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景观遗产与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区别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cultural landscape inheritance)和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World Heritage - Mixed Property)有什么区别?
文化景观是交融,双遗产是叠加;文化景观属于文化遗产是双遗产的发展
一、如果要区分可以简单理解为:文化景观遗产:1+1=1;双遗产:1+1=2
也就是说文化景观遗产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遗产,比如哈尼梯田,它是在特殊地理环境与人类劳作共同影响下产生的景观。
(1+1=1)而双遗产并不强调两者的耦合性,而强调复合性,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并不是其关注重点。
即该遗产既包含自然遗产又包含文化遗产,一部分符合自然遗产评选标准,另一部分符合文化遗产评选标准。
比如峨嵋山—乐山大佛是双遗产,其中峨眉山以其秀丽的风光符合自然自遗产标准而布局在景区中的乐山大佛又符合文化景观遗产,所以构成双遗产(1+1=2)。
二、具体区别:类别不同、定义不同、评价标准不同、历史起源不同等等。
①类别不同
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包含文化景观)、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类
②定义不同
文化景观遗产: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文化景观,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和人类的共同作品”。
双遗产:是同时具备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两种条件的世界遗产。
③评选标准不同
文化景观遗产:1)人类设计和创作的景观;2)有机进化的景观;3)关联性文化景观
双遗产:分别至少满足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评价标准中一项
一、文化遗产标准: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2)遗产项目在一定的时期内或者在世界的某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内,它反映了建筑艺术或者这种纪念性建筑物的这样的一个艺术;3)能够成为一种已经消失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它能够提供这样的一种见证;4)可以作为人类一个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它的一个典型的一个代表性建筑,能够反映这个时代,是这个时代的建筑或者景观的杰出范例;5)可以作为人类传统的寄居地和怎么样使用土地,人类怎么样居住这样的一个杰出范例;6)与有特殊意义的世界或者现行的这种传统、思想或者文学艺术有直接关系。
二、自然遗产标准: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4项中的1项或几项标准: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
证;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尚存的珍稀或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④历史发展不同
首先世界遗产这个概念来源于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巴黎第17 届会议上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它是西方文化主导的产物,受西方传统哲学二元对立的思维影响,体现在世界遗产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分离、自然与文化的对立。
所以世界遗产便有了自然与文化两个大类,两者彼此分离,并且当时的保护观就是人类与自然越分离越好,越分离越有利于遗产的保护,再加上西方主导评选话语权,他们的理性精神认为遗产的价值必须是客观有形的,像山岳崇拜这类文化、精神价值就会被忽视或刻意抹去。
这就导致在七八十年代的世界遗产实践中,自然遗产要刻意营造没有人为干扰的处女地,而文化遗产要体现恢弘的历史符号。
但是众多的世界遗产体现着文化与自然的交融,比如我国的典型的风景名胜区和澳洲土著人民的山岳崇拜等等,现有的评选标准与类别越来越不适应各种世界遗产,于是终于在1987年泰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过程中,评委们被泰山丰厚的文化遗产所吸引,决定新设双遗产门类才配得上泰山,从此开启了双遗产的时代。
此后陆续有先被登录为自然遗产或文化遗产,之后再被评价为另一种遗产,形成双遗产。
例如东格里罗国家公园(新西兰)及里奥阿比塞奥国家公园(秘鲁)最开始是被登录为自然遗产,之后也被登录为文化遗产,结果就成了复合遗产。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双遗产没有针对自然与文化深层关系的理论支撑体系。
把自然和文化放在一起,却不需要深究它们的关系,这在理论上是肤浅的、致命的。
所以世界遗产亟须一种整体的、能兼顾精神和物质的、架构自然和文化的、基于发展的方法论来解决自然和文化、历史和现时、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保护与发展之关系的难题。
终于到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遗产中心推出了世界遗产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历史精英文化领域,推进到了动态的、有机演进的日常景观,使得原住民文化、边缘地域文化、非欧洲中心的文化价值得到了认同。
某种意义上说,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到双遗产再到文化景观的发展进程,从侧面反映出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价值体系转向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价值体系的历程。
⑤展望:
双遗产自1987设立至今(2020),共39处;文化景观自1992年设立至2010年,总数已近70处(最新的数据没查到- -),可以看出文化景观发展的强劲势头,这得益于深化和解读了双遗产中未能解读的自然和文化之间的深刻关系。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
[2]韩锋.文化景观——填补自然和文化之间的空白[J].中国园林, 2010, 26(9):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