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道外腐蚀直接检测技术及穿越管道埋深检测技术

管道外腐蚀直接检测技术及穿越管道埋深检测技术


C/C 阴极/阴极: 阴保系统“通”是呈阴性(受到保护);阴保系统“断”或停止 运行时,漏点保持极化效应。未发生腐蚀。 C/N 阴极/中性:阴保系统通时受到保护,但阴保系统中断时恢复自然状态。 漏点消耗CP电流,阴保系统长期停用可能发生腐蚀。 C/A 阴极/阳极:阴保系统开通时受到保护;中断时呈现阳极状态;甚至在阴 保正常运行时可能发生腐蚀,消耗着阴保电流。 A/A 阳极/阳极:漏点无论阴保“通”与“断”,均未受到保护。可能正在腐蚀, 不消耗阴保电流。
ECDA 目定其位置 修复/纠正外部腐蚀缺陷 缓解腐蚀根本问题 通过评估并减少外部腐蚀对管线完整性 的影响以提高埋地管线的安全性 主动寻求方法以防止外部腐蚀扩大至影 响结构完整性 不仅查找已经腐蚀的区域,还可以查找 将来可能发生腐蚀的区域
为什么要做外腐蚀直接评价?
管道外腐蚀直接检测技术及 穿越管道埋深检测技术
演讲人:王育青 2011年11月
演讲提纲

埋地钢质管道外腐蚀直接检测技术 河流穿越段水下管道埋深检测技术
埋地钢质管道外腐蚀直接检测技术
External Corrosion Direct Assessment Basics
引言
管道的安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日益受到人 们的重视。由于钢管的腐蚀和本身制造缺陷,以及人 为破坏等原因,使管道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管道 的正常运行、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管 道的安全可靠性问题日益突出。随着一些高风险值管 道的建设和运行,油气管道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 为突出。为达到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埋地管道外 防腐完整性直接检测在管道运行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 的组成部分。
CIPS工作原理
管 电( S ) m 地位 E / v C -1100 -1300 -1500
-300 距 离 3 7 6. 74 105 0. 123 3. 134 6. 114 9. 23 2 265 5. 218 9. 329 2. 341 5. 347 8. 486 1. 415 5. 45 7 516 0. 543 3. 55 6 53 9 678 2. 62 6 619 9. 747 2. 738 5. 724 9. 865 3. 848 6. 877 9. 991 2.
预先评估 Most important step 间接检测仪器调查分析 开挖直接检测 Verification Digs AND


Direct Examinations
Mitigation

Post-assessment
后评估的方案改进 Define Reassessment Period Assess Overall Effectiveness
ON电位 OFF电位
-500
-700
-900
西气东输管道GX682-GX683#桩CIPS电位变化曲线图
984 5.
埋地管道外腐蚀直接检测方法介绍
2、直流电压梯度测量( Direct Current Voltage Gradient DCVG)技术 电压梯度(DCVG)测量是采用直流脉冲技术与阴极保护 技术相结合的埋地管道防腐层缺陷检测技术,通常用于管 道防腐层完整性评价。其原理:一个直流信号如阴极保护 信号,加载到管道上之后,当管道的防腐层存在破损时, 电流通过管道破损点向土壤中流去,由于土壤的电阻存在 ,在破损点周围的土壤中电位梯度就随着形成,在接近破 损点的部位电位梯度增大,电流密度也随之增大。一般情 况下,破损面积越大,电流密度也就越大,电压梯度也就 越大。通过埋地上方地表电场的测试、通过对电压梯度的 数据处理与分析,就可确定管线防腐层缺陷点位置,根据 其腐蚀电流的流向,评估阳极区的腐蚀程度。
间接检测
间接检测步骤包括地面检测,和(或)为了识别和确定防腐层 缺陷、其它异常情况和可能已经发生腐蚀或正在发生腐蚀区域 的严重程度,而进行的地表检测。管道沿线环境有较大变化时 ,为提高检测可靠性,需在整个管道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间 接检测工具。 间接检测 必须包括以下方面: 每个ECDA区开始和结束位置及用于定位测量点的固定参照点 位置。有足够精度的检测结果,并确定每个指示点的位置. 管道阴极保护有效性检测内容、方法和检测结果分析。每种间 接检测工具,列出其数据和预期的误差。用来确定指示严重性 的分类准则和过程。管道交流干扰检测内容、方法和检测结果 分析。管道直流干扰检测内容、方法和检测结果分析。需要进 行管体修复及排流管段。

判断防腐层破损形状--DCVG
ECDA 综述

就检测技术和方法而言,管道完整性验证(评 价)并不存在着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所有检测方法和工具有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 性。 外腐蚀直接评价的过程是基于对已有和可用技术 的使用和集成应用。


ECDA 综述

如果适当地应用已有技术和工具,ECDA是能够有效地完 成的。 ECDA过程是基于有效地数据搜集、管理汇总以及在此基 础上的验证和检验过程。 ECDA操作者在实施外腐蚀评价的过程,就是充分理解已 有的信息基础上,使用诸如CIPS, DCVG等工具取得管道的 可靠性、安全性等数据之后,进行能够综合分析,给出管 道外腐蚀的状态结论,进而提出管道维修等方面的建议。
埋地管道外腐蚀直接检测方法介绍
NACE RP0502标准,推荐采用以下检测方法。其中,DCVG/CIPS 测量技术是进行埋地管道外腐蚀直接检测评价的唯一方法,也 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而管中电流测量法PCM、ACVG、皮尔逊 法是在无法实施DCVG/CIPS测量技术时的一种补充。 1、密间隔电位测量( Close Interval Survey, CIPS)技术 密间隔电位测量原理: 在管道上测量埋地管道的管地电位沿管道的变化(一般是 每隔1-3米测量一个点),在有阴极保护的管道上,测量时能得 到两种管地电位,一是阴极保护系统电源开时的管地电位(Von 电位)一是阴极保护电源瞬时关时的管地电位(VoFF电位)。


河流穿越段水下管道埋深检测技术
系统概述
该系统用来定位和剖面内河通航水道下的穿越管 线,并提供一张显示平面和剖面的图纸。该系统 使用电磁接收机来读取从管线发出的信号。与任 何电磁信号一样,信号的振幅随着管道和接收机 之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这样就给计算管道位置 和埋深提供了根据。所有读数都能从船内采集, 这样就很容易从同一平面获得管道读数、GPS位 置和水深。
后期评价
后期评价步骤包括分析以上三个步骤所得数据资 料,评估ECDA过程的有效性,并确定再次评价的 时间间隔。 后评价 必须包括以下方面: 评价标准及方法(概述)。管道本体情况 。最 大残余裂纹尺寸的确定。管道防腐层完整性评价 。阴极保护有效性评价。杂散电流干扰评价。土 壤腐蚀性评价。管道完整性危害识别评价。腐蚀 增长速率的确定。评价剩余寿命的方法。确定再 评价时间间隔和计划。管理建议。
ECDA的关注内容


NACE RP 0502 标准中ECDA的过程 ECDA 评价过程较ICDA ,SCCDA规程则更 为成熟 NACE RP 0502标准中检测工具的评述—更 为客观的评价
ECDA的局限

ECDA 不能实施的管道:

易于出现焊口失效的管线 接近中性 pH 值的SCC 液体输送管线的疲劳失效 内部腐蚀 塑料管线 带套管的管段 机械损伤(仅能够处理防护层损伤的程度)
• 当埋地管道无法进行内检测(ILI)或水压测 试(Hydro Test)时,作为替代方法来完成 管道的腐蚀检测及评价。 • 很多输气管道根本无法进行智能猪的检测 (Not Piggable)。 • 智能猪检测费用昂贵。
直接评价(DA)基础-概述
• 对管道所面临的每种可能威胁的清晰评价过 程 (即 EC, IC, & SCC) • 作为管道完整性管理的一部分,DA的处理范 围不局限于 ILI 和Hydro测试的检测及评价范 围。 • 对于不能进行智能猪(ILI)检测和低压输气 管线不能进行水压测试的管线,DA是一个可 能的替代方法。
埋地管道外腐蚀直接检测方法介绍
3、管中电流衰减法(Pipeline Current Mapper, PCM)及交流电压梯度( Alternating Current Voltage Gradient ,ACVG,A-字架) 可评价防腐层管段的整体质量和确定防腐层漏点位置的检测技术。
判断管体是否正在腐蚀--DCVG
埋地管道外腐蚀直接检测方法介绍
通过对全线管地电位的数据处理与变化趋势分析, 可了解管道防腐层的总体质量状况;可判断防腐层的状况 和阴极保护是否有效;确定管线阴极区、阳极区的分布及 可能正在发生腐蚀的位置,评估阳极区的腐蚀状态;测定 杂散电流分布情况,判定杂散电流干扰的区域及杂散电流 干扰源。
CIPS工作原理
直接检查
直接检查步骤包括分析间接检测数据以选择进行开挖和管 道评价的区域。将直接检查所得数据资料与预评价和间接检测 数据资料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可确定和评价外腐蚀对管道的影 响。另外,本步骤还包括对管道防腐层性能、腐蚀缺陷修复和 防腐蚀措施的评价。 直接检查必须包括以下方面: 管道防腐层有效性检测内容、方法和检测结果分析。防腐层缺 陷修理方案。电阻率、埋深等数据统计。开挖前后的数据收集 。管道开挖检测内容、方法缺陷点危害识别分级和选点开挖、 开挖点图片解析。土壤腐蚀性分析。管体现状总结。修复、不 安全因素及再评价周期。测量金属损失的腐蚀形貌。确定对腐 蚀敏感的其它方面数据。评价腐蚀增长率的数据。所计划的减 缓管道风险措施。
规章
美国政府设立制度,要求所有100英尺宽或宽于 100英尺的内河通航水道穿越管线的覆盖层厚度最 小应达到48”。要求至少每5年就要对河流穿越管 线进行一次检测。对于流速快的河流,水下管道 承担的风险往往越大,所以检测频率更高。或是 在洪水多发的年份,也应该增加检测频率。 由于国内的河流穿越管线检测起步较晚,目前, 我国还没有发布相关的强制性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