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联考题
一.选择题
(09新建二中)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图”。
读图完成1~4-题。
1
.
根
据
图
中
信
息
判
断
,
图
示地
区
位
于
我
国
的
( ) A .黄土高原 B .山东丘陵 C .江南丘陵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2
.
该
地
形
区
主
要
自
然
土
壤
的
特
点
是
( )
A .矿物质含量低
B .有机质含量高
C .土质疏松
D .酸性较强 3
.
下
列
关
于
该
山
区
的
叙
述
,
正
确
的
是
( )
A .地貌表现为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交错分布
B .地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C .常年受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气候干燥
D .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7、8两月
4.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今后农业发展中应当 ( )
A .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B .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C .退耕还林,建设商品性林业基地
D .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种植园农业 答案 1.C 2.D 3.A 4.B
(09黄冈中学2月月考)读右图,回答5~7题。
5.图示区域地貌的主要特征是 ( )
A .低山丘陵
B .沟谷发育
C .山河相间
D .地势高峻
6.针对该地区环境问题治理的主要措施是 ( )
A .秸秆还田
B .封山育林
C .立体农业
D .护坡固沟 7
.
图
示
区
域
所
在
地
形
区
其
城
市
主
要
分
布
在
( ) A .高原 B .河谷地带 C .平原
D .冲积扇
答案 5.B 6.D 7.B
(09新建二中)下图为“某地区地形剖面图”,完成8~10题。
8.图中序号①②③地形单元与地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
A.冲积低平原、缓斜平原、滨海平原
B.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
C.缓斜平原、滨海平原、冲积低平原
D.滨海平原、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 9.该
地区的中、
低产田主要
分布的地貌
单元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
10.与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相比,该地区耕地中突出的限制因素是 ( )
A.耕地面积
B.水热资源
C.旱涝、盐碱和风沙
D.旱涝、水土流失
答案8.B 9.C 10.C
(09新建二中)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的示意图,据图完成11~15题。
11.图中①~④分别是
()
A.用材林、经济林、果园、农田
B.农田、桔柑园、毛竹、用材林
C.农田、毛竹、果园、落叶
D.果园、毛竹、农田、马尾松
12.关于立体农业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充分利用多种自然资源
B.有利于某一种农产品多方面多层次的利用
C.有利于减少有限耕地的压力和增加农民收入
D.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
13.下列有关南方丘陵山区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地区由于人口密度大,因而土地的负载量较重
②本区气候湿润,植被破坏后能很快恢复
③本地区经济较发达,大量非耕地资源利用合理,经营效益高
④由于生活能源紧缺,于是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关于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流众多,水系发育,使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增加了开发难度
②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
③生物资源种类丰富,并已充分发挥其潜力
④每年春季受低温阴雨影响,对早稻播种不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为了解决浙闽山区农村生活能源短缺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开发小水电站②组织人员上山砍柴③营造薪炭林④推广使用沼气⑤推广
太阳灶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答案11.B 12.B 13.D 14.D 15.C
(09长沙一中月考)根据某学者在下图所示地区考察时发现的一些现象,回答16~17题。
16.该地区平原面积广大,但农业发展水平并不高,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
A.热量条件差
B.降水较少
C.农业基础薄弱
D.土壤条件差
17.在考察过程中,发现图中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区多沼泽,下列叙述与该地沼泽形成无关的是( )
A.地势平坦,水流缓慢
B.纬度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
C.该地区河流的凌讯现象常导致河水泛滥
D.该地气候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
答案16.A 17.D
18.(0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阅读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某地影像
材料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对黄土高原多年的研究成果
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
植被覆盖率(﹪)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
20 15 55—30—20
40 30 80—50—40
60 60—50—30 95—85—70
80 75—60—50 98—89—80
≥90 70 100—95—90
(1)黄土高原位于乌鞘岭以东,以西,以南,秦岭以北,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2)为了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国土整治,人们往往依靠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材料一资料的获得,往往采用技术,材料二资料的获得,则主要利用技术。
(3)材料二反映了植被可以
( )
A .使地表水下渗减少
B .使侵蚀增加 C.使含沙量减少 D .使径流量增加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 太行山 长城
(2)遥感(RS) 地理信息系统(GIS) (3)C
(4)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合理放牧;大力开展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综合采用工程、生物、技术措施,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
19.(09白塔中学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部分流域情况表
(1)表格中的M 、N 流域分别与图中哪两条水系相对应,其对应数码是:M : ,
N : 。
(2)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判断,人均水资源最丰富的是 流域,水资源最短缺的是 流域。
(3)图中甲、乙两条线代表我国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
的输水路线,为什么说南水北调势在必行?
(4)图中A 、B 两大城市均存在用水紧张,但紧张的主要
原因有所不同。
A 城是由于 ,
B 城是由于 。
(5)针对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现状和特点,简要说明为了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跨流域调水、治理水污染外,还 应从哪些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答案 (1)⑤ ② (2)珠江 海河
(3)北方(华北或海河流域)严重缺水,极大地制约了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A城:水量不足(资源型缺水);B城: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
(5)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减少浪费;②修建水库;③开发水源(如海水淡化或利用海水);④调整产业结构;⑤加强法治,规范管理,提高全民珍惜水资源的意识等。
20.(09新建二中)阅读下列材料和“珠江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历史资料不完全统计,自汉代以来,珠江流域性的洪灾发生了400多次,近百年发生的较大洪水灾害就有8次。
洪水出现的机率日渐增大,洪灾造成的损失也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日益加重。
材料二长期以来,广东与周边及珠江上游的8个省区(福建、海南、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在交通运输、物资交流、能源开发,科研技术及文化旅游等众多领域都有紧密的合作关系。
据不完全统计,“九五”时期以来,广东与八省区签订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超过8000个,协议金额累计达到5500亿元。
(1)从气候和水系特征两方面分析珠江洪水多发的原因。
(2)我国重大工程之一的西电东送南线工程分布在该区,在线路建设过程中的困难有哪些?
(3)在B、C两省区间的南昆铁路的建设,对图示地区的资源开发和调配有哪些积极意义。
答案(1)地处亚带季风气候区,受东南、西南季风影响,雨季长,降水多。
流域面积广,支流水系发达,水量大
(2)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不利于建设物资运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
(3)促进沿线地区矿产、林业等资源开发利用;加快物质流通,加快旅游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