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生活课堂笔记1-5

政治生活课堂笔记1-5

3.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四、政府的权威:
1. 含义: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2. 决定因素:国家性质
3. 表现:
(1)依法行政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讲信誉
(4)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和谐有促进作用
4. 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
5. 如何树立政府权威:
(1)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接受人民监督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3)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
3. 监督体系:
(1)内部:上级政府、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法制部门
(2)外部: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政协、司法机关、社会与公民、党
三、“阳光工程”:
1. 含义: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处制度
2. 意义: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
(3)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4)才能防止滥用权力,保证清正廉洁
(5)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建立有权威的政府
2.关键: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治)
事务的政治制度。
(2)地位:a.政体b.根本政治制度
(3)优势(优越性):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b.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c.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d.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e.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人民民主专政:
1.民主与专政:
1)民主: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另一方面,
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2.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3.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三、居委会:
1.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民主监督
一、内容: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
二、民主监督的方式:
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结合的辨证原理)
六、向政府求助或投诉:
1. 意义: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2. 途径:(1)开设热线电话
6.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
(1)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7.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 ※注意: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人民是间接行使者)
b.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代社会的中国人,都应该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这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九、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信访举报制度。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3.舆论监督制度。(特点: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
4.监督听证会。
5.民主评议会。
6.网上评议政府。
三、意义:
1.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的主人翁精神。
四、要求:
1.要敢于、勇于使用监督权。
2.采取合法方式,实事求是,不能干扰公务。
(2)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3)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的权威
(4)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5)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3.怎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4. 具体要求:
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 Nhomakorabea申诉权、控告权等)。
(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五、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4)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种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3. 民主集中制:
(1)含义: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2)表现:
a.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4.社会听证制度。
二、民主决策的意义:
1.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化。
2.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3.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政治责任感。
4.维护国家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民主管理
5. 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审慎行使权力。
6.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
7. 提高政府工作的民主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二、行政权力:
1.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必要性、意义):
(1)权利是把双刃剑。用得好,造福人民;被滥用,会滋生腐败。所以需要进行制约和监督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七、政治生活同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一起构成了我们的社会生活。
八、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行使政治权利,履行义务是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我国的政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六、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只代表法律事实上的平等而不是立法上的平等)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如何做】+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3)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二、人大代表:
1. 义务:
(1)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2)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国家:
1.含义: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国家的性质(国体):
1)定义: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3.我国的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民主管理的意义(重要性):
1.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2.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二、村委会:
1.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 地位: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 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只有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相关主题