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说课稿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说课稿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结合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具体情 景,理解电荷守恒定律是。
根据三维教学目标及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结合当前学生的 心理特点以及现有的知识水平,通过课本的学习来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并且只存在两种电荷。 2.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说出让物体带电的三种起电方式。 4.掌握电荷守恒定律 5.说出元电荷和比荷的概念,知道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验过程,了解是物体带电的方法,能从 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物体带电的本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用守恒的观点看待世界,形成多样统一的物理观。
因为学生对原子结构已有所接触,结合实验现象,从物质微观结构 的角度解释摩擦起电的本质。
提问有没有可能不接触,就能让物体带上电呢,演示教材删实验, 将带电物体C移近导体A、B,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知道导体没有与其 他物体接触,并且导体与周围绝缘,使学生明确这既不是接触带电,也 不是摩擦起电,由此进行大胆的推测、猜想。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 自己的猜测,进而引入静电感应的概念,得出感应起电的方法。 3、电荷守恒定律
关于正负电子湮没转化为光子等现象,可以告诉学生这部分内容以 后还会学习,使学生明确随着人类研究领域的扩大和深入,电荷守恒定 律有了新的表述。 4、 元电荷 对于元电荷的概念,最重要的是把握电荷量子化的思想,这是学生第一 次接触量子化,要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伏笔。 教师指出电荷的多少是可以量度的,所以也就有了电荷量这一物理量。 类比人群的最小值是一个人为例,让学生知道不连续变化的含的事实,并介绍最小电荷量是由美 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出来的。 介绍汤姆孙发现电子的存在的事迹,给出比荷的概念,使学生知道比荷 是带电微观粒子的基本参量之一,为人类认识微格世界作出了重要贡 献。
板书设计
一、起电方式: 接触起电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2、 电荷守恒定律
3、 元电荷、比荷 e=1.60*10-19C 比荷:
我们知道各种守恒定律都是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它们不是科学家盲 目摸索中得来的,守恒始终是物理学家追求的目标,本节要进一步突出 守恒的思想。另外教材中还安排了元电荷与比荷这两个概念的介绍,这 是基于今后的学习需要。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 电等,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在初中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充分利 用形象直观的静电演示实验,尽量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操作与思考中 来。并且经过高一一学年的学习,已有一定的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已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和实验技能。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三种起电的本质,都仅仅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 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不是创造电 荷。由此设问,电中性物体中有无电荷存在,所谓电荷的中和是不是正 负电荷一起消失了。 然后展示移去带电物体C,AB金属箔仍然分开, 再让AB接触,金属箔比荷的现象,引出电荷守恒定律。
1、新课引入 通过演示起点机起电产生高压放电现象,通电魔球使日光灯管发光
现象,使学生对电现象产生直观的认识,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各种电现 象,教师再指出电现象的普遍性,深入学习电学知识的重要性。 2、起电方式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了解的两种电荷,说明科学家没有发现对这两 种电荷都排斥或都吸引的电荷,使学生明确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体 会物理学的严谨。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尊敬的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本节教 材是人教版高中新课标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我将从学习任 务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阐述教学 设计。
本节由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三部分内容组成,它们是本章 的预备性知识,关于静电现象方面的知识,初中已有介绍,而高中更侧 重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对于静电感应现象要做 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并在此基础上, 知道感应起电与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一样,不是创造电荷,而是使电荷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这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从而对电荷守恒定律有进一步的认识。
演示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吸引纸屑,让学生思考可以用什么方法使玻 璃棒带电,以及如何检验是否带电,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回顾初中学习 的接触起电、摩擦起电。
通过演示正负电荷检验器对不同物质摩擦后带电性质检验,引导学 生观察比较实验现象,明确两个互相摩擦的物体一定是同时带上种类不 同的电荷,并且同一物体分别与不同种类的物体摩擦,该物体所带电荷 的种类可能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