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2010年第11期摘要:通过对女生的关注,我国男女生在各级普通学校的受教育机会已经基本实现均等,但近年来学龄儿童男生入学率低于女生的现象值得关注。
在教育领域内部,“初中男生辍学率高于女生”的事实和通过数据模型对中国各级普通学校男女生比所做的预测分析表明:垂直不公存在于男女生群体之间,其产生的原因在于教师资源、课程资源等教育资源在男女生群体间分配的不均等,因此,垂直公平的实现需要教育者秉持差异原则,因性施教。
关键词:教育公平;性别差异;垂直公平在我国,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源自于女生在教育中的弱势地位。
现在,各级普通学校女生入学率逐年提高,从性别差异的角度来看,教育机会均等的各项措施效果显著。
然而,教育领域内部的研究显示,男生群体的利益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垂直不公存在于男女生群体之间,教育过程中的性别公平研究亟需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一、教育机会基本实现均等:基于各级普通学校入学人数的性别比较分析(一)关注女生,实现男女生受教育机会基本均等1988年,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进入人们的视野。
当时,《中国教育报》向社会披露了一个严重的事实:全国2亿文盲中,女文盲有1.4亿,全国270万失学儿童中,女童占83%,女童入学率低,流失严重。
由此,女童作为弱势群体开始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援助,这与罗尔斯对教育公平提出的规范(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援助)保持了高度一致,教育公平的实践也主要着眼于保护处境不利者(女童)的利益。
由此可见,在实践中,教育公平测度关注的群体主要聚焦于女生群体。
从我国各级普通学校女生占学生总数的比重(1987年-2004年)可以明显反映出,从减少性别差异、保护女生利益的角度上看,我国教育公平成果显著(见表1)。
(二)男生也需要关注:近年来学龄儿童男女入学率性别差为负的启示从表2可以看出,1994年至2005年,学龄男女学生入学率性别差呈逐年减小态势,2005年,学龄男女学生入学率性别差降至0.02%,这与表1的结论保持一致。
即通过关注女生,男女生受教育机会基本实现均等。
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2006年和2007年,男生入学率比女生入学率分别低0.04%和0.06%,尽管在这两年,男女入学率性别差不算太大,但却提醒我们,在关注女生的同时,应该适当地将关注的目光转向男生群体。
二、垂直不公:教育过程中男生群体的尴尬境地(一)初中阶段,男生辍学率高于女生辍学率从表3对普通中学学生平均辍学率与女生辍学率的比◇卫倩平基于性别差异的教育公平表1我国各级普通学校女生占学生总数的比重表(1987年-2004年)(%)年份普通小学普通中学普通高校年份普通小学普通中学普通高校198745.440.833.0199647.5045.2936.43198845.641.033.4199747.6345.4637.32198945.941.433.7199847.6345.6738.31199046.241.933.7199947.6445.9239.66199146.542.733.4200047.6046.1740.98199246.643.133.7200147.3346.4942.04199346.843.733.6200247.2046.7043.95199447.144.334.5200347.0847.4245.08199547.344.835.4200446.9647.3745.81注:表1中数据不包含成人小学、成人初中、成人高中、成人本专科及普通中专、职业技术学校及硕士生、博士生。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87年-2004年)提供的相关原始数据整理而成。
表2男女入学率性别差(1994年-2007年)(%)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男女入学率性别差1.30.70.350.210.140.10.070.070.090.080.040.02-0.04-0.06注:表2中男女入学率的性别差统计是指学龄男女生小学入学率的性别差。
当男生入学率大于女生入学率时,男女生入学率性别差取正值,否则,取负值。
资料来源: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4年-2007年)的原始数据整理而成。
92010年第11期Th表3普通中学学生平均辍学率与女生辍学率的比较年份1994200320042005平均辍学率% 5.1 2.84 2.49 2.62女生辍学率%4.32.432.192.31资料来源: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4年、2003年、2004年、2005年)提供的相关原始数据整理而成。
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女生辍学率在不同年段明显低于普通中学学生的平均辍学率,也即普通中学男生的辍学率显著高于女生的辍学率,初中男生是辍学的高发群体。
(二)数据模型分析显示,教育“她”时代即将到来通过对20年后各级普通学校女生比例进行数学建模(图1)可以发现,在普通小学,男女生入学比基本持平;在普通中学,女生比将达到57%左右,即初中阶段会有更多的男生而不是女生被教育淘汰;而普通高等学校中女生比例则会突破60%。
尽管未来的中国教育不一定与预测数据完全保持一致,但这一预测却警示我们:教育“她”时代的到来,需要我们对教育中的“他”给予额外的、特殊的关注。
(三)从男女生群体差异的角度看垂直不公现象早在1978年,麦克马洪就提出了测度教育公平的“垂直公平”原则。
垂直公平指的是对于处境不同的学生应该给予不同的对待。
“不同的处境”通常是被用来定义不同的学生群体,根据学生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产出水平而需要投入的质量来区分他们。
从性别差异的角度来考虑,男生和女生作为性别不同的两大类学生群体,他们处境不同,应该给予不同对待,以确保都能达到特定的产出水平,进而保证他们未来的处境基本相同。
尽管没有人认为产出的水平在学生个体间应该完全一致,但作为入学(尤其是进入初中的起始阶段)水平不存在较大差异、群体处境基本相同的男生群体和女生群体,在产出水平上存在重大差异,使男生尤其是初中男生成为高辍学群体,20年后的数学建模分析预测了教育“她”时代的到来,这反映出教育内部的很多因素制约和限制了男生群体,反映出教育未能对天然具有性别差异的男女生群体给予不同的对待。
(四)男女生群体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是垂直不公产生的原因想要使男生和女生在接受教育后的影响结果差异性趋于最小,就需要他们在学校进行系统学习期间,为提供他们各自所需的各类教育资源(包括教师资源、课程资源等)。
但目前各类教育资源在男女生群体之间存在分配不均等的现象。
1.教师资源不均等教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实现教育公平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但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男女教师的比例极不协调,女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
由于女教师人数比重较大,教育界处于“女性化”环境之中,在教学中强调服从和安静,女生体内的血清素含量一般要比男生高,血清是一种能够抑制过激行为的神经传递工具,所以,女生更容易安静、顺从,这样一来,女生的行为比较容易符合女教师的行为期待,比较容易受到表扬和肯定,而男生的某些“男子汉”的行为特征则容易被视为不守纪律,容易受到限制和批评。
所以,男生在教育中获得教师正向、积极关注的程度(很多时候,男生获得的是负向、消极的关注)和获得肯定评价的机会都少于女生。
这不利于垂直公平的产生。
2.课程资源不均等如何假定求知功能、安排求知内容、选择求知方式、提供求知条件与评价求知结果是衡量课程公平的主要维度。
在对于“为什么而求知”这一求知功能的理解上,我国中小学男女生群体差异较小,通常表现为社会和个人两个维度的综合。
课程资源不均等集中体现在求知内容的安排、求知方式的选择、求知条件的提供、评价求知的结构更利于女生而不是男生。
具体如下:(1)我国中小学求知内容的安排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基于学科课程的内容安排方式,以严谨的、学科化的、学术性的知识体系为主。
(2)与求知内容的安排相对应,学生求知的过程就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这种求知方式坚持的是一种线性的逻辑程序,学生对于求知方式并没有多大的自主选择权。
男生大脑通过在一定空间内移动物体得到刺激和挑战(比如:踢球作为一种有着复杂规则的空间行为被更多男生而不是女生所喜欢),这与线性、严谨的求知方式和求知内容格格不入。
(3)求知条件是指学校课程如何开设、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使用什么样的教材等。
脑科学的研究发现,男性在空间结构能力方面的优势使其大脑的工作方式偏重于视觉而不是听觉。
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主要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与女生相比较,男生处于劣势地位。
10n2010年第11期(4)对求知结果的评价是对课程系统及其各个部分所进行的评判活动。
在我国,对求知结果的评价一般采用“应试型”考试,高考“3+X ”模式中,语文和英语两门为语言类科目,这对于语言学习占优势的女生更为有利。
三、垂直公平的实现策略(一)秉持差异原则,缩小教育资源配置差距褚宏启先生认为,教育资源配置包括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
平等原则包括受教育权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两方面;差异原则强调应根据受教育者个人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满足学生不同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的特殊要求;补偿原则强调对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的受教育者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予以补偿。
教师资源及课程资源在男生和女生群体间分配的差异,要求教师要关注男女生群体各自不同的群体特征,在“女性化”的教育环境中有意识地关注男生群体的特殊要求以及学习优势,帮助和引导男生更多地发展自己而不是压制他们特有的男性思维。
(二)因性施教,以适合男生的方式来教育男生男生尤其是初中男生高于女生辍学率的事实警示我们,不是初中男生群体性地、天然地处于弱势地位,应该被教育淘汰,而是对待男生的方法态度不对,教师经常会以女生的标准来评判男生,总是试图把男生变成自己期待的样子,而不是帮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示范教导、成功机会和智慧能力。
只要给男生提供更多适合于男性思维的教育和课程体系,初中男生的辍学率就会降低。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帮助每个男生找到自己的竞技场竞争对男生来说是一种成长方式,竞争和良好的表现能够让男生感受到自我价值。
作为教师,需要将竞争纳入到学生求知的各个环节中,改变单纯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尝试使用类似于“公平竞争”的沟通模式来改变课程资源不均等的状况。
2.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与女生文化的“个体天性”相比较,男生文化具有“集体天性”。
男生的“群体倾向”使群体能够帮助男生创造更多更大的能量和影响力。
所以,教师应更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使男生承担学习的责任,进而取得学业上的进步。
3.采用男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与女生不同,男生更倾向于以运动、实验操作、使用计算机、参与体验等方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