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专题 西湖世界文化景观2011年6月24日,世界读懂了西湖。
杭州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申报的成功使这一汪碧水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
回顾10多年申遗历程,西湖文化景观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西湖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西湖的历史、文化、美学等价值得以充分论证。
对西湖文化景观而言,这是从风光到文化的深刻置换,也是从物质表象到精神内涵的深入挖掘。
“文以地生辉,地以文益秀”[1],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互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铸就了西湖文化景观的精神内核,是西湖文化景观价值的根本所在。
1 西湖文化景观的物质表象表象是外物的呈现方式,是主体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
物质表象,即人在感觉和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对外界物质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认识。
这种认识会因人的主观认知变化、与物的距离不同而产生差异。
在一定的时空变化中,物质表象呈动态或静态,可通过人所感知的景观丰富度、多样性及变化程度得以体现。
“西湖是一个象征性物象非常稠厚的所在”[2],西湖文化景观的空间境域内景点多如繁星,物象不计其数,本文对西湖文化景观的物质表象进行提炼,逐类分析。
杭州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涵The Material Manifestation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the West Lake as a World Cultural Landscape Heritage摘 要:杭州西湖是历史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审美实体之一,在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西湖的成功申遗证明了西湖文化景观作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历史原真性、独特性和唯一性。
在研究西湖文化景观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涵的构成要素、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西湖文化景观是以物质表象传达文化精神、因文化精神彰显景观深度、依题词点景实现意境升华,并通过分析其中的内在关系来解读西湖的普世价值,为后申遗时代的西湖文化景观建设提供借鉴。
关 键 词:风景园林;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物质表象;精神内涵;后申遗时代文章编号:1000-6664(2012)08-0086-03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2-02-16; 修回日期:2012-05-21Abstract: The West Lake is one of the aesthetic entities which can best embod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values in history. The success of the West Lake's world heritage application at the 35th World Heritage Conference has proved its historical authenticity, specificity and uniqueness as a world cultural landscape heritage. Based on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essential features of material manifestation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the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this paper proposed that the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conveyed the cultural spirit through material manifestation, highlighted the landscape significance by cultural spirit, and achieved the sublim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by scenery inscription, and also analysed their intrinsic relationship to explain the universal values of the West Lake,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the post-heritage-application times.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West Lake; world cultural landscape heritage; material manifestation; spiritual connotation; the post-heritage-application times倪 琪 / NI Qi 许 萍 / XU Ping1.1 自然山水特征《扬州画舫录》中曾言:“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杭州以湖山胜。
[3]”西湖山水之妙,在于北、西、南三面青峰,中有一泓碧水,呈山环水抱之势,山水组合十分得体。
西湖的水沉静优雅,全湖被孤山、白堤及苏堤划分为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小南湖5个水面,大小不同,景观各异。
西湖的山迤逦绵连,多层次的低山丘陵呈现出小体量、多层次、低视角的特点[4],天际线柔和委婉,空间格调典雅清丽。
1.2 城湖空间关系西湖自12世纪起就形成了三面环山、一面临城的内聚景观格局,并传衍至今,这种独具特色的“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空间特征,使城与湖空间相互渗透。
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间,山水相依、城景相连,体现出自然景观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共存。
1.3 “两堤三岛”格局《浙江风物志》在概括西湖特点时首先提到 “两堤三岛”[5],可见其重要性。
白堤、苏堤和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以及西湖水域构成了疏密有致的景观格局。
长堤似锦带,分隔湖面,湖中三岛增加了空间层次变化。
历代文化史迹错落分布其中,串联成西湖文化景观的赏游路线,于自The West Lake as the World Cultural Landscape Heritage然中彰显内涵丰富的文化价值。
1.4 传统风景建筑西湖风景建筑品类繁多。
湖上长虹卧波,亭榭玲珑;湖边园墅错落,塔影绰约。
这些风景建筑以山水为依托,采用分散集锦式手法布局,是装点湖山、反映历史的重要载体。
作为小尺度空间的构图中心,风景建筑多巧借地势,敞向观景佳处。
采用“白描”手法勾勒造型,风格朴实淡雅。
寺庙建筑极富民族特色,保俶塔、六和塔等比例尺度恰当,轮廓优美峻拔。
西湖风景构筑物包括桥堤、造像、石刻等。
桥打破了长堤的单调直线,以曲线形式与山脊线呼应,引导游线,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白堤的“朗”“艳”,给人“十里花堤”的独特感官享受;苏堤的“幽”“野”,烘托出西湖鲜艳夺目的景观色彩。
飞来峰上的300多尊摩崖石刻,线条流畅、栩栩如生;慈云岭的石窟造像,神情飘逸、雄浑自然。
各种构筑物无不体现出西湖文化景观的独特魅力。
1.5 特色园林植物西湖在我国风景名胜区和城市园林中,植物景观之丰富及其表达出的千年以来植物景观真实性和延续性的艺术手法,具有杰出的代表性[6]。
两堤“桃柳相间”的景观,南宋传延至今的春桃、夏荷、秋桂、冬梅的四季花卉观赏主题,以及承载中国茶禅文化的“龙井茶园”景观,与自然山水、人工景物一起,构成了西湖景观的代表性物质表象。
春花秋叶、夏荫冬枝,在湖光山色中交替绽放、飘香,随时序变化,给人以生命的律动。
2 西湖文化景观的精神内涵西湖美,美在湖光山色的秀丽旖旎,也美在人文传说的梦幻奇妙。
千百年来,一代代人创造性的劳动造就了西湖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孕育出西湖景观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
不断的演变发展使西湖见证了唐宋佛教的禅宗文化、血缘社会的忠孝文化、文人雅士的隐逸文化,传达出中国传统的道德理念和人文精神。
西湖的精神内涵是复杂而丰满的。
这是因为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进步,文化在嬗变[7]。
西湖的内核在不断地充实。
历代的有识之士于此抒发对人生、对社会、对家国命运的思考,不论是歌颂理想还是感怀身世,不论是崇尚先贤还是缅怀历史,都有其归宿。
西湖之于他们, 已超越了风景这一单纯意象,成为留之守之、寻之忆之的精神家园。
2.1 出仕与归隐的永恒文人主题出仕与归隐这2种源自儒家与道家的思想是文人雅士追求的永恒主题。
西湖独特之处正在于包含了这2种思想,既有造福百姓的宏图之志,亦有寄情山水的处士之念。
出仕者胸怀天下,在湖边为民请命,治湖建湖,宣扬西湖,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对西湖产生了深刻影响。
李泌开六井,袁仁敬建九里松,杨孟瑛筑杨公堤,阮元堆阮公墩,西湖的景观因而愈加丰满。
而邂逅白苏2位大家,西湖从此拥有了文化性格和审美价值——白居易用敏锐的审美眼光揭示了西湖清新雅致的表征,苏轼以不拘一格的手法将西湖营造成一种艺术上的理想境域。
正是这种积极的入世精神才使得西湖随岁月变迁愈显动人。
中国的自然山水也常与隐逸文化联系在一起。
自然山水为隐逸生活提供了最好的外界环境,借着碧水青峰,文人雅士为人格、志趣而隐。
于是,西湖边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成了隐士的代名词,巢居阁则成了精神上的避世之所。
隐士们精心营造自己的一方乐土,在山水间展露诗意的柔情,探讨哲学的思辨。
以上截然不同的2种人生态度,在西湖山水间和谐共存,甚至融合成复杂的共同体——白居易过着半官半隐的中隐生活,林和靖常与梅尧臣、范仲淹等友人畅游山水,好友高僧智圆认为他外表清高出世,内心却有着荀子和孟子般的入世精神和处世才华[8]。
可见,西湖自然山水还有融糅隐者与显者精神内涵的能力。
2.2 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说起西湖,人们的印象多是柔美、婉约,但事实上西湖不缺豪情。
清·袁枚有诗曰:“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岳飞、于谦2位民族英雄使湖山平添一份庄严与豪迈。
“西湖三杰”中的张苍水被视为岳飞精神的直接继承者,令人敬仰。
正如“青山有幸埋忠骨”所言,西湖也因这些英雄成了爱国信仰的物化场所。
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也作为深厚的西湖人文内涵,世代传承。
2.3 追求自由的人生信念西湖有豪气,也有柔肠,有英雄,也有美人。
断桥边的白娘子不求成仙、但愿做人,与许仙的爱情传说令人荡气回肠,西湖因此成了人性之湖、爱情之湖。
万松书院内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载,两情相悦,因世俗阻挠而双双化蝶。
西泠桥畔的苏小小才情过人,虽红颜薄命,却洒脱旷达,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将心胸与西湖山水相印,成就了后人追寻的一个梦境般的倩影。
这些故事与传说寄托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也彰显了追求自由、抗争命运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