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为规范公司员工培训管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使公司培训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赵氏集团有限公司总部所有员工,各子公司须参照本制度精神,制定相应制度,经集团人力资源部评审备案后,报子公司负责人批准执行。
3.管理职责3.1总裁负责审批集团总部年度培训计划。
3.2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及时收集培训需求,根据培训需求编制公司年度/月度培训计划,培训费用预算、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评估,内部讲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培训资料的整理、归档,并负责指导和监督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培训管理工作。
3.3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本单位员工培训的归口管理,并与集团人力资源部的整体培训工作相衔接,在规定时间内呈报本单位年/月度培训计划表,并落实本单位日常培训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3.4各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岗位培训,提供相关专业培训信息,呈报部门级年度培训计划,对分配到本部门储备人员进行工作指导与培养,并积极配合人力资源部各项培训工作。
3.5员工负责结合公司对岗位素质及能力要求积极参加培训,完成规定课时数,并将培训内容进行成果转化,及时提交培训总结报告。
4.管理内容4.1培训类别4.1.1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体系培训、知识和技能培训、综合素质培训。
4.1.1.1体系培训:为满足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员工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意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行的培训。
体系是指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4.1.1.2知识和技能培训:为使员工掌握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培训。
如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方法及技巧培训、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生产作业人员进行操作技能、工艺流程、设备操作规程、安全事项及紧急情况的应变措施的培训等。
特种作业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技能培训、考核鉴定取证后方能上岗。
4.1.1.3综合素质培训:为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满足岗位综合能力及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员工进行职业素养、沟通技巧、价值观等课程的培训。
4.1.2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新员工入职培训、在职员工培训、储备干部培训、公司外来人员培训。
4.1.2.1新员工入职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是指为使新员工尽快熟悉公司制度、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而进行的培训,主要包括入职通用培训、岗前培训、新员工在职辅导和月度交流会。
培训结束后需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员工试用期及转正考核依据。
a)入职通用培训:1)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新员工入职通用类课程培训。
2)入职通用类课程培训主要包括《企业文化》、《规章制度》、《产品知识》、《质量意识》、《公司级安全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3) 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通用类课程培训及考核工作;安全环保部负责公司级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工作。
4)入职通用类课程培训见《新员工岗前培训计划表》。
b) 岗前培训:1)用人部门在新员工上岗前须组织岗前培训,岗位异动员工上岗前亦需参加岗前培训(特殊工种岗位异动人员必须按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持证上岗)。
岗前培训包括岗前通用培训及岗前专业培训。
2)岗前通用培训内容包括:公司制度及部门制度介绍、部门及班组安全教育、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
3)岗位专业培训内容包括:岗位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业务知识及技能培训等。
4)岗前培训结束后部门应采用考试、现场操作或行为观察的方法对该员工应知应会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登记在《新员工岗前培训计划表》中,员工测试通过后方可正式上岗/聘用。
c)新员工在职辅导1)新员工在职辅导是指在工作现场内,部门负责人和技能熟练的老员工可对新入职员工进行日常工作的辅导,主要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等。
2)培训结束,用人部门应将考评结果登记在《新员工岗前培训计划表》中,并将相关资料交人力资源部存档,作为员工转正的重要依据。
d)月度交流会:人力资源部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新员工交流会,为新员工提供一个交流、表达心声的平台,例如:座谈会、参观工厂、拓展活动等4.1.2.2在职员工培训在职员工培训是指员工在日常工作岗位中,为提高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而进行的一系列培训,确保人员满足有关工作的规定要求,主要包括基础类培训、管理类培训、专业类培训、认证类培训。
a)基础类培训:使员工能胜任本岗位必须具备的态度、技能和知识等,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在职员工开展新制度、产品知识、质量意识、安全环保教育、6S培训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每年每位员工至少参加以上3门课程,培训课时9小时以上。
b)管理类培训:为了提升不同层级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加强团队凝聚力,针对管理职能的岗位员工及骨干员工,由人力资源部负责高、中、基层管理人员分批或按项目管理的形式,开展内训或者外派,并参加各类管理研修班培训、领导力培训、团队建设、外出交流参观、拓展训练等,每年高层员工至少培训24小时,中层员工至少培训12小时,基层员工至少培训6小时。
c)专业类培训:使关键岗位的员工(研发、项目、技术、检验人员),能接受专业领域最新资讯、巩固和提升业务能力,由人力资源部协同各部门负责人指派相关人员参加各类新工艺、新概念、新技术的培训。
部门内部专业知识以内部培训为主,外请专家或者外派培训一年1-2次,每位员工专业类培训每年不少于24小时。
特殊作业人员:电工、焊工、叉车工、行车工、压力容器等按法规/行业要求进行外部培训。
d)认证类培训:为了满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知识产权各大体系要求,法定代表人及高层管理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不少于24小时相关体系认证、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培训。
4.1.2.3储备干部培训主要针对大学生及储备干部的人才梯队建设开展,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由人力资源部和用人部门针对岗位要求开展系列专项培训课程。
4.1.2.4公司外来人员培训主要指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对公司承包方、外来施工人员进行的相应培训。
a)公司承包方入司后,相应的接口部门须及时向人力资源部提出培训需求,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承包方人员进行环境、职业健康、质量、生产作业安全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培训,培训通过后方可现场实施/上岗操作。
4.2培训形式:培训形式分为公司内部培训、公司外部培训。
4.2.1 公司内部培训:指参训员工在公司内部参加的培训。
根据培训组织部门及培训对象的不同,分为公司级内训和部门级内训。
4.2.1.1公司级内训:指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受训者涉及到跨中心/子公司的员工培训。
4.2.1.2部门级内训:指由各中心或部门内部组织、受训者及培训者均为本中心或部门员工的培训。
4.2.2公司外部培训:指参训员工到外部培训机构参加的培训。
参训对象可以是公司指定的,也可以是部门推荐或个人申请。
4.3培训方式:可根据培训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主要有课堂式、实践式、视频式、自学式等。
4.4培训计划4.4.1培训需求调查4.4.1.1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经营目标、工作重点和各单位培训需求反馈,于每年10月底实施下一年度培训需求调查,各中心/子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培训需求调查表》,经所属部门负责人、子公司负责人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
4.4.1.2各中心根据公司对部门的目标设定、本部门工作职责、岗位设定和员工自身工作规划,提列对相关人员的培训需求。
4.4.1.3人力资源部协同各中心/各子公司针对年度绩效考核内出现的绩效指标弱项或不达标项进行重点总结、分析,分析结果作为员工培训需求的提列依据。
4.4.2培训计划编制4.4.2.1年度培训计划:每年11月份,根据汇总各单位提交的培训需求,结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制定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下一年度的培训计划,报人事行政管理中心总监审核,总裁批准。
子公司根据集团的年度培训计划,制定本单位下一年度的培训计划,由集团人力资源部审核后,报子公司负责人批准,并备案至集团人力资源部。
4.4.2.2月度培训计划: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分解到月度,每月底人力资源部汇总和总结当月集团整体培训计划的实施情况,填写《月度培训计划/总结表》,同时组织制定次月培训计划,并通知各中心/部门负责人/子公司培训负责人。
子公司每月5日前提交上一月度《月度培训计划/总结表》,并将《月度培训计划/总结表》备案至集团人力资源部。
4.4.3培训计划调整:如公司年度战略调整或业务调整,可根据公司经营战略对培训计划进行临时调整,报人事行政管理中心总监批准。
4.5公司内部培训4.5.1公司级内训4.5.1.1公司级内训课程的培训讲师分为内部培训师和外聘培训师,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培训计划和培训课程的要求进行选择和安排。
a)内部培训师:各部门推荐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或业务能力、具有较丰富的本岗位工作经验的技术和业务骨干担任相应的课程讲师,内部培训师补助标准为60-120元/课时(详见内讲师管理制度)。
b)外部培训师:人力资源部协同培训需求部门根据培训课程需要,选择外部培训机构,选择外部培训讲师,报人事行政管理中心总监审核,总裁批准。
4.5.1.2人力资源部负责做好培训准备,确定参训人员、时间、地点、器材等,协助培训师准备好培训资料,并提前通知参训人员准时参加培训。
4.5.1.3 参训员工收到培训通知后,须合理安排好工作及私人事务,按时到达培训现场,并签到。
4.5.1.4人力资源部负责培训现场组织和管理。
4.5.1.5培训结束后,可根据培训内容参照4.8条款选择恰当的培训效果评估方式。
4.5.2 部门级内训4.5.2.1部门级内训课程的培训讲师由各中心或部门负责人担任或推荐。
4.5.2.2各部门人事联络人参照4.5.1.3条款做好培训准备,提前通知参训人员准时参加培训,并负责培训现场组织和管理。
4.5.2.3培训结束后,可根据培训内容参照4.8条款选择恰当的培训效果评估方式,并将《培训签到表》、课件等相关资料交人力资源部存档。
4.6 公司外部培训4.6.1培训形式:外部培训机构举办的公开课、学习班、从业资格认证及复审(含特种作业操作证培训)、学历深造、专业进修、企业经理人进修等。
4.6.2人力资源部根据外部培训需求,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讲师。
4.6.3申请部门或个人须填写《外派培训申请表》,按培训审批流程执行。
4.6.4培训实施前,员工须与公司签订《员工培训服务协议》,双方约定培训费用、培训时间及服务期限等相关责任。
4.6.5参训员工的服务期限自培训结束之日或发证之日起计算,重要培训约定的服务年限双方可另行商定。
违反协议情形包含员工在服务期内辞职或被辞退,培训服务年限根据培训费用所对应的服务年限就高确定。
培训费用所对应的服务年限具体见下表:4.6.5.1由公司出资的从业资格认证及复审(含特种作业操作证培训)的服务期限为证书的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