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论文企业战略信息分析模型研究姓名:葛平栋班级:二班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号:201010510208目录摘要................................英文摘要................................第一章 绪论. (3)1.1 引言 (3)1.2 课题背景 (4)第二章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 (5)2.1资源配置全球化 (5)2.2市场全球化和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化 (5)2.3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和激烈化 (5)2.4知识信息全球化 (5)第三章 关于中国企业的优势 (6)3.1对中国企业优势的判断 (6)3.2关于资源优势 (6)3.3关于区位优势 (6)3.4关于总量优势。
(6)第四章构建并提升核心竞争力 (7)4.1 开发、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7)4.1.1为企业提供开发、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人才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帮助 (8)4.1.2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协调管理人员的工作,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
(8)4.1.3重视市场和销售的创新。
(8)4.2提升、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 (9)4.2.1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9)4.2.2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9)4.2.3 改善营销策略、方法。
(9)4.3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10)4.4 肩负社会责任 (11)第五章 结论 (12)第六章 致谢 (13)附录:参考文献 (14)企业信息战略分析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我国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呈现出资源配置全球化、竞争激烈化、市场国际化等特点,这些都对我国企业的战略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成为各企业日益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着手,阐述了构建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之唯一出路以及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此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
关键字:全球化;核心竞争力;企业战略管理AbstractWith time going on,the entreprener ha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our society.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takethe responsibility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Finally.It appears that the theory which can rule company must be developed in some way.第1章 绪论1.1 引言从20世纪80年代起, 伴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发展为代表的科技信息化浪潮出现, 经济全球化正逐步成为当今社会的显著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各国之间的各种贸易壁垒日益降低, 现代互联网技术引起的新型通讯方式的出现, 新的科学技术导致交通方式的改善和提高, 都有效地促进了全球范围内资本、人力、场的边界, 为更多的企业进入更大的市场提供了和生产资料等各种资源的快速流动。
经济全球化也提高了上述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产出结果, 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提高, 无论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还是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都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获得了各自的利益。
1.2 课题背景在这种背景下, 世界各国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步模糊, 国内市场正逐步为国际市场所取代, 跨越国家界限的各种资本的流动日益频繁, 经济的全球化己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5]。
经济的全球化在拓展了原有国家市场边界, 从而缔造国际市场或者全球市场的过程中, 一方面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另一方面, 对于各国的企业来说, 这也是迅速而有效地获取新的科学技术, 分享各种管理手段、知识和服务经验的重要机遇。
因此, 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 能够帮助企业构建适应全球化竟争的能力。
同时, 由于全球化所带来的贸易壁垒价格降低、跨国公司进入、低价格产品流入, 以及国内市场日益与全球市场的融合等一系列变化, 各国的企业必须按照国际市场的标准、价格、质量来提供产品和服务, 这也对企业提高自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为了能够有效地应对由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 中国企业除了要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 有效地获得包括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支持, 更为重要的就是必须构建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这也是其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
第二章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2.1资源配置全球化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间的经济壁垒逐步降低甚至消失。
我国在加入WTO后,关税不断降低,贸易规则逐渐与国际标准趋同,同时,对国内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都提出了国际化要求。
随着国际间贸易壁垒的降低,资金、货物、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得以更加直接便捷地进入国内。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要求资源配置遵循效率原则,哪里的资本回报率高资源就会流向哪里。
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
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配置,这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方面,我国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以留住既有资源,另一方面,我国企业还要创造条件参与国际资源的分配,吸引更多优质资源。
2.2市场全球化和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的是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易变化。
我国加入WT0以后,随着外资不断进入和国内企业逐步走出去,国内企业面对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法律法规、政治环境下的多个国家的消费者。
此时,我国企业在经营的时候必须注意区分不同消费群体,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
比如,在具有宗教习俗的市场上,从产品设计到营销手段、管理方式,我国企业都必须要尊重消费者的宗教习惯。
2.3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和激烈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不仅面临的市场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同时面临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间不过三十余年,很同世界上无数个百年老店相比,我们还缺乏太多的市场实战经验。
我国企业要在高手如林的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的立足之地,必须不断研究和学习市场规则和竞争对手的成功经验,在战略制定上必须借鉴他国先进的方法与管理方式并且进行适应性调整,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与创新力。
2.4知识信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识信息的全球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传播的手段和速度得以空前发展和提高,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这就给国有企业的管理,尤其是战略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信息社会的特点是短、平、快。
也就是说,市场上的信息瞬息万变、层出不穷。
我国企业在战略管理手段上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武装自己,同时,在管理模式上也要构建有利于信息传递的扁平化模式,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市场趋势和企业状况,及时制定应对方案,迅速解决问题[ 1]。
第三章 关于中国企业的优势3.1.对中国企业优势的判断。
对企业优势的观察,是基于企业的现状,并没有把企业的发展趋势考虑进来。
优势是相对意义上的,也是可以转化的,中国企业的现有优势并不等于其长期发展优势。
同样,这里所列的优势在企业的未来发展中有可能发展为更突出的优势,也有可能转化为劣势或者成为他人的优势。
3.2.关于资源优势。
特殊的分布条件和已经形成的开发优势是一个既成的事实,对中国企业竞争与发展来讲,这是一个重要优势条件。
中国的企业从总体上看仍是以传统产业为主,资源和资本仍然是促成其增长的主体要素。
中国企业与资源的相关度是很高的。
目前产业增长基本上仍是以消耗资源和能源为主。
而且随着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国确实成长起来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资源型企业。
资源的相对优势将推动 资源型企业的相对优势,这类产业的比较优势表现在:生产能力居世界前列,出口在国际上占有较大份额,拥有一批优势企业和部分名牌产品。
3.3.关于区位优势。
这里是把资源区位、产业区位和市场区位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资源、产业与市场的一体性,支撑了区位优势。
从一般意义上说,这三个方面是顺向决定的,即资源— — 产业— —市场;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情况将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使这一顺序发生倒置,即市场— — 产业— — 资源。
应当看到,中国经济是自成体系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内循环。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加大了对世界市场的参与度,进出口贸易进一步扩大;但是,经济总量中的大部分仍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特别是近年来实行扩大内需的政策,更突出了我国内需主导型经济的特征。
这就决定了市场区位优势的特殊意义,从而也决定了市场区位优势对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决定性。
3.4.关于总量优势。
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经济规模和总量优势。
据统计,到1998年底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7位:据世界银行最新资料表明,2000年,按汇率法计算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800亿美元,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6位。
尽管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特别是与世界500强企业比较,我们的平均优势还远远不足,但就其总量而言,如此规模之巨的资产是我们参与竞争与加快发展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我们才有了竞争与合作的前提,才有了“说话”的权力[ 1]。
第四章 构建并提升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6]。
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看来,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它应成为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
其次,核心竞争力对创造公司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贡献巨大,它的贡献在于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
最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的。
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说的那样:“创新是海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4.1 开发、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将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发挥实质上就是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定位、商品推陈出新、发展战略定位、创新能力、驾驭市场能力等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的条件有益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