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

北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

h
(一)这门课的意义是什么?(实际价值?学 分?)
(二)从这门课中到底能得到什么?(政治理 论?人生智慧?)
(三)这门课到底应当怎么上? (instillation? Skip?)
h
课程介绍
➢公共必修课(“必”与“选”的问题) ➢2学分(学分与GPA——“绩点”与学问) ➢13个专题15周课(2次讨论) ➢国家级精品课(专题、课组、讨论、参与)
h
考试
➢开卷 ➢题型通常为简答、论述和材料分析 ➢考场有纪律,作弊是大忌 ➢卷面60分,平时成绩很重要
h
关于平时成绩
课堂参与和考勤占20%(出勤和发 言;5次无故旷课该课程计0分)
期中小论文占20%(书面论文,2000字左右, 抄袭者为零分)(调研或实践报告亦可,打 印,电子版)
期末考试占60%。
• 指导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成果
• 教育主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 制观教育
• 教学规律: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社会发 展的客观规律
• 教学目标: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和锻炼自我、 培养良好的思想修养、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培育 良好的法纪观念和健全的法律人格
h
专题
➢ 新阶段新环境,调整适应发展 ➢ 确立核心价值,引领社会风范 ➢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 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人生信念 ➢ 学习法律原理,增强法治观念 ➢ 了解法律制度,遵守法律规范(上) ➢ 了解法律制度,遵守法律规范(下) ➢ 探求人生意义,创造人生价值 ➢ 保持健康心理,提高耐挫能力 ➢ 把握爱情真谛,树立家庭美德 ➢ 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 培养交往能力,增强公德意识 ➢ 学习职业规范,培养守则意识
——康有为:《请开学校折》1898
h
•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 “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
学为升官发财的阶梯。”
h
➢ 修德 ➢ 讲学 ➢ 徙义 ➢ 改善
我的看法
h
➢北大意味着什么 鲁迅:《我观北大》
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 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 自己。
《北大学生会周刊》创刊号1925年12月
h
李大钊对北大同学的期望
• 因为大学是一个最高的学府,所研究的学问,是 多方面的,故由大学出身的人,必有比较的多方 面的知识,或有与多方面的知识界接近的机会, 希望诸位同学出其所学,把新闻界(北大)在社 会上的地位提高,给新闻界(北大)开一个新纪 元。
h
课堂发言 ➢ 网络教学平台发言(积分、自由发言) ➢ 期中期末大讨论(有组织、有计划、竞争
式发言)
h
对学习本课程的建议
➢每次上课最好带上“心”和“口” ,敞 开心扉,张开口
➢开始真正地思考一些问题,个人的或者社 会的
➢认真对待,态度影响成绩
h
第一讲
新阶段新环境 调整适应发展
h
• 新起点 • 新环境 • 新形象 • 新目标
时间:周四下午1:00-2:50 地点:理教106
h
维持社会秩序之法,不外两端:一 为法律,即以法律约束人民,使无 越出常规。一为道德,即以道德为 准绳,使人共相遵守。中国数千年 来,视为维系社会之中心者,厥为 道德,“道者,事物当然之理”, “德者,化民成俗之资”,道德之 为用,亦大矣哉!
—— 王鲁季:《论中国民族之精神》,《军需
杂志》第33期,1935年10月。 h
h
h
h
以美国的德育为例:
• 三个重视:政府重视、社会重视、高校重视 • 六大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心理教育、人格教育、公民教育 • 一个目标:确定不移的目标——培养忠诚的
美国公民 • 四条主线 1.美国社会制度及其优越性教育;
2.反共宣传教育; 3.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教育; 4.国民h 精神的教育
h
• 每个人都想到 成功,但没想 到成长。
-歌德
h
如何理解和发扬北大的学风
• 一个大学的学风是其大学精神的一部分 • 北大的学风是:
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
h
• 北大学风 2006-05-03 22:49:11 • 众多老师中有不少是北大毕业的。老实说,我原本对北
大这所学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在我看来,北大不 过是被政治托起的一方腐朽之地,除了吓死人的设施建 设和录取分数之外,再没有什么了。 • 事实证明我错了。现在的中国,政治和经济已经逐步 分离。国家再没有完全制约企业的能力,更不要说控制 那些外国资本了。但当下的企业家们仍向政府一样张开 双臂欢迎那些北大的学生。为什么呢?我想,北大并不 只是一块刻着党章的金字招牌,同时也是孕育人才的摇 篮。在我看来,这和独特的北大学风是分不开 的。 “先当书呆子,再作聪明人。”——北大中文系 的口号。并不是单纯的多看书,而是看书看到呆傻。大 一大二,高分生被塑造成流鼻涕不知道擦的书呆子。然 后教授说,“好了,现在教你们知识。”于是,书呆子 以奇迹般的速度学会了擦鼻涕,以及成为时代精英的能 力。因为有了之前的积累,所有的认识都变得更加直接 而真实。
h
h
关于北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 谨防北大学生的“通病”
➢ 如何体现北大的“校格”?
目标的存在和丧失 使命的认知和担当
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适应新环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影响和困扰北大新生的三大问题:
1.自我地位改变导致评价失调——如何尽 快找准自己的位置?
2.理想现实差异导致失望迷惘——如何尽 快调整好自己的奋斗目标?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中有:道德伦理(1 门)、社会分析(1门)、历史研究(1门)
➢普林斯顿大学的核心课程中有:伦理思想 与精神价值(1门)、历史分析(1门)、 社会分析(2门)
➢斯坦福大学的核心课程中有:文化、思想 和价值(三学期课程)、人文学科和社会 科学(3门课程,每个子类至少1门)
h
课程简介
• 我们北大同学,······遇有国民的运动发生时,我 们总可以定一大目标,共同进行,以尽指导群众, 而为国民的宣传的责任。
——1922年2月14日在北大新闻记者同志会成立会上的演说
h
需要认识大学生活和学习的特点
大学=大师+大气+大智
• 内容:专业化的学习+丰富的校园生活 • 特点:半职业化半封闭,半社会化半独
3.人际适应不良导致孤独压抑——如何建 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h
北大人学习生活秘笈
h
h
h
敬人
h
美我
h
善群
• 利己主义与孤独 是同义语,而人 不可能在与外界 毫无关系的情况 下实现自己的目 的——弗洛姆
h
创生
h
助世
h
勇进
h
竞合
h
戒湎
h
静清
h
课堂发言:
1.告别中学 2.北大印象 3.课程建议
h
• 做时代的明眼人。北大扎根于政治,却又是反政 治的。北大著名学者王晓明说“反政治的就是政 治的”,从来都是清华的学生当官,北大的学生 骂。在左与右的牵引下,中国的政治得以朝着正 确的方向前进。北大的学术目的是认清真实,不 只是就现在的某一问题进行是非的探究,更要捋 清历史的脉络。这个时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我 们应该怎样在这个时代中生存,为什么。其间触 及到太多的敏感话题,但无所畏惧也好,不必畏 惧也好,只有在那个地方,学术的空气是真正干 净的。 我并不笃信北大的权威。包括在王晓明 先生的讲座中也提到:“现在的北大太左了”。 今天,网络技术的发展把全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政治的迷雾,以及迷雾下的愚昧正在消退。也许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不再需要北大,但有一点是 不能忘记的,那就是北大学风。
立 • 任务:涵育集体精神,培养独立人格 • 方向:自主+自发+自由+自觉
h
关于学习
• 大学学习的几个理念 1.自主学习 2.全面学习 3.创新学习 4.终身学习
•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底限:一定要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理想:帮助自我,有益他人,造福人类
h
调整适应发展
• 调整心态 • 调整状态 • 适应环境 • 适应节奏 • 发展智识 • 发展生命
从下列词汇中选出来北大后的感受
1.兴奋 2.忧惧 3.无聊 4.迷茫 5.烦恼 6.幸福 7. 郁闷 8.痛苦 9.没感觉
h
➢“抱定宗旨” ➢“砥砺德行” ➢“敬爱师友”
——1917.1.9任北大校长的演讲词
h
修养之于心地,其重 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
——西塞罗 【古罗马】
h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h
新阶段
➢人生成长的新阶段(成年) ➢个体社会化的新阶段(独立) ➢智识变革的新阶段(发展)
h
• 身心发育与思想成熟的“奠基期” • 知识积累与人才成长的“黄金期” • 成就事业与人生开拓的“准备期”
h
新环境
➢大学意味着什么
“夫学至于专门止矣,其所谓大学者,不过 合各专门之高等学多数为之,大聚天下之书 图仪器,以博其见闻;广延各国之鸿博硕学、 专门名家,以得其指导”。
•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h
本课程的目的
(1)帮助你思考一些平时你无暇顾及的重大问题 (2)帮助你解决个人成长和发展关键期的一 些 问题 (3)帮助你获得一种帮助你自己的能力
h
课程学习预期
按照以往的情况,同学们对《思想道德 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在认知上存在着不 少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有三大问题需要提 出和考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