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平等教育教案设计
二、發展活動:
1教師引起動機:
人生無處不性別── 大自國家政策,法律制度,小到
生活細節、吃喝拉撒,其中關乎性別的都影響著你我;而人
生的生老病死及婚喪喜慶,祭祀送終,還有從年頭到牛尾的
慶典節日,無論是其中大大小小繁瑣的儀式,或眾人謹守的
禮俗規範,以及它們背後的深遠複雜觀念,在在都有性別
議題存在 ( 參見大年初一回娘家一書 )
二、教案設計之理論策略
(1)融入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希望透過對傳統文化的性別關係重新解讀、分析,讓學
生能覺察不同性別之間互動的刻板模式,並學習以不具性別偏見與歧視的待人處
事方法
活動名稱
教學活動流程
教學時間
器材
一、準備活動:
1教師請學生回家蒐集「傳統習俗文化」或「社會制度」有
那一些 是關於「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的,並請學生先覺察
,能提出合理的質疑並說明正確的作法可再得一分,並進一
步可選一個「井字」遊戲競賽的位置,10分鐘內先完成
一連線的組別獲勝;若「井字」遊戲平手,則依得分高的
一組獲勝
3教師總結補充說明遊戲過程中同學所提出的一些「傳統習
俗文化」或「社會制度」不符合性別意識的原因:
例如
A做媳婦的要有「生為夫家人,死為夫家鬼」的態度與精神
這些過去流傳下來的習俗,儀式及觀念,都有他時代背景,但我們該盲目繼續
延續? 還是要像謝天一課的作者陳之藩一樣重新思考:前人所作是否合理?
陳之藩在謝天一文中以破除迷信及打倒偶像的想法加上自己的生活體驗重新
思考及定義「謝天」的涵義。此課希望同學們學習陳之藩省思的精神,一起來找碴
── 找出我們所覺察到的一些不合理的習俗文化或社會制度、社會觀(關於性別議題的)並試著分析為何不合理。
我們應該要透過認知基模的重建、意識的覺醒,協助學生探究在社會建構下所造成的性別歧視(或偏見)的困境,以及反思社會文化中的性別權力關係,積極培養學生批判的能力與意願,維護尊重不同性別差異的基本信念。
(二)社會文化中的性別權力關係
藉由討論相關的社會事件、生活議題,瞭解在不同的社會文化中,由於社會分工、社會結構、性別角色刻板化都會形成權力和階級的差距現象,這種種現象反映在政治、社會活動、族群或是經濟活動中,都會因為固有社會文化中存在的性別歧視或偏見而使得性別平等教育及環境更加困難。
會制度」(關於「性別平等教育議題」) 是不合理或不平
等的內容及原因
(3)不管A或B組都須在一分鐘內分限時搶答,答題正確者
得一分,能提出合理的質疑並說明正確的作法可再得一
分,並進一步可選一個「井字」遊戲競賽的位置來完成
連線或阻斷別組的連線。
(4)先完成「井字」遊戲一連線的組別獲勝
(5)若「井字」遊戲平手,則依得分高的一組獲勝
●2-4-2-7能透過各種媒體,認識本國及外國文化,擴展文化視野。
●3-4-4-1能有條理、有系統思考,並合理的歸納重點,表達意見。
●3-4-4-3能察覺問題,並討論歧見
●3-4-4-6能和他人一起討論,分享成果。
●5-4-2-2能具體陳述個人對文章的思維,表達不同意見
●5-4-8-1能依不同的語言情境,把閱讀獲得的資訊,轉化為溝通分享
●3-4-6反思社會環境中,性別關係的權力結構。
〈補充說明〉
一、重要概念:社會建構的批判、社會文化中的性別權力關係
二、概念說明
(一)社會建構的批判
各個社會根據性別特徵、文化傳統的性別角色分類與社會分工,賦予不同性別者有不同的性別內涵及相應的性別認同和能力的發展,並且形成規範與價值,塑造性別外在形象與內在人格特質之差異性。這樣的性別差異通常是有系統的社會建構之結果。
針對進入國中階段的青年,應強化個體去覺察、檢視並反思在日常生活與學習經驗中潛在的制度性的偏差,並敏覺性別權力在社會環境中存在的不平等的情況,尤其是有關性別與族群的迷思概念的釐清,需要藉由不斷的對話、反思。可透過社會觀察、報導、書籍閱讀、聆聽演講和紀錄片的欣賞,去檢視自己的概念是如何形塑。並且必須不斷的在生活情境中落實批判的觀點,輔以經驗分享、課堂討論或實地參訪,才有可能自我增能並重新建構正確、健康、多元的性別平等意識。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各領域教學教案設計
單元一
大家來找碴
適 用 階 段
國中七年級上學期
設計者
游淑媛教師與性平輔導團員
時 間
25分 鐘
適用領域
(1)融入語文領域之「謝天」
(2)或是社會領域
主要概念
性別互動、社會建構的批判
次要概念
社會文化中的性別權力關係
A能力指標
(性平議題)
B
能力指標
(語文領域)
●3-4-5探究社會建構下,性別歧視與偏見所造成的困境。
的材料,正確的表情達意
教案設計之動機、理論策略以及目的
一、教案設計之動機
人生無處不性別── 大自國家政策,法律制度,小到生活細節、吃喝拉撒,其
中關乎性別的都影響著你我;而人生的生老病死及婚喪喜慶,祭祀送終,還有從年頭
到牛尾的 慶典節日,無論是其中大大小小繁瑣的儀式,或眾人謹守的禮俗規範,以
及它們背後的深遠複雜觀念,在在都有性別議題存在 ( 參見大年初一回娘家一書 )
這些過去流傳下來的習俗,儀式及觀念,都有他時代背
景,但我們該盲目繼續延續?還是要像陳之藩一樣重新思考
前人所作是否合理?陳之藩在謝天一文中以破除迷信及
偶像的想法重新思考謝天的涵義 。現在就請同學一起來找
碴 ── 找出你所覺察到的一些不合理的習俗文化或社會
制度、社會觀(關於性別議題的)
2學生在一分鐘內分A、B組限時搶答,答題正確者得一分
及分析有那一些是不合理或不平等的。
2將學生先分兩大組,以利進行「井字」遊戲競賽:
(1)可依座位隨機分組,分兩大組,A、B組進行搶答
3各組推派活動的主要蒐集紀錄人 及 搶答發言人
4 教師說明遊戲規則 :
(1) A、B組的搶答發言人進行猜拳,贏的一組先回答
(2) A、B組輪流答出該組觀察到的「傳統習俗文化」或「社
融入夫家
●不合理處:做女兒的與原生家庭幾十年的親情豈是一
場結婚典禮就可劃清界線? (是不合孝道,也不合邏輯
的角色轉換論 ) ──媳婦(女兒)結婚應只是多了一個
家在男方家的祖先牌位下壓三天,這三天
男方家人沒人出事才能確定將此女性娶回家
●不合理處:為什麼是女性?這是歧視女性的作法
C 傳統家庭的主祭要求一定只能是男性
●不合理處:女性也有想表達祭祖的誠心,為什麼就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