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航行习题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7.关于“亚洲一号”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已知它的质量是,若将它的质量增为,其同步轨道半径变为原来的2倍B .它的运行速度为7. 9km/sC .它可以定点在北京的正上方,所以我国能利用其进行电视转播D .它距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5倍,所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约为其下方地面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的1/368.(2009重庆理综)据报道,“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绕月飞行器的圆形轨道距月球表面分别约为200Km 和100Km ,运动速率分别为v 1和v 2,那么v 1和v 2的比值为(月球半径取1700Km )A .1918 BCD .18199.2009年5月11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机上的7名宇航员通过5次太空行走对哈勃望远镜进行了最后一次维护,为其更换了相机、电池、陀螺仪、对接环、光谱仪等设备。
维护时,须使航天飞机相对于哈勃望远镜处于静止状态才行。
若航天飞机上的速度计显示其运动速度大小为v ,且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 。
求待维修的哈勃望远镜离地面的高度h 为( ) A .R v gR -22B .R vgR +22 C .R v gR +2 D .R v gR -2 10.设同步卫星离地心的距离为r ,运行速率为v 1,加速度为a 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 2,第一宇宙速度为v 2,地球的半径为R ,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A .21v v =r RB .21a a =R rC .21a a =22r RD .21v v =r R 11.人造地球卫星可以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也可以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
对于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的卫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近地点速度一定大于 km/sB .近地点速度一定在 km/s - km/s 之间C .近地点速度可以小于 km/sD .远地点速度一定小于在同高度圆轨道上的运行速度12.地球同步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 可由22234πc b a r =求出,已知式中a 的单位是m ,b 的单位是s ,c 的单位是m/s 2,则:( )A .a 是地球半径,b 是地球自转的周期,C 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B .a 是地球半径。
b 是同步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C 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C .a 是赤道周长,b 是地球自转周期,C 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D .a 是地球半径,b 是同步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C 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5、同步卫星是指相对于地面不动的人造地球卫星( )A、它可以在地面上任一点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值B、它可以在地面上任一点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C、它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值D、它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6、关于宇宙第一速度,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B、它是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圆形轨道上的运行速度C、它是能使卫星进入近地圆形轨道的最小发射速度D、它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近地点的速度10.“东方一号”人造地球卫星A和“华卫二号”人造卫星B,它们的质量之比为m A:m B=1:2,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为2:1,则下面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它们受到地球的引力之比为F A:F B=1:1B.它们的运行速度大小之比为v A:v B=1:22:1C.它们的运行周期之比为T A:T B=23:1D.它们的运行角速度之比为ωA:ωB=211.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有一待发射的卫星,它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为v1、加速度为a1;发射升空后在近地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为v2、加速度为a2;实施变轨后,使其在同步卫星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的线速度为v3、加速度为a3。
则v1、v2、v3的大小关系和a1、a2、a3的大小关系是()A.v2>v3>v1;a2<a3<a1 B.v2>v3< v1;a2>a3>a1C.v2>v3>v1;a2>a3>a1D.v3> v2>v1;a2>a3>a112.发射地球同步卫星要经过三个阶段: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 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1所示.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2 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B.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动能等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动能C.卫星在轨道3上的动能小于它在轨道1上的动能D.卫星在轨道3上的引力势能小于它在轨道1上的引力势能5.若人造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A.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它的运行速度越小B.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它的运行速度越大C.卫星的质量一定时,轨道半径越大,它需要的向心力越大D.卫星的质量一定时,轨道半径越大,它需要的向心力越小年1月发射的“月球勘探者”空间探测器,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对月球进行近距离勘探,在月球重力分布,磁场分布及元素测定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果,探测器在一些环形山中发现了质量密集区,当飞到这些质量密集区时,通过地面的大口径射电望远镜观察,“月球勘探者”的轨道参数发生了微小变化,这些变化是(AD)A .半径变小 B.半径变大C.速率变小D.速率变大14.我国发射的神州五号载人宇宙飞船的周期约为90min,如果把它绕地球的运动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飞船的运动和人造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相比,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C)A.飞船的轨道半径大于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B.飞船的运行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C.飞船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向心加速度D.飞船运动的角速度小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1、世界上第一次未系保险带的太空行走是在1984年2月7日美国宇航员麦埃德利斯和斯图尔特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上出舱完成的。
关于太空行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航天飞机速度太快,宇航员又未系保险带,出舱后会很快远离航天飞机B、由于宇航员仍受重力作用,出舱后会逐渐向地心运动C、宇航员出舱后,若不主动开启推进器,他与航天飞机的距离几乎不变D、“太空行走”应选择航天飞机在轨道上平稳运行时出舱2、1961年4月12日“东方一号”宇宙飞船载着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绕地球一周后顺利返回。
实现了人类踏入太空的梦想。
这次太空之旅共历时108min,总航程达40000k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飞船在轨道上运动的速率大于7.9km/sB、飞船在轨道上运动的速率小于7.9km/sC、飞船轨道离地面的高度接近地球半径D、飞船轨道离地面的高度远小于地球半径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10月16日顺利返回。
历时21h,在这21h内,航天英雄杨利伟饱尝了超重和失重的滋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飞船加速上升的过程,杨利伟处于超重状态B、飞船在轨道上运行时,杨利伟处于失重状态C、飞船返回,与大气层剧烈摩擦时,杨利伟处于失重状态D、飞船返回,与大气层剧烈摩擦时,杨利伟处于超重状态4、2004年4月21日俄罗斯“联盛TMA-4”载人飞船成功地完成了与国际空间站“曙光”号功能货舱的自动对接。
关于宇宙飞船与空间站对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接前,飞船在空间站附近同一条轨道上,然后启动飞船上的助推器,加速追上空间站后对接。
B 、先控制飞船在空间站附近比空间站稍低的轨道上,然后启动飞船上的助推器,加速追上空间站后对接。
C 、先控制飞船在空间站附近比空间站稍高的轨道上,然后启动飞船上的助推器,加速追上空间站后对接。
D 、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由于总质量变大,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变大,会导致飞船和空间站向地心偏移。
5、一颗正近地轨道上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由于受阻力作用,将会出现( )A 、速度变小B 、速度变大C 、半径变大D 、半径变小6、地球半径为R ,地面上重力加速度为g ,在高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其线速度大小不可能是( )A 、gR 2B 、gR 21 C 、2gR D 、gR 2 四、附加巩固7、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球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
轨道1、2相切于Q ,轨道2、3相切于P ,如图3-4所示。
则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B 、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 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 点时的加速度D 、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8、物体在月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上的1/6,这说明:A 、地球的直径是月球直径的6倍B 、月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6C 、月球吸引地球的引力是地球吸引月球引力的1/63-4D 、物体在月球表面的重力是在地球表面的1/69、三颗人造卫星A 、B 、C 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如图3-5所示,已知m A <m B <m C 知,则三个卫星:A 、线速度关系:v A >vB = vC B 、周期关系:T A <T B =T CC 、向心力大小:F A =F B <F CD 、半径与周期关系:323232C C B B A aT R T R T R ==10、人造卫星进入轨道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卫星内物体:( )A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受重力为零B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但仍受重力作用C 、所受的重力就是维持它跟随卫星一起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D 、处于平衡状态,即所受合外力为零16.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可认为先将卫星发射至距地面高度为h 1的圆形轨道上,在卫星经过A 点时点火(喷气发动机工作)实施变轨进入椭圆轨道,椭圆轨道的近地点为A ,远地点为B .在卫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经过B 点再次点火实施变轨,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远地点B 在同步轨道上),如图所示.两次点火过程都使卫星沿切线方向加速,并且点火时间很短.已知同步卫星的运动周期为T ,地球的半径为R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求:⑴卫星在近地圆形轨道运行接近A 点时的加速度大小;⑵卫星同步轨道距地面的高度.⑴()g h R R a A 212+= ⑵R T gR h -=322224π17.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飞船在绕地球飞行的第5圈进行变轨,由原来的椭圆轨道变为距地面高度为h 的圆形轨道.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求:⑴飞船在上述圆形轨道上运行的速度v ;⑵飞船在上述圆形轨道上运行的周期T . ⑴h R gR v +=2 ⑵()232gRh R T +=π18.2003年10月15日,我国利用“神州五号”飞船将一名宇航员送入太空,中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设宇航员测出自己绕地球球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离地面的高度为h,地球半径为R.根据T、h、R和万有引力恒量G,宇航员不能计算出下面的哪一项(C)A.地球的质量B.地球的平均密度C.飞船所需的向心力D.飞船线速度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