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1、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和变异。
2、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3、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4、核酸: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5、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
6、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7、结合水: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叫做结合水。
8、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9、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10、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
1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1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3、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4、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15、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16、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17、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8、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19、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20、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2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22、磷酸头部亲水,脂肪酸尾部疏水。
2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
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流动的。
24、扩散:溶质分子会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这就是扩散。
25、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的扩散。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26、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的扩散。
27、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28、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29、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30、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以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3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的化学反应。
32、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33、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4、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5、酶: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
36、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是分不开的。
37、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38、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缩写,A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
39、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40、对细胞的正常生活来说,ATP与ADP的这种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41、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42、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43、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44、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
45、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6、生活在土壤中的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是能将土壤中的氨氧化成亚硝酸,进而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
47、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48、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49、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50、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5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52、细胞的全能性: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53、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做细胞凋亡。
54、癌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55、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必修二1、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2、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3、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
4、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6、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7、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8、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9、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10、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11、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12、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14、受精作用:卵细胞和精子的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15、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16、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7、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8、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9、伴性遗传: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0、交叉遗传: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这种遗传特点叫做交叉遗传。
21、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2、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四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CG 四种碱基。
23、磷酸—脱氧核糖骨架被安排在螺旋外部,碱基安排在螺旋内部的双链螺旋。
24、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
25、A—T碱基对与G—C碱基对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这样组成的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
26、碱基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7、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叫做半保留复制。
28、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变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29、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30、遗传信息蕴藏在四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31、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2、基因的表达: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这一过程称为基因的表达。
33、转录: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34、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35、密码子: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
36、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或DNA。
遗传信息可以从RNA流向RNA或DNA。
37、基因间接控制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8、基因直接控制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39、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40、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在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41、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42、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43、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样性基因组合的子代。
44、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形状的改变。
45、染色体数目变异: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