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草是河蟹不可缺少的栖息、隐蔽和蜕壳场所,也是河蟹重要的营养来源;还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更是河蟹养殖中重要的环境因子。
它可起到净水、稳水和改良底质的作用。
因此做好水草的日常维护工作在河蟹养殖中至关重要。
对于水草的维护,可以分为养殖前期、养殖中期、高温期和养殖后期四个阶段,具体养护措施如下:
一、养殖前期(3-4月)
3-4月份应控制好水位、调节好水质,保持有草的地方水深在30-50公分,并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可利于水温上升的同时,也保证有充足的光照,利于水草生长。
调节水色,平衡藻相菌相,预防青苔的发生。
此时若水草长势不好,每15天定期施用“蟹草肥A型”,提供水草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促进水草快速长根长芽,同时维持正常水色。
二、养殖中期(5-6月)
5-6月是水草快速生长的阶段,特别是伊乐藻。
过快生长大量消耗水体营养,同时使水草长得纤细,根系不发达,极易上浮,因而此时要采取相应的壮草措施,使水草的根系发达、茎秆粗壮,防止因疯长而造成水草上浮。
5月初应采取割去草头的措施,促进水草新的根系和茎叶的生长。
最好能每15天定期的适当施用“蟹草肥B型”,让新长出的水草根系发达、叶间距小、茎秆粗壮,增加其扎入泥土的力度,使水草体质变的强壮,减少水草上浮的几率。
三、高温期间(7-9月)
如果水位较深,水草依然冒出水面,可将水草的顶部割掉,防止水草顶部因温度过高而被晒死。
如果水位较浅,可根据当时情况适当地加深水位。
高温季节时,池塘的水质环境变化较大,应该经常测定池塘水质。
对于腐烂的水草,应及时捞掉,保证水质清爽,以免破坏水质。
四、养殖后期(9月以后)
9月底以后, 水草对河蟹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对河蟹有一定的增肥作用。
此时对于水草状况不好的池塘,应适当加深水位,保持一定的透明度,同时施用“蟹草肥A型”增加水草的养分,保证后期水草的正常生长。
蟹池水草的好坏不仅要看发芽率的高低,而且要看根系的长势如何。
一般认为叶子长得好草就好,其实根系的发达程度也是评价水草长势的重要指标。
发达的根系,不仅有利于固定水草,使其不易漂浮,而且可以吸收池底更多的营养,保持水草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