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


从企业考虑的先后次序及重要性而言,卡罗尔认为这
是金字塔形结构,经济责任是基础也占最大比例,法 律的、伦理的以及慈善的责任依次向上递减
3、企业道德责任意识是企业承担社
会责任的基础
区别:道德责任不能覆盖企业社会责任,而是企业的
道德意识在履行社会责任中的反应,道德责任是无形 的抽象的,而社会责任是有形的具体的
企业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和作用
1924年,最早由奥列佛.谢尔顿提出 1、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32 指现代企业自创立开始,就要制定多元化发展目标,
在谋求自身合理利润的同时,对受企业影响的利益群 体和影响企业发展的利益相关方应承担经济责任、法 律责任、伦理责任和公益慈善责任,以满足不同时期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以及社会对企业组织的期望
员工把企业数额不大的原料、半成品、办公
用品拿回家; 在招聘、提升和报酬上不公正; 不安全或有损健康的工作条件,只要不出现 伤亡; 不完全真实的广告宣传。
(2)法律只能惩恶,不能劝善 法律只规定什么是不应该的、禁止的,而 没有指明什么是应该的、鼓励的。 (3)立法滞后 法律反映的是昨天的道德准则,不一定符 合今天和明天的社会期望。常常是在某些 不道德行为频繁出现,社会危害严重时才 制定法律来加以约束。
2009丰田“召回门”事件
自1月28日起,丰田已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召回总量逾
800万辆。丰田2月10日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对 43.7763万辆安全气囊存在隐患的汽车作召回处理
二、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丰富和 发展过程
1、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由来 2、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历程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赢利至上 社会经济观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第二目标,企
具体内容。 对顾客: 深入调查并千方百计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广告要真实; 交货要及时; 价格要合理; 产品使用要方便、经济、安全; 产品包装不应引起环境污染; 实行质量保证制度; 提供周到的售后服务。
对供应商:
恪守信誉; 严格之行合同。
对竞争者:
三、期望认同,也叫企业认同,即企业希望其他人如
何看待自己。期望认同包括视觉上的内容(比如名称、 标识和象征),也包括战略上的内容(比如愿景、使命 和哲学)。期望认同和自我认同有很大的区别。如果说 自我认同是与组织行为最为相关的话,那么期望认同 更多的是和战略愿景和组织期望相关,因而这种认同 更多是放在市场营销领域。
2、阿奇.卡罗尔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图
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由阿奇· 卡罗尔1979年提出,他把企业 社会责任看作室一个结构成分,关系到企业与社会关 系的四个不同层面,即“企业社会包含了在特定时期 内,社会对经济组织经济上的、法律上的、伦理上的 和慈善上的期望
公平竞争。
对政府和社区:
执行国家的法令、法规; 照章纳税; 保护环境; 提供就业机会; 支持社区建设。
对所有者和股东:
提高投资收益率; 提高市场占有率;
股票升值。
对员工:
公平的就业、上岗、报酬、调动、晋升; 安全、卫生的工作条件; 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到2000年,全球共有246个生产守则,其中除118个是
由跨国公司自己制定的外,其余皆是由商贸协会或多 边组织或国际机构制定的所谓“社会约束”的生产守 则。这些生产守则主要分布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 加拿大、德国等国。 第四阶段;21世纪,社会责任推向规范化发展阶段
3、企业责任范围
企业对股东的责任--- 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 企业对社区的责任 企业对政府的责任 企业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企业对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
(4)法律有漏洞 由于有些法律条文不够清晰,同样的案件, 不同的法院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判决。 (5)实施上有难度 法律、法规数目繁多,专业性强,普通人 并不很清楚有关法律、法规,这就使他们 很难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执法机关, 限于人力、财力、物力,不大可能对所有 违法行为都予以追究。
4、道德调节的特点 非强制性; 普遍性; 扬善性; 便易性(道德规范出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日 积月累、约定俗成,不必通过行政命令或 法定程序来制定或修改)。道德制裁也不 要求官方批准。
逐渐兴起,它包括环保、劳工和人权等方面的内容, 由此导致消费者的关注点由单一关心产品质量,转向 关心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劳动保障等多个方 面。一些涉及绿色和平、环保、社会责任和人权等的 非政府组织以及舆论也不断呼吁,要求社会责任与贸 易挂钩。迫于日益增大的压力和自身的发展需要,很 多欧美跨国公司纷纷制定对社会作出必要承诺的责任 守则(包括社会责任),或通过环境、职业健康、社会 责任认证应对不同利益团体的需要。

2、市场机制及其缺陷 亚当· 斯密(Adam Smith),《国富论》, “看不见的手”。

市场机制的缺陷 不完全竞争 外部效果(这里说的是消极的外部效果) 价格信号失真
3、法律的局限性 遵守法律达到了“最起码的行为规 范”。法律无法承担起规范人类行为的全 部职责,其局限表现在: (1)法律所要规范的行为有限 法律是人们所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 行为规范,它只能对触犯了“最起码的 行为规范”的行为予以追究,对一般不 道德行为并不追究。
望、应当承担的责任 一、创业期 面临问题:投资大,资金和人才紧张,对环境不熟悉, 产品定位不明确,管理制度缺乏 压力:经济和企业生死存亡的压力 企业的能力:困难重重,初步具备履行经济责任和法 律责任的能力,伦理责任履行能力弱 社会期望:突破生存瓶颈,实现正常经营,履行责任。 履行责任:重点是履行经济责任
业的第一目标是保证自己的生存。“为了实现这一点, 他们必须承担社会义务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他 们必须以不污染、不歧视、不从事欺骗性的广告宣传 等方式来保护社会福利,他们必须融入自己所在的社 区及资助慈善组织,从而在改善社会中扮演积极的角 色。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关注环境 8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
4、企业声誉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果实
企业声誉是使公众认知的心理转变过程,是企业行为
取得社会认可,从而取得资源、机会和支持,进而完 成价值创造的能力的总和。
概念:是一个企业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赞美的程度,以 及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影响效果的好坏、大小程度, 主要包括: 知名度----被公众知道和了解的程度 美誉度----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的程度 信任度-----社会对企业经营活动以及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的认可和相信的程度
社会经济观点
阿奇· 卡罗儿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在一
定时期对企业提出的经济(economic responsibility)、法律(legal)、道德 (ethical)和慈善(philanthropic)期望。
内涵
是指企业应该承担的,以利益相关者为对 象,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在内 的综合责任。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社会责任运动兴起
90年代初期,美国劳工及人权组织针对成衣业和 制鞋业所发动“反血汗工厂运动”。因利用“血汗工 厂”制度生产产品的美国服装制造商Levi-Strauss被新 闻媒体曝光后,为挽救其公众形象,制定了第一份公 司生产守则。在劳工和人权组织等NGO和消费者的压 力下,许多知名品牌公司也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生产 守则,后演变为 “企业生产守则运动”,又称“企业 行动规范运动”或“工厂守则运动”,企业生产守则 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促使企业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三个层次 一、企业形象,即其他人如何评价企业。这个是企业
声誉研究最开始关注的领域,包括消费者、合作伙伴、 政府和公益组织等等“企业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对企 业的认知、评价和情感联系。
二、自我认同,也叫组织认同,即企业自身如何评价
自己。自我认同要回答两个基本的问题,“我们是 谁?”,以及“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因而,自我认 同也就是企业在组织层面的认同,它包括企业的股东、 董事会、员工对于企业的认知、评价和情感联系。同 时,由于自我认同还涉及到企业的行为层面,涉及到 “我们在这里如何做事情?”,因此企业的自我认同 在很大程度上和企业的文化认同重合。
企业声誉 - 本质
企业声誉的本质,是企业在长时段的前提下,整合企
业的企业形象、自我认同和期望认同,使这三者之间 协同平衡,形成一个稳定的等边三角形,使各个利益 相关方对企业产品正面的认知、评价和情感联系。然 而,通常说来,企业形象、自我认同和期望认同三者 之间并不协同,彼此之间存在着差距,每一种差距都 可能引起问题。
(1) 经济责任(Economic responsibilities)。对于企业
而言,经济责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会责任,但 并不是唯一责任。 (2) 法律责任(Legal responsibilities)。作为社会的 一个组成部分,社会赋予并支持企业承担生产性任务、 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权力,同时也要求企业在法 律框架内实现经济目标。因此,企业肩负着必要的法 律责任。
企业声誉的特征
1.形成因素的综合性、多样性 2.形成时间的长期性、 3.存续期间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4.产权的专有性、 5.良好的企业声誉是企业的重要资源 6、效用的非竞争性、(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可以同时
使用互不影响)
反例:双汇“瘦肉精”事件
蒙牛被“投毒”事件
奶粉老大三鹿猝死 几十亿无形资产荡然无存
联系:内容具有共性,企业是经济人和社会人的统一
体,企业既具有经济职能也具有社会职能。
结论:企业的道德责任意识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
础,也是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的助推剂。
企业应该履行道德责任的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