 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