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经典语录整理---董明珠在董明珠看来,推销只是单纯地把东西卖出来,而营销则要复杂得多,不仅仅要把产品卖出来,更重要的是培育市场。
董明珠认为,只有诚信的人才能做营销,一个企业没有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再成功的营销都只能是昙花一现。
董明珠表示,她取得成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能坚持原则——“把钱放在第一位的人只能赚眼前的钱,赚不到以后的钱,只有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的人才能赚一辈子的钱”。
经济放缓对我们影响不大2 z1 _# X% y& d% Y对于目前整体经济形势的变化,董明珠表示“感觉并不像外界所说的那么严峻”,“格力目前的压力并不是很大,也不会调低自己业绩增长的预期”,董明珠认为,汇率的调整对大家而言都是一样的,利润空间缩小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克服。
而对于信贷政策的变化,董明珠指出“尽管企业飞速发展,但格力至今没有贷银行一分钱,所以也感受不到这方面的资金压力,眼下我们还是活得很潇洒的”。
好企业不需要售后6 M5 E3 v, _+ Z8 Q“好的企业是不需要售后的”,董明珠昨天在汉还抛出了这样的惊人之语。
据董介绍,尽管今年格力的产量将达到2200万台,产值接近500亿元,但她们今年的售后维修费用也就一两千万元。
8 x% P- a& }2 g之所以能做到这样,是因为,他们用最好的原材料,最可靠的质量来保证其产品尽可能的不出问题。
在产品质量上多花点钱,就能在售后上少花钱。
董明珠甚至认为,不需要售后维修才是一个企业最高的境界语录“我从来就没有失误,我从不认错,我永远都是对的。
”“控制力不是让员工听话,而是给员工自我发挥和创造的空间。
”“顺手就可以拿到的东西,不叫目标,一定要跳起来才能达到的东西才是目标。
”“我做总裁期间最大的成就是用了人才。
我们要打造100年企业,必须要有一支相应的百年人才队伍。
”格力董明珠:用心做好产品就是最佳营销竞争对手学不到的所谓独门绝招,就是我们不会向别人学习,总是自创一套,别人却总是喜欢模仿。
主持人:董总您好,您是营销专家,也被人称作“营销女皇”,所以我们今天希望向您请教的是“微利时代的品牌突围之道”。
近几个月,包括万科、华为等很多企业都纷纷喊“过冬”,有的人说现在许多行业开始进入微利时代。
家电行业特别是空调行业到底是否是微利行业?格力是否存在微利的问题?董明珠:要看如何理解,单一的个体是微利的,从规模来看不一定是微利的。
“微利”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垄断时代、信息闭塞的时代允许暴利,在竞争的年代,在今天的市场上暴利是不存在的,因此微利是必然的。
所以我认为微利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是理所应当的。
主持人:这可能是一部分行业的特点。
董明珠:不,任何的行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只是家电行业是比较受人关注的。
例如手机行业因为没有被关注,所以就可能有暴利的空间。
主持人:现在手机也在喊微利了。
董明珠:对嘛!微利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
过去从这里到广州到坐船,珠海到广州要一天,广州做什么珠海不知道,珠海做什么广州也不知道,我拿一个产品到广州可能原来是卖1元钱,到了广州一下子卖10元。
现在不行了,信息畅通,电脑一开什么信息都知道的,现在的产品不允许暴利。
但是产品个体微利不代表企业是微利的,企业要有规模的。
外界对我评价为什么营销女皇和营销专家,这些对于我来说没有意义的,我最大的特点是有诚信共赢的心态,赢家不是讲技巧和手段。
别人如何评价我们都可以,我们只要用真心和诚心来对待事情。
主持人:现在的宏观环境并不是很好,在此环境之下,通货膨胀导致成本上升。
格力电器是否有这样的问题,是否有办法解决,甚至竞争对手一直关注格力电器是否要提价,你们是否有动作和打算?董明珠:我们承诺是不提价。
其实,提价和不提价是相对而言,并不是因为通货膨胀后靠提价生存,永远是水涨船高的过程,不是某个行业和企业的通货膨胀,而是全球的通货膨胀,对于企业来讲要求得生存,通胀与否可能有一点影响。
但对于真正有实力的企业,通胀或者是不通胀无法决定取得企业的发展。
发展更多的是靠创新的意识,不仅仅是技术上还有管理上,包括用人都体现出创新,全方位创新的前提下,是否通胀并没有大的影响。
主持人:格力电器的渠道管理是很有自己的特色,自有渠道在过去一直是格力有利的武器,现在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自由渠道会否带来额外成本的上升?跟连锁店谈判的时候是否这个武器的威力会不会弱化?董明珠:我们当时跟国美博弈的时候,有人认为我们跟国美较量认为我们有实力,同行中很多的企业都认为我们给他们出了口气。
他们不敢跟国美较量,有人就说国美错了,我倒也不认为国美错了。
他们认为要服从他们的条件才可以进入,我认为我有能力不进入国美是我的事,因为你的实力在那里。
例如说,格力电器是消费者最认可的品牌,尽管有些品牌曾经也风流一时,但产品如果不好,服务好用户难道就满意了吗?一个企业要真正的真诚到永远,对消费者负责任,就是送去好的产品,我的产品好,消费者的口碑好,消费者对我们有信心,我们就有市场,消费者购买我们的产品,消费者就会到有格力的地方购买格力空调,我们的市场就不会被影响,你不满足我的要求,我就不跟你合作。
但是有的企业没有办法,产品不好,要通过强大的卖场渠道销售出去,这种情况下就会去求国美等卖场。
我们希望跟国美达成共识,我们并不是要自建渠道,我们寻找的不是自建渠道抗衡大卖场,而是共同合作者的关系,寻找的是有诚意,对别人负责任的合作者。
主持人: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自有渠道并不是说你们一定要做的初衷,这个战略并不会贯彻始终,中间是否会变化?董明珠:自建渠道并不是因为有国美之争有的,渠道早就有了。
因为产品的特殊性,购买后要安装和跟踪服务,我们格力是六年免费服务,一定要跟踪到消费者,我们从专业制造、专业销售和专业服务是一体化的,对消费者是有利的,因此我们的专卖店越开越好,越开越多,我们是用诚信引导市场,专卖店成功在这里,尽管很多的企业学习我们,也开专卖店,但是并不成功。
主持人:自有渠道算是竞争对手一直想学、但是学不到家的独门绝招?董明珠:现在效仿格力的企业很多,例如许多企业也开始自建专卖店渠道,说明专卖店是成功的,或者是正确的,这不是我董明珠说的,是市场说的,这么多的企业仿说明专卖店是合理的,学习的是先进的,不会学习落后的,因此我认为这种模式是先进的。
主持人:前段时间,有一些自有渠道和下游跟你们的关系不是那么紧密,你们对他们的控制力不是很强,因为成本上升导致终端专卖店把店舍弃、捐款逃跑。
这给格力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反思?董明珠:我不相信一个店因为压力大,就捐款逃。
他做着不划算可以不做的,我们又不逼他们,他们不拿钱我们不给货。
上次“西安事件”的当事人现在已经被检察院抓了,确认他们是诈骗。
我的品牌好,才会有市场。
那个人是借格力的名忽悠老百姓,因为我们不给他经营许可权。
我们希望给消费者都安装上格力空调,但西安的这个人的行为本身是诈骗行为,他并不能代表我们。
我们靠的是追求品质的完美做市场的,但是有的企业是不行的,靠的是卑劣的手段想赢得市场,这件事情不要这样做。
反过来我们认为这件事是好事,提醒了我们,我们更会进一步的加大对市场渠道的管理。
绝对不给冒充的行为可乘之机,影响到品牌的形象。
主持人:那你们所说的“要加强渠道的管理”,是否有具体的方式?董明珠:监控的力度更强,每一个经销商的行为都要按照格力的文化来做,才会成为格力的专卖店。
主持人:但是不能事前监督啊?如何能防范同类事件发生呢?董明珠:每个省都有销售公司,有销售的队伍进行监督的,不是问题的。
只不过以前没有意识到,有这样的店挂我们的牌子,没有卖我们的产品,只是欺骗消费者。
主持人:终端渠道对处在上游的格力,现在是否提出了更高的利润回报的要求?董明珠:这不是他们要提的,而是我们要做的,如果工人打工没有工资发放的话,工人一定要造反的,工人要吃饭的。
不会影响到我们的,例如通货膨胀情况下,只能上涨工资,不能下降工资,这对于我们不是问题。
主持人:格力是否有总结过一些独到的经营哲学?董明珠:独到不敢讲,我们就是创新。
大家都仿效格力的模式,开个店就等于是格力模式吗?不是。
格力最大的模式就是不断的创新,这就是格力的模式。
主持人:您也说了空调行业是微利行业,格力这么大的企业也是微利的,这是时代发展的最终结果和必然要达到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你们通过怎样的方式应对阶段性的“更微的利”,是否会涨价、裁员或者采取其他的应对方式?董明珠:涨价是不会的,我们坚持走不涨价的路线。
不涨价的前提下,我们的产品、材料都上涨,我们不涨价,仍有能力生存下去,这对于格力电器来说已经不是问题:第一,我们的产品更新换代;第二,提高更多高效能的产品,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实惠;第三,坚持规模,如果成本上涨我们用规模消化掉。
主持人:假定万科、华为提的“冬天”是马上要到来的实际情况,不同企业会有不同过冬的方式。
有的企业平时积攒了很多的现金,包括格力我相信也如此,因为格力没有回款的问题,都是预付款后拿货的。
有现金的公司会趁着冬天攻城掠地,或争抢渠道,或利用资本运作夺取竞争对手的根基,格力是否有这方面的打算和更为长远的规划?董明珠:我们的打算是很简单的,现在很多的企业已经是多元化得不能再多元化了,从空调做到冰箱,从冰箱做到洗衣机,再做房地产,已经是数不胜数。
我们在1997年就也遇到这样的诱惑,有的企业甚至将企业送给我们,我们坚持不被表面现象和利益所吸引,坚持走专业化的道路。
同时我们更加的领会到消费者需要什么,这才是企业要考虑的。
如果将此紧紧的抓住,企业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的产品是智能化的产品,消费者需要的也是最好的产品。
我们依然走专业化的道路,不会被外部的环境所干扰,我们从家用到商用,我们现在用的商用跟发达国家国际标准产品质量媲美,有的产品采用的技术是我们独有的、甚至超越成规的智能产品的技术。
主持人:格力愿意将国内国际哪些知名的企业、企业家列为彼此欣赏、惺惺相惜的知己同类?有没有要做参照的标杆?董明珠:标杆是自己建的。
如果非要说以某个具体的人、具体的企业为楷模,我没有太多的研究。
我们坚持的是在专业化的道路上,我们有我们国家的标准,国际有国际的标准。
后来通过多年的摸索,我认为消费者满意的东西就是企业的标准,这是至高无上的,这是最高境界的标准,我想我们就围绕这个标准区做。
我们希望企业要有一种宽阔的心胸,真正优秀的企业,要有国家的意识,我个人认为要跟国家的利益联系起来,政府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我们跟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就会做出更多有利于社会的行为。
这样的企业就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方向,也是这样的合作企业才会达成共识,现在我们已经是国际化了,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圈子,我们走向国际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
主持人:阿里巴巴的马云说:“心中无敌则天下无敌。
”你们关注的是做好产品的品质和服务,但在面对竞争对手的竞争中,您还是会要像男人一样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