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第五章大众传播的媒介 复习题

5第五章大众传播的媒介 复习题

第五章大众传播的媒介复习题一、填空题1.在语言产生之前,人类传播与动物传播还没有本质的区别,传播史学者将之称为(前语言)传播时代,在这一时代,我们的祖先只能靠(动作)、表情、吼叫或其他简单的音节来传递信息。

2.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做出的两大贡献。

3.早在公元105年,中国东汉时代的(蔡伦)就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制作䢺结实耐磨的植物纤维纸;在公元7世纪的唐代,中国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

4.1045年前后,宋代的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

5.如果说(印刷)传播实现了文字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大量复制,那么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

6.电子传播是通过电子信号的传输实现的。

20世纪中期以后,电子信号的传输开始了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进军。

7.互联网起源于(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的用于军事目的的(阿帕网),1983年,它分为军网和民网,逐渐发展成后来的互联网。

8.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的主要著作有(《机器新娘》)、(《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谷登堡群星:印刷文人的诞生》等。

9.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的主要媒介观包括(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热媒介与冷媒介等。

10.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

11.20世纪8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梅罗维茨)出版了《空间感的失落:电子传播媒介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他认为,(电子媒介)的广泛使用创造出了新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重新塑造行为的程度远远超越了它所传递的具体信息。

二、选择题1.根据(A)的“游戏论”,大众传播媒介仅仅是提供娱乐的一种玩具而不是工具,它是视大众传播媒介等于娱乐或等于玩具的理论。

A威廉·斯蒂芬森B马歇尔•麦克卢汉C梅罗维茨D林雄二郎2.据考证,在13世纪的法国,如果抄写一部小书作为对公主生日的献礼,其成本相当于现在的(C)美元。

A1000 B2000 C3000 D400003.1837年,美国人(B)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电报机。

A马可尼B莫尔斯C贝尔D爱迪生4.美国学者(D)为了说明媒介发展的加速度特点,提出了“最后7分钟”的说法。

A.艾赫尔别格B.英尼斯C.托夫勒D.施拉姆5.具有“伴侣性”特点的媒介是(C)A.报纸B.杂志C.广播D.电视6.最早的网络是(A)A.美国阿帕网B.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C.万维网D.商用因特网7.“地球村”观念的提出者是(C)A.霍夫曼B.英尼斯C.麦克卢汉D.梅罗维茨8.日本学者(A)在《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中,将印刷媒介环境和电视媒介环境中完成社会化过程的两代人加以比较,提出了“电视人”的概念。

A林雄二郎B中野收C佐藤毅D田中义久9.日本学者(B)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一书中,用“容器人”这一形象说法描述了现代人的行为特点。

A林雄二郎B中野收C佐藤毅D田中义久10.日本学者(C)在《人的自律》一文中探讨了电视与日本人的自私化和“充欲主义”价值流行的关系。

A林雄二郎B中野收C佐藤毅D田中义久三、名词解释1.传播媒介概括起来说,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2.印刷媒介是将信息印制在纸张上,可以用批量生产的方式来传播信息的媒介。

印刷媒介在传播、荷载信息时具有多种不同的具体方式,它包括书籍、杂志、报纸等。

3.广播媒介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图像的传播工具。

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无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有线广播。

广义的广播媒介包括电视媒介。

4.地球村是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1967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电子媒介影响下的世界。

在麦克卢汉看来,“地球村”的主要含义不是指发达的传媒使地球变小了,而是指人们的交往方式以及人的社会和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问答题1.人类语言的特性有哪些?(1)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它不仅能够表述现在,而且能够表述过去和未来;不仅能够表述眼前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述在遥远空间发生的事情。

(2)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可表达任何具体的、抽象的甚至虚构的事物,在表达内容上几乎无任何限制。

(3)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以有限的几十种元音和辅音,配之以声调变化,能够组合成数十万以上的语音单词。

这说明,人类能够以最小的体能消耗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音声能力。

(4)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动物只能靠有限的声音和特定的化学或物理信号进行传播。

而人类可以不断创造出新词语、新概念、新含义和新的表达方法.并且能够将声音语言转换成文字或其他符号体系加以记录和保存;人类不仅创造了自己的生活语言,还创造出了科学语言、艺术语言以及以手语、计算机语言为代表的各种人工语言。

语言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历史。

综上所述,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人类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能动改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不断创造和发展着自身,不断开创着崭新的语义世界。

2.人类口语传播的局限性与文字传播的优势是什么?课本第24页、25页。

口语传播的局限性: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作为音声符号的口语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一是口语是靠人体的发声功能传递信息的,由于人体的能量的限制,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二是口语使用的音声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记录性较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于人脑的记忆力。

口语传播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巨大限制。

文字传播的优势:1.跨越时间:低成本; 2.跨越空间:为节约成本提供便利; 3.符号层面:语言体系上承袭了口语的特点,对信息的传递非常成熟和自由。

注释:“能指”signifier“所指”signified“潜信息”由非语言传递技术优势:与之后多种技术的成功结合:造纸术,印刷术,电报,计算机数字时代解决了时间成本,信息传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与传播方式本身,即形式>内容。

3.电子传播的发展在人类传播史上的里程碑意义有哪些?课本第27页。

第一,空间、速度上的突破;第二,形成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第三,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新的飞跃。

第四,开创了媒介大融合,多媒体传播的新时代。

4.请比较报纸媒介与广播电视媒介在传播信息方面的优势与劣势。

答案参考课件。

报纸传播信息的优势与劣势优势:纸制媒介,成本较低、便于保存、阅读方便;以文字为表现符号,适合深入、详细的报道。

劣势:纸制媒介,时间受限制,容量受限制;受文字制约,限制了受众范围;以文字为媒介,缺乏形象性。

广播媒介传播信息的特点:优势:覆盖面广,渗透性强;传播迅速,时效性强;声音传播,感染力强;收听方便,个人性强(伴侣性 companionship)。

劣势:稍纵即逝,不易保存;声音传播,缺乏深度。

电视传播信息的特点:优势:电波传送: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图像传播:真实可信,形象性强。

劣势:稍纵即逝,不易保存;图像传播,缺乏深度。

5.“媒介即讯息”的含义是什么?课本第118-119页。

这是麦克卢汉(加拿大学者)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去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

因此,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口语媒介(部落社会)、文字印刷媒介(脱部落社会)、电子媒介(地球村),麦克卢汉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看待的。

6.当代新媒介技术的主要领域及其特点是什么?课本第123-124页。

数字化技术——传播资源丰富化;网络技术——海量讯息和多向传播;多媒体技术——传播手段融合;实时传输技术——传播速度快捷化和全球化。

7.媒介发展的“4C”趋势指的是什么?课本125页Control-社会成员对传播过程的参与和控制度越来越高。

Convergence-单一媒体越来越融合成多功能媒体。

Convenience-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地接触和使用传播媒介。

Cost-媒介接触和使用的经济成本越来越低廉。

美国学者鲁塞尔·纽曼8.媒介的发展规律有哪些?我国学者邵培仁在《论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提出媒介发展的规律是:(1)加速度发展的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步)(2)传播符号、传播媒介和传播科技呈叠加性状态发展(3)各种传播手段呈整合性状态发展(4)信息和知识的增长和积累呈金字塔状态发展。

五、论述题1.结合实例论述网络媒介传播信息的特点。

参考答案:课本106-107页。

传播速度的实时性——介质是数字的比特而非物质的原子;信息内容的海量性——互联网空间巨大;信息形态的多媒体性,包含所有符号形式;信息检索的便利性;传播过程的互交性——互动;传播范围的全球性。

2.请就媒介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格局谈谈你的看法。

视听新媒体作为新生事物、新兴产业,其发展环境将日益完善媒介制度环境的改善:信息公开导致信息获取成本下降,而整合成本上升。

媒介批评渐成气候:社会责任将成为主要诉求,人文关怀、科学精神将成为传媒基本理念。

收费模式的崛起:低收费的规模效益将成为媒介盈利的主体。

视听新媒体产业呈多元化竞争格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